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魅力罗源 >> 畲族风情 >> 正文

“八井拳”和罗源八井畲村

http://www.lywxww.com  2012-03-13 15:25:05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八井拳”是畲族著名的武术拳种,因产生于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而得名。八井村坐落于蜿蜒弯曲的罗源海湾内侧,原为盐碱地。南宋时本地官绅陈显伯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首先在这里打井,村庄因此最早得名“陈伯井”。随着人口增长,宋至清代共挖八口井,民间改称“八井”。解放初畲民就正式把村名改为“八井村”。

  “八井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相传最早在明成化年间(1465 1487年)由雷居安、雷安和两兄弟传到牛洋村,其后裔迁居八井村后逐渐出名,故称之“八井拳”。“八井拳”既有中国南拳刚健有力、迅速凶猛的特点,又有独具风格的攻防套路,动作多模仿动物,短促有力。其基本套路有龙庄、虎庄、半龙虎庄、五虎、七星、十八罗汉等,其中以半龙虎庄为最基本的套路,共12个动作(三箭、挖鞭、三击、牵基、圆化、赴掌、推马、掩耳、摘桥、三垮、按手、十字),每个动作基本是三步一反复,作完一个动作便要开声(即大喊一声)。半龙虎庄拳术进攻多用手,脚式用马步或箭步,威武健壮。龙庄、虎庄、五虎、七星、十八罗汉等皆是在半龙虎庄的基础上发展的,动如龙蛇飞舞,静如观音坐莲。每个动作有攻有防,攻防结合,步伐稳健,连贯自如,节奏分明,具有很强的健身作用和观赏价值。

  清末起“八井拳”开始声名大振,一直到1949年建国前八井村都举办武术馆,附近畲族男女青年在农闲时节集中一起练拳比武,蔚成乡风,并出现一些著名的拳师。如清末八井拳师雷朝阳拳术精湛,武德高尚,反对恃强凌弱。曾在宁德桥头将强逼他收徒教拳的十八人一一放倒,声名远播。民国时期,八井畲民雷新泉一人持扁担,在罗源县城街头将低价强买八井畲民薪炭的一个班的警察,打得落荒而逃,反动军警、土豪劣绅从此不敢轻易欺负八井人。“八井拳”影响日见扩大,不仅流传到闽东各县畲族地区,亦传播到汉族人中去。

  “八井拳”中的绝招是点穴。据说精通点穴的人,能使被点中要害的人快者当场毙命,慢者逐渐消瘦,精气衰竭而死。点穴高手世代告诫后学者,如滥用点穴术致人死命或伤残,自身会有断子绝孙的报应。因此,拳师收徒传授非常慎重,注重考察徒弟道德人品,不轻易教人点穴绝招,并有“传内不传外,传媳不传女”的规矩,拳师自身也很低调,对外人秘而不宣,致使点穴术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但八井等地民间仍流传一些以点穴术惩恶扬善的传说,神秘奇妙。如某日一外地年轻男子驾车经过八井村,停车时不避妇人,在坊间路旁解手。一位大嫂批评他,他不但没有愧意,而且还用下流话回敬。大嫂轻点他身上一下,骂他没有教养,这男子照样骄横无礼,驾车扬长而去。一路上感觉频频尿急,一再下车小便而几近尿失禁。诧异之后,问邻村人才知八井人点穴术厉害,大惊失色,急忙返回八井村找到大嫂跪拜连连,赔礼道歉,痛表悔意,才得以解穴安然回归。

  与“八井拳”点穴绝招共生的是八井村以“跌打伤科”为特色的畲医畲药,历史上八井不少好拳师就是治跌打损伤的好畲医。如八井村著名的拳师和畲医雷乾祯(1881 1950),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人物。他年轻时已练就一身好武艺,成为罗源有名的拳师。在习武的同时,认真继承传统的畲族医术,专心研究跌打损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总结出一套有关人体气血与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人体血气运行与穴位、“六神”(心、肝、肺、脾、肾、胆)之间联系以及在指甲、眼球上表现的理论,并绘制出十二时辰“六神”示意图、二十四节气“六神”示意图、“穴位”示意图等。诊断时重视指甲根部血片、颜色、眼球斑点位置、颜色的检查,从中发现患者受伤害的时间、部位以及伤情。在治疗上讲求内外结合,对伤害处采取“刺”(针灸)、拔(拔火罐)、“洗”(草药熬汁擦洗患处),因时(患病时间)、因情(部位、程度)、因人(患者体质)配制草药,疗效显著,求医者络绎不绝,成为一代名医。至今仍有一些八井村民,以家传的治疗跌打损伤的畲医绝技,在县内外民间行医治病。

  解放后,八井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全国和全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奖,为我省畲族赢得了荣誉。民间八井拳练武活动也一直很活跃,即使在“文革”期间也没有断过。2006年2月,罗源在八井村举行全县首届畲家拳汇演,八井拳再次以福州畲族民间拳术的代表拳种广受关注,甚至吸引了西方著名的东方武术杂志《功夫》特约记者前往采访研究。

  八井村既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又是著名的畲族民族文化代表性村落。1951年起,畲民要求确定民族族称。1953年8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派出以民族学专家施联朱为组长的畲族民族识别调查组,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和漳平县山羊隔村、浙江省景宁县东弄村三个民族特色突出的畲族村被列为调查点,调查组通过深入调查写出《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民情况调查》等调研资料。1956年12月,国务院因此认定畲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确定族称为畲族。八井村从此成为研究畲族民族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样板村落,国内外民族学专家学者经常造访八井畲村。几年前专家学者还在八井村发现了数百张清朝中期以来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对畲族社会发展研究具有颇为珍贵的史料价值。厦门大学石奕龙教授等人通过对八井村的社会发展状况的深入调查和悉心研究,在2005年出版了40万字的《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一书,全面展现畲族社会的变迁,八井村在畲族民族学术研究方面具有的重要价值再次显现。

  在畲族革命斗争史上,八井村也有光辉的一页。1934年,八井乡苏维埃政权建立,地点就设立在八井村的雷氏宗祠,至今遗址犹存。在艰苦的闽东革命斗争时期,八井村畲民跟随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闹革命,一直坚持到革命胜利。解放后,八井村被列为老区革命基点村。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