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匠心】于艳:从“门外汉”到致富“带头人”
http://www.lywxww.com 2024-05-04 10:57:29 来源:罗源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大 中 小】
罗源湾新闻网讯(陈孔跃 陈艳翩)2013年,她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返乡创业,选择从事食用菌种植。11年来,她始终坚守在食用菌生产第一线,深耕菌业,从一位“门外汉”成长为致富“带头人”,带领菇农兴科技、学科技、用科技。她就是福建省罗源县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艳。
“2013年我毕业回乡入职百谷农业,从事海鲜菇工厂化栽培。做食用菌,我也是从零开始。”于艳说,她最主要的一个学习方式就是现场学。
员工卿玲说:“于艳姐的工作其实坐办公室就行,但是她经常到我们生产的各个工序现场去询问,去学习,她是一个认真细致负责的人。”
于艳说:“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我们要为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从2015年开始,我们每年不断地投入研发经费,对我们的栽培技术、生产设备、菌种等进行升级改造。”
早期的固体菌种,感染率比较高。2016年,百谷成为福州市首家引进液体菌种的企业,跟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团队合作,研发液体菌种的配方等。遇到不懂的,于艳就买一些专业的书籍自学,并向农大专家团队的教授、研究生、专业的知识人才学习。
福建省罗源食用菌科技小院成员、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王佳龙说:“于艳原本学的不是这个专业,可是她跨行业做这个,技术懂得也很多,说明她能力很强。”
于艳说:“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质疑我,觉得我是一个‘门外汉’,肯定做不好,肯定坚持不下来。”遇到瓶颈的时候,她就看着这么多的员工,看着100多号在企业里就业的父老乡亲,她觉得就算是为了他们,也要坚持下来。
2019年,百谷做了物联网智慧农业。2020年,引进了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智慧种菇,海鲜菇产量呈几何量级增长;引进秀珍菇液体菌种之后,秀珍菇养菌从120天缩短到60天,感染率从10%左右降低到1%左右,起步镇有两家菇企因此走上了工厂化栽培的道路。
于艳也慢慢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还被评上了市、县科技特派员。
于艳说:“用心、用情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工匠。未来,我要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的桥梁工作,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带回家乡,延伸产业链,惠及更多的农户,把我们的食用菌产业继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