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媒体看罗源 >> 正文

“80后”科技特派员于艳:返乡“菇娘”助百余姐妹家门口就业

http://www.lywxww.com  2021-07-15 08:2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80后”科技特派员于艳:返乡“菇娘”助百余姐妹家门口就业

  “80后”科技特派员于艳。 林春茵 摄

  中新网福州7月14日电(记者 林春茵)在用物联网掌管一间日产海鲜菇鲜品高达10吨的食用菌企业后,于艳有时会想起父辈的种菇人生。竹木搭的香菇棚低矮潮湿,台风一来,棚子倒了,香菇全泡水,一年就白忙活了。

  她觉得,自己返乡创业,为家乡食用菌种植出力,“恰好和国家发展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方向同频共振,方向对了,路走远点没关系”。

  于艳是福建省罗源县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省级、市级、县级科技特派员,她在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食用菌生产一线坚守8年至今。

  返乡建厂的“菇娘”

  福州市罗源县是中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产量全国第一,罗源县起步镇则是“中国秀珍菇之乡”。可以说,全国每七朵秀珍菇就有一朵来自罗源。

  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百谷农业)申请了多项专利,过去侧重于优化生产线,近年聚焦于海鲜菇深加工技术方面。

“80后”科技特派员于艳:返乡“菇娘”助百余姐妹家门口就业

  液体菌种接种养菌。 孟芳 摄

  最近,于艳正在申请一项“工厂化种植海鲜菇的雾化装置”专利,“体现罗源食用菌生产的趋向变化”。

  于艳还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行政管理学研究生时,就到家乡罗源县起步镇一家刚成立的食用菌企业百谷农业里实习。

  于艳回顾说,百谷农业是罗源当地唯一生产海鲜菇的食用菌企业,但最初是作坊式地生产,人员涣散、车间管理松散、产品品类没有竞争性。

  她与团队从建章立制入手,再到把脉市场,跟踪高新科技动向,“今天的食用菌种植,已经属于生物科技工程范畴,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更无法倚赖传统农业经验。”

  于艳向福建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寻求“智”助,并陆续引进全自动菌包生产线、物联网监测系统和液体菌种,实现智慧种菇,海鲜菇产量呈几何量级增长。

  菇棚里的“黑科技”

  走进百谷农业,大堂一面LED显示屏与于艳手机同步,可查看46间养菌房及40间菇棚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量等数据信息。

  于艳告诉记者,过去,菇房管理员工需要一间间库房巡查,难免出错。通过物联网监测,云端数值如有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责任编辑:谢闽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