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罗源论坛 >> 精彩生活 >> 正文

罗源白塔村的“才翁所赏树石”

http://www.lywxww.com  2012-02-29 16:24:44    【字号

 
□史林折枝 ■郑秀杰 文/图

  沿着104国道疾驰10分钟车程,在一个小山坡上便可以看到白塔村处在山坳里,几栋颇有年代的老木屋零星散落在绿树丛中。村里新铺设的水泥路,没有破坏那条自东而北穿过村中央的古驿道。从《罗源县志》中得知,此古驿道乃白塔岭,也叫走马岭,是以前官人商家北上的必经之路,陆游、苏舜元、朱熹以及清朝福宁府和福州府的郡守李拔等人都曾从经过。如今的古驿道,因村里人少了,前路自然莫辨!幸有老叟引领,在村北的一颗顽石下,终于找到了当年陆游过走马岭发现并提议保护的“才翁所赏树石”。

  “才翁所赏树石”俗称“才翁石”,是北宋著名文人、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任福建提点刑狱苏舜元题刻写的。苏舜元(1006~1054),字才翁,梓州铜山人,苏易简之孙,与苏舜钦一起,祖孙三人并称“铜山三苏”。其为人精悍任气,歌诗豪健,尤善草书,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著有《文献通考》诗集一卷传世于今。其刻于白塔岭的“才翁所赏树石”,字幅高60厘米,宽78厘米。据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四中记载:“予为福州宁德县主簿,入郡,过罗源县走马岭,见荆棘中有崖石,刻‘树石’两大字,奇古可爱。即令从者除观之,乃‘才翁所赏树石’六字,盖苏舜元书也。因以告县令项膺服,善作栏楯护之云。”有了陆游的这段记录,“才翁所赏树石”才逐渐得名。清乾隆年间,先后任福宁知府和福州知府的四川人李拔,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路过此地,见才翁提刻精美绝伦,遂题五言律诗一首云:“千古才翁石,大书列道旁。赏心会独远,寓意味偏长。价自品题重,名因表见彰。摩挲应有托,言象已忘言。”

  如今,李拔所勒石刻碑依在才翁石旁寂寞相守,连同才翁石被青苔蔓草湮没。1958年,香港《文汇报》曾做过专门报道,引来一拨文人墨客前来观瞻。1980年,罗源县把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陆游,我们总有这样的一个印象:爱国诗人、情痴、不得志。但我想,他生活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们除了敬仰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并钻研兵书学剑。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陆游赴临安会试,取为第一,秦桧之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宁德作为陆游仕途的第一站,他多次利用下乡访贫问苦之余,或徜徉青山绿水,或探访野寺幽谷之间。为他留下了“有善政,百姓戴之”的美名,也丰富了人生阅历。1159年暮春,陆游还带上书僮来到宋年间的道教名山罗源起步洞宫山天庆观游览。宋之前已有文人形容曰:“是山发脉自武彝(夷)山来。其旁列诸峰,蜿蜒而下者为五马峰,形如蹲伏者为龟山。下有神姥石,相传昔有‘神姥’来此,石上足迹犹存。这在他的《剑南诗稿》里有《雨后游洞宫山天庆观坐间复雨》一诗为证:“近水松篁锁翠微,洞天宫殿对清晖。快晴以为酴醿计,急雨还妨燕子飞。道士昼闲丹灶冷,山童晓出药苗肥。拂床不用勤留客,我困书文自怕归。”

  名山胜景催生陆游才情勃发,只是在那个没落的王朝里,他可曾想过无可救药这个词语呢?他没有!他连“才翁石”都爱惜有加,还能不爱谁呢?以致引得李拔作诗刻碑其旁大加赞赏,作为普通的丑石也该知足了,至于荒草蔽日,只是暂时的吧。

  如果时间还能倒转,陆游者们还能够重游走马岭,抚摸着千古健在的“才翁石”会作何感想呢?特别是看到屹立在宁德南漈山梅园阑珊处的那尊陆游塑像,他会开怀一笑吧。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