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媒体看罗源 >> 正文

打响“畲”字牌给力乡村振兴

http://www.lywxww.com  2021-04-08 10:11:36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创新帮扶机制,引来金融“活水”

  发展产业,需要资金。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的启动资金从哪儿来?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后,更面临不少挑战。(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去年初,罗源县摸底了解情况后,推动霍口畲族乡与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展政银战略合作,为该乡食用菌企业、农户推出“畲情贷”。

  “‘畲情贷’产品面向霍口户籍或者长期居住在霍口的农民,发放生产经营性贷款,利率最多优惠0.5个百分点。”罗源农信社霍口网点负责人林东明说。

  “畲情贷”推出不久,黄忠华就享受了这一政策。“去年受疫情影响,合作社资金短缺,菇棚投入再生产遇到很大困难。”他说,“听说乡里有专门针对畲乡产业的贷款,我就去申请。没想到,贷到45万元!”

  数据显示,去年,霍口乡农信社共为1398户农户发放优惠贷款9798.5万元,相较于商业贷款,节省利息48.9925万元。

  为扩大优惠对象,落实民族共建共享政策,去年9月,罗源县委统战部联合农业银行罗源支行创新推出“畲e贷”,只要从事种植、畲医、畲药、非遗文化等畲族相关产业的农户,不受民族身份限制,都能申请。

  “单户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而且产品融资成本低、用款便捷,实现系统自动审批,一次授信三年有效,随借随还。”农行罗源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畲情贷”“畲e贷”,近年来,罗源县针对不同地区、产业特点,量身定制了菌菇贷、鲍鱼贷、花卉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同时,为破解担保难等问题,该县联合福建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探索实行“政银担”三方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激活畲族文化,文旅融合助振兴

  “凤凰装”,是具有代表性的畲族传统服饰。2008年,畲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制作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近日,在松山镇竹里村的谷仓画院,福建省服装创意设计中心主任、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栩,为30名学员讲解“凤凰装”的畲绣技艺。

  “我们计划半年内举办5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学员不少于20人,培养出一批罗源绣娘。”罗源县委统战部负责人介绍,该县还筹备建立畲绣基地,带动农村妇女就业增收。

  除了畲绣,罗源还保留了畲医畲药、畲拳、畲族银饰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成为罗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2020年元旦,畲族文化民俗小镇开门迎客。这是罗源整合松山镇八井村、竹里村、小获村资源打造的文旅拳头项目,规划建设生态涵养区、畲族文创区、休闲农业体验区、畲族文化展示区、畲医畲药康养区等五个片区。

  畲民雷炳金在小镇里摆起了农家乐。“我们搭上了民族乡村旅游的快车,小镇开业后,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现在我一年的收入超过10万元。”

  八井村、竹里村是畲族村,小获村是汉族村,共建民俗小镇,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小镇成为各民族共建共享、建设民族共同体示范带的样板。此外,罗源还提升“南洋—塔里”“水口洋—潮格”等民族共同体示范带建设,陆续建成了一批畲村景点。

  民族文化要“盘活”,还要走出去。去年9月,罗源民族文化数字云平台上线。平台利用“民族+5G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在全国率先打造“线上VR展厅+线下实景+电商带货”新模式的民族文化、经济数字平台。

  “有了这个平台,整个罗源畲族文化民俗小镇都被搬到线上,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身临其境地观看3D效果。”罗源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谢婧介绍,在平台上还可以购买乌米饭、青红酒、七境茶等畲家土特产。自上线以来,平台浏览量超14万人次,线上带货销售额超400万元。

  目前,罗源还在八井村山哈集市建设“直播经济”平台,打造石榴籽同心直播间,以数字赋能本地产业发展,助力民族乡村振兴,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奔小康。

  原文链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104/08/content_64949.html

【责任编辑:陈雁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