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风雅闽都】岁月流沙始见金

http://www.lywxww.com  2020-04-15 16:07:0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如今,村里还保留着许多完好的古迹:如元代建筑圆惠堂、资福寺,以及规模宏大的萧氏祖屋和族人萧隆兴带产出家时在村后修建的报恩寺等,一道组成了村里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遗存,是研究村史、挽住一缕乡愁的不可替代的时代作品。伫立在村里的那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读书楼,过去主要是村童读书启蒙的场所。乡人更愿意亲切地叫它为学馆,因为它在清代近百年的时光里,延续了祖孙七世蝉联科举功名的书香,承载了萧姓十八个秀才踏上仕途的希望之光。

  如果说断壁残垣常给人以颓废的想象,那么,位于王沙村口溪滩上的“石锣石鼓”在水流冲击下,则齐鸣得相得益彰、激情澎湃。钟情山水多文士,当年,风流倜傥的萧登圣,就经常到村口的溪滩上倾听石锣石鼓的自然交响。既然是玩,就得讲究品味,他看到溪岸边一块巨石很像眠床,就想说何不利用来供人休闲娱乐?经过一番考察,心中有了方案,他立即雇人把这块巨石的边沿切割成踏板,并亲手在“床沿”上刻下“清卧”二字。同时,为方便好友一同娱乐,他还叫匠人按照规划,在溪中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刻下象棋棋盘,以供好友对弈。待一切就绪,他们就隔三差五地到此游玩,过上“醉卧闻清溪,对弈吟诗赋”的神仙般生活。如今,这里成了王沙村第一景,与村里的连理树、空心树及凉伞树,一齐被称为人间佳境。

  当年,萧登圣的儿子萧尚平,生前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颇为奇特的“进士墓”,成为了现在一处奇特的人文景观。建于道光九年(1829)的“进士墓”,呈半圆形,以三合土封顶。墓前明堂立有一对华表,左右石柱上有联,曰:“菌峰高大凌霄汉,飞石玲珑入画图。”墓碑上刻字:“明经进士尚平萧公”。清代的“明经进士”即贡生,也就是照顾那些考不上举人的秀才,给他们一些名额到国子监,算是有了做官的资格。在封建时代,出将入相是没几个人能做到的事情。萧尚平估计是算到自己在仕途上沾不到多少恩泽了,于是,他趁着还年轻,亲自规划建墓,多少带点自嘲的况味吧。外围由石墙堆砌成半圆形的“进士墓”,形如蓄水池塘,墓面土堆状如鲤鱼,故又叫“鲤鱼朝天”墓。后人推测,其墓口直怼天堂,或许意谓着“备收天上福祉成人间富贵”。其墓左边有山路直抵福源山通天洞,是受此启发,故意将墓口如此设计,借此抒发对人生的不满,还是想获得天国的圆满?后人不得而知。自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萧尚平,利用墓口做文章,实为无奈之举,但其留下多重的解读空间,犹如一道具有多项选择的答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王沙村还是出了个进士,他就是出任广东乐会县正堂的萧文辉。据《王沙萧姓族谱》记载,文辉的祖上在王沙村九世时就迁往连江,到十五世萧文辉进士及第,可谓是家族的荣光。当然,萧文辉也是个乐于认亲归祖的人,他在异地为官时,偶尔会回家省亲,再忙也没忘了到祖地走走,且还亲自送来进士牌匾。

  评判一个人的历史功绩,应由当地百姓说了算。萧文辉在任上,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为当地的民生、教育等方面都做了很多贡献,在当地府志“清官”榜上留名。据《道光琼州府志》记载,自元代起,博鳌与潭门分属乐会与会同两县。当时的博鳌与潭门可是个“僻处荒隅,獠峒错趾”之地,常发生土著之乱。两地接海相衔,具有共同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由于受渔业、渔场等因素影响,历史上屡有疆界之争,史载“乐民与会民每年控海利”,两地渔民经常“越界捕鱼构讼不休”。据清《宣统乐会县志·海界》记载,为解决海界之争,地方官员没少动脑筋。县主萧文辉曾晓谕地方:“尔等均宜照旧各管渔埠安业营生,不得逞蛮侵越,亦不得恃智塞河,致滋事端。倘敢仍前越界捕鱼,塞窒河道,许尔该乡首事人等指名禀报,以凭分别首,从照详情究办。”至此,两地海事纠纷渐息。闲暇之余,萧文辉重提笔墨,写下了许多著名的篇章,今流传于世的作品不多,主要有《松石斋词》,乃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以及他为顾元镛撰写的《亦知不足斋诗钞》一书的题跋。

  王沙人在清初曾创造过辉煌的商业帝国:旧时,村口的那条龙凤街,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每逢重大节庆日,三乡五里的赶集人便汇聚于此,买卖声此起彼伏,场面热闹,俨然江南版的“清明上河图”。后来,随着大清国运衰落,该集散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唯有一个烟台遗址供人凭吊。

  春花野草寻常物,青烟夕照伴流霞。相信在时代的沉沙里,王沙人能够挖掘出更多灿烂的金子。

【责任编辑:陈雁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