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社会·经济 >> 正文

西安"单独二孩"一周年调查:他们因何抉择?

http://www.lywxww.com  2015-03-02 08:44:35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字号

  近期,周立(化名)打算把自己4岁大的女儿送回蒲城老家。经过一年多的纠结,他和妻子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肾亏,再不生就生不了了。”2月5日上午,周立半开玩笑地说。他今年35岁,前些年一直在深圳从事医药销售行业,直到2012年4月才回到西安,现在在一家医药公司从事老本行,担任大区经理职务,月薪5000元。

  “外面确实太累,回到西安,也是想给娃好好安个家。”周立说。然而本身有个弟弟的周立,总觉得自己的女儿很孤单:来西安后根本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很可怜。

  “我经常出差,老婆一天也要上近10个小时的班,这样一来谁陪孩子耍呢?”周立说。一次从石家庄出差回来,周立发现女儿趴在自家阳台上向下看得很认真。顺着孩子的目光看去,他发现,楼下有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水。“那一幕刺痛了我。”

  他说,以前考虑得太多,觉得养不起,想生又不敢生。但生了又能怎么样呢?只不过多一碗饭的事,怎么都拉扯大了!

  “我有个哥哥,从小到大保护我”

  3个多月前,李清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女儿。公婆略有些失望,但她自己很喜欢。从前年11月份有消息说二胎政策放开以来,她就有了再生一个的打算。

  “老大是女孩,本想着儿女双全。但如果二胎还是女儿,也为孩子添个手足,不强求。”李清说,丈夫是独生子,一直很羡慕李清有个哥哥。

  “我从小有伴,一起玩,一起学习,从小保护我,长大后还可以互相谈心,互相帮忙。”李清说,“仔细想想,也没什么特别的事,但一些生活琐事就让我觉得很幸福。比如小时候两个人捣乱干坏事后,挨骂的肯定是他,他也都袒护我,一直没有怨过我或出卖我。”

  这种帮助一直持续到长大后。李清说,现在她和哥哥无论谁和父母有矛盾,另一方一定会站出来化解矛盾。工作、生活上有困惑,也会给予中肯的建议。“我们是兄妹,更是好朋友,世界上没有比手足亲情更值得信赖的朋友了。”

  李清和丈夫今年都32岁,甘肃庆阳人,高中时的同学。大学时,两人双双考到西安,毕业后,又一起回到庆阳,考了当地的公务员。以前,公务员身份让他们对二胎望而却步,直到去年单独二胎放开后,才成功办理了二胎准生证。

  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李清也觉得,生二胎是为老大好。“首先,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是父母给不了的;其次,虽然我们很重视教育,但避免不了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容易不完善;第三,孩子到青春期时,多不愿和父母沟通,有个可心的人,容易度过叛逆期。”

  “让我欣慰的是,我家老大没那么费事,失落肯定有。有一天,她问姥爷,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姥爷说,妹妹还小,妈妈要多照顾妹妹一些,她就说这个道理她懂。”李清说,她很欣慰。还有一次,老大看《熊出没》的一部电影后说,也要像熊大爱熊二一样爱妹妹。

  “妹妹的孩子去世了,我也害怕了”

  没有等到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两年前,33岁的谢涛(化名)毅然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如今儿女双全,老大7岁。

  谢涛是高速公路的工程经理,1999年从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这份工作。随着薪资的越来越高,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一年365天,至少300天在工地度过。7年前,他和妻子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男孩。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没有动过生二胎的念头。直到有一天,妹妹的孩子因病去世了。妹妹谢丽比他小一岁,结婚生孩子都较早。2007年那一年,孩子7岁,被检测出患有白血病。

  “那一年我真不知道是怎么过的,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头发都白了很多。觉得家一下子就垮了,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2月5日,谢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个普通的陕南小县城的家庭,为了这个孩子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他们筹集了35万元左右的资金,给孩子治病,“能借的基本都借遍了。”

  然而,孩子还是没了。那一刻,谢丽的心被彻底撕碎了。直到3年前,她才鼓足勇气,再生了一个孩子。

  妹妹的经历给了谢涛很大的触动,谈起生二胎的初衷,他说:“我其实最怕的就是孩子出事,谁都不希望孩子有事,但人算不如天算,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他说,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像妹妹家那样,他肯定承受不住,“也许一辈子就完了。”

  他和妻子都不是独生子女,但他觉得无所谓了,即便要交上万元罚款,也要多生一个。而今,每次回家,看着两个孩子一起玩,是他最享受的时光。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