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畲族文化 >> 正文

畲族舞蹈

http://www.lywxww.com  2012-02-29 16:02:1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实际到了夏商时期,舞蹈才渐渐进入表演艺术领域。求神媚神的巫舞,驱鬼逐疫的傩舞,对各个民族的早期舞蹈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舞蹈成了仪式、祭祀中的一个主要部分。畲族舞蹈也一样无法避免巫舞的影响,而且还深深蕴藏在祭祀活动中。

  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两省。畲族的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十分丰富,除了民间传说、故事外,山歌、舞蹈也是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尤其是畲族舞蹈多以畲族图腾信仰为主要内容。
畲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风格,表现为“踏、步、蹲”,左脚向右脚侧斜一步,同时双膝往下弯曲成蹲状,或右脚向左脚侧斜一步,同时双膝往下弯曲成蹲状。据说这个动作是模仿盘瓠直立屈膝动作。畲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做聚头》,是一个印记着畲族始祖业绩,衍生原始宗教礼俗,并融进道教文化的“祭祀”长舞,情节连贯并穿插念诵、歌唱、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等,内容包括“祭祀”、“学师”、“食神水”、“学真法”、“成大人”等17项程序。舞时,鼓角齐鸣,灵刀作响,气氛十分热烈,场面非常壮观。畲族每年在祭祀活动中跳《做聚头》仪式舞,主要让下一代儿孙追溯畲族始祖盘瓠王龙麒的业绩和民族悠久的历史渊源,教育后人继承始祖遗志,唤起民族的尊严和自尊,达到“承前启后”的目的。传世祭祀仪式舞蹈中还有《做功德》、《祈福》 《行罡》等。

  对于畲族舞蹈,曾有过否定论,认为畲族“有歌无舞”,其实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很多舞蹈多已失传。从一些史料记载看,如《韶州府志》卷十一:“七月十五日祀其祖,……小男女衣花衣歌舞为侑”。邝露的《赤雅》云:“瑶名畲客,古八蛮之中……奏乐则男左女右,铙鼓、葫芦笙、忽雷、响瓠、云阳,祭毕合乐,男女跳跃,击云阳有节……”。可见,畲族自古就创造了反映本民族生活的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不久前,福建闽东宁德市文化部门在八都乡猴盾村挖掘整理的《龙头舞》,据说自古就有,至少有五百年的历史。

  解放后,在各级政府和文化工作者的重视下,调查挖掘和整理了不少的畲族传统舞蹈,且内容广泛、舞姿丰富。这些传统舞蹈主要分为生产劳动、婚丧节庆和祭祀礼俗等三大类。如表现生产劳动的有《猎捕舞》、《丰收舞》、《丁鞋舞》、《采茶舞》等,表现为婚丧节庆的有《秤杆舞》、《迎客舞》、《敬酒舞》、《四角厅》、《婚礼舞》及哀丧的《六花舞》、《告慰舞》等。表现祭祀礼俗的有《祭祀舞》、《日月舞》、《龙头舞》、《铃刀舞》、《独脚舞》等。传统舞蹈与歌唱一样,没有乐器伴奏,在各地区出现“吹班”之后,乐器才用于婚丧喜庆和祭祀场合。

  福建省罗源县是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5%,相对数位居福州市之最,全省第三位,全国第四位。

  从古至今,罗源县畲族依然保留着浓厚的习俗性舞蹈,如《日月舞》、《龙头舞》、《铃刀舞》、《猎捕舞》、《龙伞舞》等。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后,县文化工作者为了进一步弘扬畲族优秀文化,在挖掘和整理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畲家风情》曾作为全省十来年的创作精品,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广电部举办的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猎捕舞》、《铃刀舞》分别参加全国第四届、第七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体育舞蹈项目比赛,均获铜奖。《畲族风情》、《猎捕舞》、《铃刀舞》、《情系凤冠》、《哭嫁》等,作为福州市代表队参加福建省几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也都获得创作和演出一等奖。

  郑钦平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