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罗源文学 >> 正文

深藏在乡村的唐伯虎诗联

http://www.lywxww.com  2010-12-07 10:11:57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史林折枝 ■郑秀杰 文/图

  “深红浅白春无限,燕舞莺歌乐有余。旧登紫阁窥图画,新到龙楼醉赋诗。无数烟云归海国,碧湖画夜月分明。于今识得青云路,群玉峰前任意行。”这四副书法诗联现存罗源县中房镇上宅村,据专家考证,它是明朝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名家唐寅真迹。该诗联长六尺、宽三尺余,字大者如磐若峰峦蜿蜒气势,小者如碗像小鸟展翅欲飞。因字字珠玑,有商贾欲斥巨资购之收藏,终因村民不肯而幸得保留下来。

  唐寅,字伯虎,生于明朝成化六年庚寅年(1470年),卒于嘉靖二年癸未年(1523年)。唐寅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19岁时娶徐氏,其24岁时病逝;再娶又因科场弊案牵累而离去;后又续娶沈九娘。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尽是后人笔墨纸砚背后的搞笑,可能与《唐寅诗集》中的一首藏头诗有关,“我画兰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轻楼。”历史上秋香比唐伯虎大20岁,本名林奴儿,是金陵名妓,精通琴、棋、书、画,虽有吴中“女中才子”之谓,唐寅不大可能和她搭边。

  苏州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唐寅惊世的才华,时人皆以收藏其诗文墨宝为乐,千金难易。

 

  唐寅这四副书法诗联缘何会落在罗源县中房镇的上宅村?据该村族谱记载:“三世泰公,恩拔贡元第一名,钦赐五品衔特授河南开封府杞县正堂,又署山东青州府寿光县正堂,敕封文林郎附文翰。1497年,泰公在明正德年间擢授河南杞县,闻该县李氏兄弟因争执唐寅新笔四副大字,且控缠讼不休,遂将该书四副字送泰公息讼,遂将该案批销,及泰公荣归带回传世……”从中可知,上宅村上祖泰公时任杞县正堂。那年,该县发生一起财产纠纷案,有三兄弟不好分配唐寅的四副墨迹,争吵不休遂告上公堂。精明的泰公为息事宁人或别有用心,以两千两白银购得,告老还乡时带回传世。

  此后,保护收藏好唐寅的墨迹,颇费泰公子孙一番心血。他们认为神是芸芸众生的裁定者,将该墨宝藏匿于李氏祖殿神龛顶上。

  19世纪中叶,上宅村的李氏后人在田园生活之余,偶尔谈及祖上收藏唐寅墨宝传说时,只当传说而已。他们哪里知道,唐寅的墨宝还原封不动地放在李氏祖殿神龛顶上的木盒里,任厚厚的烟尘蒙蔽。兵荒马乱的年代,谁有心思留意那几卷发黄的诗书?

  当时上宅村有个无业烟民,偷鸡摸狗,不务正业,邻人见之而惟恐避之不及。他常在午夜孤魂般游荡在乡间阡陌,乡人叫他“夜魂人”。由于天年歉收,加上邻人的厌恶,“夜魂人”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潜入李氏祖屋摸点供品充饥。一次他如愿以偿填饱肚皮后,    当时上宅村有个无业烟民,偷鸡摸狗,不务正业,邻人见之而惟恐避之不及。他常在午夜孤魂般游荡在乡间阡陌,乡人叫他“夜魂人”。由于天年歉收,加上邻人的厌恶,“夜魂人”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潜入李氏祖屋摸点供品充饥。一次他如愿以偿填饱肚皮后,伸着懒腰感激地看了几眼堂上端坐的神像,想爬到神龛上看看,发现精美的木盒里藏有四副书法诗联。

  “夜魂人”拿着其中一副诗联星夜赶到宁德一家当铺,希望能换来一顿饱餐。“你能把另外三副也带来吗?我保证你下半辈衣食无忧。”老板边把玩着墨迹边试探着问。“有呀,你给我什么?”“你把另外三副拿来,店里的银子随你拿!”老板再次发出明确的诱惑。“神龛上不是还有三副吗?”“夜魂人”提高了嗓门对老板说:“您能先给我点定金吗?”“可以!”老板从钱柜里随手摸出两锭银子丢给他。“夜魂人”把银子揣入怀里,把诗联卷起准备走。“且慢,你的另三副诗联呢?”老板急了。“一齐拿来不就得了。”他说得理直气壮,老板故作大度地说:“相信您不会和银子过不去的,赶快把另外三副诗联字凑齐带来吧。”末了,他补充说:“此事别让他人知道,恐引杀身之祸。”“夜魂人”朝老板笑笑,便匆匆离开,一去不返。

  “夜魂人”带走了诗联,他想,是李氏祖屋的供品养活了自己,他可不想落个千古骂名。于是偷偷把诗联藏回原处,并告知族长妥善保存。他的善举改变了村民的看法,为他筹钱建房娶妻。

  2000年的春天,上宅村的村民看到祖上保存的唐寅诗联有些变质,经商量,集资1万多元对这四副诗联进行精装裱,还原了唐寅的真迹,并完好保存至今!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