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热点头条 >> 正文

罗源县林家村:生态茶园富村民 旗杆碣彰显文风

http://www.lywxww.com  2013-04-15 08:08:57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茶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千亩茶园里一派忙碌景象;茶叶集中加工厂内,机器声隆隆作响,制茶师傅赶制新茶……在美丽的罗源县中房镇林家村,连绵起伏的茶山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12日,本报“党报记者乡村行”走进林家村,探访当地如何依托千亩生态茶园、7000亩生态保护林以及省内保存最为完整、旗杆碣数量最多的旗杆林,走出一条“美乡村”“富乡亲”的绿色生态茶园之路。

  车行在迂回绵延的中房镇,满山青翠间流动着淡淡的云雾,各个山头是一层层错落有致的茶园。在海拔495米的宁德和罗源交界处,记者来到了一个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村落,罗源县最大的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林家村。

  生产:建设生态茶园 一年赚近10万元

  “这里出产的茶叶带着淡淡高山云雾味,口感清爽鲜嫩,回味甘醇。”12日,望着郁郁葱葱的茶山,茶农林珍满自豪地说道。

  当日,记者来到林珍满的30多亩生态茶园基地,清新湿润的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素有“茶叶之乡”美誉的林家村,生态环境优越。“这里地势向阳,植被丰富,有7000多亩生态保护林,土质保水,特别适合茶叶生长。”在一垄垄青绿滴翠的茶树“金观音”前,林珍满介绍说,今年春茶3月初开采,已采过一茬了,这是第二茬。

  记者看到,“金观音”茶树差不多一般高,40~50厘米,刚好没及膝盖。“别看‘金观音’个子小,‘含金量’却很高。”林珍满一边手指灵活地采摘着嫩黄新绿的茶叶,一边介绍说,“金观音”是4年前引进的,虽然产量不如老品种,但品质更好,效益高。每亩纯收入由原来的1500元上升到3000元,翻了一番。去年一年,仅此一项,就赚了近10万元。

 

  加工:加工量1.5万担 全县第一

  新鲜的茶青采摘后,不用长途跋涉运出去加工,在林家村的村主干道旁,新建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已开始试运营,加工从四面八方转运来的茶青。

  机器杀青、揉捻、结块、自动烘干、手拉烘干等5道加工工序后,再进行捡梗……在新建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记者目睹了茶叶加工“出炉”的全过程。加工厂的“主人”林石良也是一辈子都在和茶叶打交道。他透露说,自己在村里原有2个小加工坊,随着加工规模扩大,去年3月,他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4亩多的标准化加工厂房。

  在林家村的另一家茶叶加工厂内,也是机器声隆隆作响,制茶师傅正日夜赶制新茶,作坊里茶香四溢。村支书林康生告诉记者,这些加工的茶青都是从中房镇各个村落转运来的,每年林家村的茶叶加工量高达1.5万担,加工总量全县第一。

  让茶产业既富民又生态

  中房镇是罗源茶园“重镇”,拥有13000亩茶园,约占罗源县茶园总面积的1/3。看好当地生态茶园的发展前景,福州一家大型茶企正进驻林家村。

  在林石良厂房的隔壁空地上,占地70多亩的春伦罗源茶业基地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投资总金额为55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将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一条龙的格局,并为林家村的茶叶“走出大山去”创造契机。

  “林家村的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一直以来茶青的收购价不算高,有些茶园也因此而荒废。”林家村老支书林鼎城告诉记者,品牌茶企进驻,茶青的收购价提高了,相信村里的种茶规模将得以继续扩大,“在原有1200亩的基础上,今年村里将新开茶园100亩,引进新品茶种100亩”,促进茶农增收,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富民强村之路。

  让茶产业既富民又生态,中房镇领导也持同样看法。“中房镇、林家村将利用大型茶企就在家门口的区位优势,引导村民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扩大标准化的生态示范茶园,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并和公司签订销售协议,全力打造生态茶园重镇,让茶产业真正成为一项‘美乡村、富乡亲’的生态绿色产业。”对于建设生态茶园基地,中房镇党委书记郑策显得信心十足。

  18对旗杆碣彰显文风

  一走进林家村,就可以看到在林氏祖厅门前的空地上,矗立着18对大小不一的旗杆碣。这是目前我省保存最完整、旗杆碣数量最多的旗杆林,近日还被列为省级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只要族中有人考取了科举功名,村里都会在祖厅门前竖立旗杆表示庆祝。”林家村的老支书林鼎城自豪地说,“如果一座祖厅门口旗杆林立,就说明这个村的子弟人才辈出,家族也彰显荣耀。”

  林家村的旗杆碣一共有18对,涉及18名举人、2名进士,最早的一对源于明朝万历40年(公元1612年)。每对旗杆碣的上部都凿外圆内方孔,雕刻着龙凤等吉祥图案,一块写着中举者名字和官衔,另一块写着时间。

 

  “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与中举者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有关。”林鼎城介绍,古代中举者根据名次级别的不同,会得到中央、府或州所赐的一杆旗,家乡的族人则会请石匠打好相应的旗杆,竖立于祠堂或祖居前,待中举者将旗扛回后插上,向人们彰显科举功名的荣耀。

  “这些旗杆碣有着团结族人、勉励后辈的作用。”林鼎城说,林家在清朝时就出过1个武解元、3个文解元、1个拔贡第一名,现在村里更是人才辈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有180多人,还有不少硕士、博士。“每逢7月半祭祖,我们都会在旗杆林前宣读本村近年来考上名牌大学及考上硕士、博士的学习情况,以此激励林家子孙用功读书。”

  “旗杆林原先木头的旗杆已经全部腐化了,现在只剩下这些石头的旗杆碣。”村支书林康生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村里准备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费,在旗杆林外修建围墙,防止牲畜对旗杆林造成破坏。

  除了旗杆林,村里还有县级文物林家祠堂、东山宫等十几处古迹,村民们希望通过发展旅游来增加收入。今年2月,镇政府投入400多万修建的往宁德的水泥路通了,这让村民们十分高兴。“路通了,旗杆林肯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林康生期待地说。

  (福州日报记者 温海龙 陈茜茜 任思言 龚莹/文 俞松/摄 通讯员 林克城)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