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乡镇.部门 >> 正文

【“我和我的村”——村党支部书记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洪洋乡民族村:求新产 破“阵痛” 开辟乡村振兴致富路

http://www.lywxww.com  2022-10-17 10:02:05   来源:罗源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罗源湾新闻网讯(王德晖 林珊)一枚小小柑橘到底能发挥多大的经济效益?洪洋乡民族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近年来,民族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盯紧本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发展柑橘种植产业。通过村干部带头示范,乡亲们放心扑下身子干,小小的柑橘成为民族村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助推器”。

走进洪洋乡民族村柑橘种植基地,阵阵橙香掺杂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成行成片的柑橘树把昔日的荒山装扮得绿意葱茏、充满生机。

一业兴则百业旺,当“党建+”的号角吹响时,面对旧产业消亡而经济萧条的现状,民族村是如何立足本村实际,求新产、破“阵痛”,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致富之路?

洪洋乡民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兰善庆说:“之前,洪洋乡通过市场调研、外出考察,邀请农技专家实地指导,发现洪洋乡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柑橘类水果。2017年来自宁德的郑上毯团队就来到洪洋试种柑橘,十分成功。我当时仿佛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就和村两委一起到郑上毯的果园参观学习,了解、请教各种种植技术,多次拜访农业专家学者,研究民族村的栽种环境。经过调研学习,发现我们村气候宜人、热量条件丰厚、土壤性能好,非常适合种植橙子、沃柑等水果,于是村两委就决定带领大家一起种橙致富。”

种橙可是民族村从未发展过的产业,承担第一个吃螃蟹的重任,想必困难重重。当时村两委是如何做好乡亲思想工作,获得大家的拥护和支持的呢?

兰善庆说:“为了宣传种植,我在各个场合都是三句不离‘种橙’,但前期尽管极力动员却收效甚微。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事一件’,于是2019年我就率先在村里种下35亩果树,主要是脐橙、沃柑,第二年就能挂果,以我的身体力行激发乡亲们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为消除大家的顾虑,我们还邀请县科技特派员、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姚仲贤主任为种植户提供全流程的服务,从选苗,种苗,到病虫害防治,给予专业的指导。”

民族村的橙园位于一处坡地上,海拔在60米到100米之间,这是橙树最适宜生长的地形。随手摘下一个,果实饱圆、色光碧润。这小小的柑橘如今已成为民族村乡亲们生活的“甜蜜果”。

兰善庆说:“去年冬天,我们橙园已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种橙卖橙也切实地提高了民族村种植户的收入,同时也给当初怀疑犹豫的乡亲们吃下了‘定心丸’。目前,我们民族村共种植红心橙、脐橙、沃柑等品种140多亩,并计划带动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将果园发展为采摘园,卖橙的同时接收游客来村里采摘观光,真正带着村子富起来。”

【责任编辑:陈雁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