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社会·经济 >> 正文

生二胎谁说了算? 是父母还是第一个孩子

http://www.lywxww.com  2015-03-02 08:45:59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字号

  大概全世界只有时下的中国人会为生孩子这件事情而“全民计划”。延续了3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逐渐松动、放开,但家庭对于多生一个孩子这件事情,并没有像有些专家所预想的那样,涌现出高度的热忱。

  已经熟悉三口之家比例构成的国内家庭,心理上似乎对于即将被打破的家庭结构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爱如何分配?根本不需要问

  假设,今天一个家庭想生二胎,生的可能性大概不是由父母说了算,谁说了算呢?看起来是第一个孩子说了算。

  据1月18日的《武汉晚报》报道,武汉一对夫妻,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在准备生二胎时,却遭到13岁女儿强烈抵触。这家的女儿不仅“逃学”、“离家出走”,更以“跳楼”、“割手腕”的极端行为威胁父母,而最终,怀孕13周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去年,全国各地媒体公开报道的关于家庭第一个孩子以极其血腥的手段残害第二个孩子的新闻事件大概不少于5起,每一起基本都会引发民众对于两胎家庭如何“分配爱”的表层讨论。看起来,这样的讨论很有必要,实际上,当我们抛下理性的分析时,很难想象,“爱”如何才能做到量化和分配?

  计划生育政策前的中国,大概父母们都不会去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一个家庭会生几个孩子?生命的自然属性让组建家庭的男人和女人自然生孩子,至于需要生几个,也不会像当下家庭这样要核算成本,估量养育的能力。一般的家庭最少会有两个孩子,不到这个数,这个家庭可能会看起来不那么正常,当然更重要的是,每当这个家庭需要产生下一个弟弟、妹妹时,家庭中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成为意见领袖,这个意见领袖只有爸爸和妈妈,而且没有人会问,“爱如何分配?”

  我们有没有发现,“爱如何分配”这个问题在时下已经被炒作和恶化为家庭孩子之间争宠的闹剧,而实际上,对于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问的问题,父母对于孩子之爱根本就不存在分配的问题,父母对于孩子之爱无法衡量,没有穷尽,只要父母愿意爱每一个孩子,就没有“分配”一说,“分配爱”原本就是对舐犊情深这种人类最基本最本真的爱的异化,这个异化的过程与社会整体文化心理的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要独占爱,也许没有得到过爱

  在对那些以极端对抗的方式阻止父母再生,以及对那些以极端方式毁掉自己兄弟姐妹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后,或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些想要独占父母之爱的孩子,也许并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爱。这是一个深层的心理学问题,涉及父母在一个孩子幼年时是否亲自抚养过这个孩子,也包含着这个家庭对男孩与女孩是否持有一致的重视态度,所以,当人们指责现在的孩子因为父母要生第二个孩子而显示出强势的“自我中心主义”时,隐含在孩子这一态度背后的家庭因素也需要被足够地重视起来。

  2014年6月30日,广州东坑镇新门楼村,14岁的小媛用水果刀捅死9岁的妹妹。小媛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回重庆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除了过年,小媛很少有机会见到父母。小媛9岁才被父母接到身边,而比她小5岁的妹妹小春,从出生起就一直跟着父母。小媛沉默寡言,经常受父母贬低,妹妹乖巧伶俐深得父母喜爱,小媛恨父母偏心,杀死妹妹就是要挖掉父母的“心头肉”。

  2014年8月10日,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办谭家村,14岁的男孩涛涛用菜刀砍死自己一岁半的妹妹。涛涛的理由很简单,妹妹出生后,父母把爱全给了妹妹,他恨父母。实际上,涛涛最爱的是奶奶,因为他是被奶奶带大的,恨的背后是这个男孩从未感受到父母的爱,当他看到妹妹很得父母的爱时,他要毁掉他们的“所爱”。

  下列情形生二胎,一定要注意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不需要父母给孩子“讲道理”也能生二胎?这个问题我最终总结为,想要生二胎的家庭如果有下面的情形存在,一定要引起关注。

  首先,如果一个家庭的大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被父母亲自带大,这样的家庭生二胎要非常谨慎。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孩子在4岁前没有被父母亲自抚养,他们与父母之间很难建立深刻的关系,而第二个孩子的出现,尤其是父母对第二个孩子的重视会无形中增加第一个孩子的存在压力,为了逃避无价值、不值得被爱的自我批评,第一个孩子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情,其目的主要是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第二种情形,如果一个家庭是因为第一个孩子不够深得父母的喜爱,不够乖,学习不够好等原因而想要二孩,也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当第一个孩子养育得有问题,父母需要反思的应该是自己的养育方式而不是孩子本身,没有这样的自省,不仅一孩问题重重,二孩未来也会有问题。

  一个常识,不要去问一个4岁之前的儿童,“你希望父母再为你生个弟弟或妹妹吗?”这样的问题,因为基本上父母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儿童想要独占父母之爱,会在三岁时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人的本能需要,这个年龄的儿童没有被社会化,还不懂得迎合和说谎,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关键是父母能否真实地接受他们。

  实质上,如果一个家庭是和谐的家庭,父母对孩子懂得如何爱,当这个家庭决定再添一个孩子时,父母不是征询第一个孩子的意见,也不是写保证书或者给第一个孩子做通思想工作。如果这个家庭能源源不断创造爱,这个家庭中的孩子会自发生长出“我也要爱”的意愿,那么,新添的弟弟或者妹妹对于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不仅不会构成威胁,而且会成为这个家庭第一个孩子期盼的对象,所以,中国的家庭亟须解决的是如何爱的问题。(一岩)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