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政法委:打通最后一公里 实现服务零距离

http://www.lywxww.com  2014-05-19 16:57:13    【字号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专刊二】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县委政法委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载体,探索破解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牵头组建“全天候、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实现干群关系“零距离”。

  搭建网格平台,提高管理精细化。去年以来,在凤山镇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凤山镇已建成集日常网格化管理、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中心、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为一体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7个社区均已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站。全镇划分95个基础网格,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新招聘了24名专职网格员,配备了管理员32名、督导员16名、协管员95名和社区民警7名,并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升队伍服务水平。同时,把凤山镇经验做法在全县乡镇中进行推广。下一阶段,我县将划分出33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实行聘用制,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等各项工作具体由各乡镇负责,打造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格平台,逐步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

  打造信息化平台,实现服务高效化。凤山镇充分运用云计算现代信息和网格技术,投入近130万元与中国电信有限公司福州市分公司合作开发网格化社会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仿真三维地图GIS技术设计电子地图,通过电子地图建立数字网格,对数字网格内的网格、网格员、房屋、户、人、物、组织等基本要素进行编码建库。以信息化为支撑,网格员手持终端对网格内的人口、证件、场所、组织等各类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实现辖区内的房屋建筑与居住其内的人口信息无缝对接。同时,将党建、民政、计生、卫生等服务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动态录入、建库和处理,建立“天上有云(云平台)、地上有格(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

  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岗位规范化。建立网格、村居(社区)、乡镇、县四级联动运行机制,以及发现、处置、上报、交办、办结、回访联动运行机制,推行“一站式集中受理、专业式精准办理、贴心式高效服务”的服务模式。每个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制作“网格便民服务卡”,发放到群众手中。网格员每天入格至少2个小时,努力做到查民情、查矛盾、查隐患,对网格内发生的突发事件、重要建设项目、存在上访事件、群众急难事件必到场,对网格内易肇事肇祸人员、社区矫正人员、上访意见户、困难家庭户、独居留守户必下访。网格员对办理事项进行登记备案,由上级服务中心分流确定办理部门;对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分流指派事项的相关职能部门,将给予黄牌警告,纪检、组织部门进行跟踪督办和问责。同时,推行“错时工作制”、“办事预约制”等制度,加强“无假日社区”建设,方便群众办事,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

  落实保障机制,保证工作长态化。县委政法委将网格化建设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与全县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并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的目标和绩效考核,单独设置考核分值,确保工作任务“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同时,落实经费保障,将网格化建设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足额拨付、专款专用。整合新闻媒体资源,加强对网格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县委政法委)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