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风雅闽都】岁月流沙始见金

http://www.lywxww.com  2020-04-15 16:07:0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作者:郑秀杰

  位于罗源城北15公里处的中房镇王沙村,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深厚。村里聚居着畲、汉两个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基点村。王沙村原来叫金沙村,意谓藏在沙里的金子。寄托着前人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勿忘先人创业艰辛,延续古村文化根脉!

  以萧姓村民为多的王沙村,在500多年历史岁月的积淀中,人才辈出,例如清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会试第22名的萧文辉进士,在广东乐会知县任上,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彪炳史册。村里还留有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石构进士墓、圆惠堂以及学馆等颇具文史价值的古迹,这些都是村民们探寻先贤背影的一扇扇灵动窗口。

  据王沙萧氏族谱记载,其祖上望出兰陵郡,出自子姓,可溯源至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因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大心遂被其后人尊为萧家得姓始祖。

  战国时期,萧氏家族主要在丰沛(今江苏)一带繁衍生息,曾缔造了“汉代宗臣第,南朝帝子家”的辉煌业绩。但随着中华大地板荡纷争,从唐代开始,萧氏家族与其他姓氏家族一样从中原一带大量外迁,在这一大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扩大姓氏版图,也创造了不朽的历史业绩。

  罗源县中房镇王沙村萧氏一世祖萧实夫(晋江萧洪后裔),于明永乐中期(约1410—1418),自龙岩到罗源垦荒,最后卜居金沙村,今已传二十六世。他们历来重视教育,硕果累累:曾出过庠生、太学生、贡生以上者共38名。其中,萧登圣、萧漪澜、萧尚平、萧日高等人更是声名卓著,名留青史。

  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就要看这个家族的宗祠建设。始建于明代后期的王沙村萧氏宗祠,是一座拓建于清代的木构建筑,砖墙构筑,规模不大,却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该宗祠的一进大厅里的牌匾有着厚重的底蕴。如,王沙萧姓第十五世孙萧文辉的“进士”匾、十四世孙萧尚平的“文魁”匾、萧漪澜的“选魁”匾等,都彰显着先人的荣耀与功名。宗祠的二进大厅为享殿,主要供奉王沙萧家历代祖宗神主牌位,这里的梁柱上也高悬着许多褒扬节妇的牌匾。其中,有一面上书“节凛冰霜”的,是罗源知县在萧登圣嫡母杨氏八旬寿庆时特意送来的,以褒杨氏含辛茹苦地把幼年失怙的登圣抚养成人,最终成为一名太学生。

  王沙村有“玉树生花,一门三秀”之说,指的就是萧家十三世孙萧登圣,与儿子尚治、尚平皆为乾隆年间太学生的一段荣耀过往。据萧书椿老师回忆,萧登圣的祖屋旗杆厝,是一处犹如贾府大观园般奢华的明末清初建筑。旧时,大厝的大门外立有三对旗杆碣,虽历经岁月风雨,却风骨依然;至于主屋右边的花厅,则摆放有各种名贵的花草、盆景,实在叫人赏心悦目。最令人难忘的是,他曾在萧家二楼,见过一个小阁子里装有几箱木刻线装古籍,其中的《应试备要》尤其让他爱不释手。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这些珍贵的书籍,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

【责任编辑:陈雁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