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热点头条 >> 正文

金融创新服务为罗源菇农“解渴”

http://www.lywxww.com  2015-05-28 08:53:06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因地制宜推出“富农卡”“菌菇贷”等品种

  量身定制“菌菇贷”

  ■记者黄洋通讯员陈雁真刘其燚

  罗源县被称为“中国菌菇之乡”,今年全县预计栽培食用菌1.63亿袋,目前已完成4800万袋。菌菇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以及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为罗源农民增收、农业兴盛、农村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因食用菌生产具有周期短等特点,菇农面临短、繁、快的投资压力。去年,罗源县以获批福州市唯一的省级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试点县为契机,推进金融机构创新10多项农村信贷服务品种,针对茶叶、菌菇、鲍鱼养殖等六大产业的农户和小微企业,尤其是广大菇农,开辟利率更低、手续更简化、周转更便捷的信贷绿色通道。

  “富农卡”普惠农户

  “以前到农村信用社贷款基本是一年一贷,手续复杂,还得找公务员担保,真不好办。”罗源县起步镇洋北村菇农于聿嵩告诉记者,去年他通过民间借贷10多万元,利率是银行的2倍,现在有了“富农卡”,办一张卡可以用3年,贷款金额比往年高了,利率却比原来的低。

  罗源农村信用社主任朱辉介绍,“富农卡”可以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用随贷,按天计费;可即时消费、直接转账,还可全额提现,使用方便;而利率较同类产品下浮10个百分点。“这种卡的最大额度为10万元,契合种养业长短不一的生产周期,能够缓解农户资金成本压力,减少利息支出,为‘三农’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服务。”朱辉说。

  据了解,自罗源县农办和罗源农村信用社联名推出“富农卡”以来,已发放4120张,授信1.603亿元,用信1.397亿元。全县六大产业的1/5贷款户用上了“富农卡”,其中小菇农占1/3。截至目前,起步镇共有2320个农户从中受益。

  昨日,记者走进起步镇下长治村的罗源益升金丰食用菌合作社,适逢菌包进场,法人代表郑潘胜拿过一包新进的菌包给驻村干部邱骏华看成色、闻香味。“‘菌菇贷’解了燃眉之急呀,再过两三个月,秀珍菇长出来,我们就可以陆续把贷款还上了。”郑潘胜乐呵呵地说。

  郑潘胜所说的“菌菇贷”,是来自福建海峡银行的下长治村驻村干部邱骏华根据当地情况,配合福建海峡银行总行和罗源支行反复调研,为广大菇农量身设计出的金融产品。贷款最长期限为9个月,满足菌菇生产的一个周期,且可在产出的过程中“额度授信”,随时还贷减息,最大限度减轻菇农负担。“银行只要先对菇农计生、综治、违建等情况审核评级后,就可根据其相关资产情况放款。”邱骏华介绍,目前,起步镇已发放28笔共500多万元菌菇贷款。

  “过去,每年购买菌包的时节是家家菇农最犯愁的时候,因为筹集的资金在完成钢构等设施建设后已所剩无几。”郑潘胜说,今年1月底,“菌菇贷”一落地,他连同股东共6人递交资料申请“菌菇贷”,才一周时间就收到70万元的贷款,踏踏实实地过了个年。

  “支农再贷款”定向支持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罗源支行为罗源农村信用社争取到“支农再贷款”1.27亿元,为福州全辖最多的县市。

  面对这样一块大蛋糕,中国人民银行罗源支行副行长林强说:“我们将金融政策和罗源产业政策紧密对接,实行差别化优惠利率,从中‘切出’2000万元,以低于其他同类贷款10%的优惠利率,定向支持食用菌行业。”目前,罗源农村信用社已在食用菌重点乡镇起步镇、洪洋乡、中房镇建立“支农再贷款”支持食用菌专项台账,定期检查投向,确保专款专用。

  中国人民银行罗源支行还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以国家级示范社——种植菌菇的霍口岐峰山水生态专业合作社为试点,开展以合作社为承担主体,股东对合作社进行反担保的方式,利用“支农再贷款”向该合作社提供信贷服务。“去年,罗源农村信用社给我们发放了50万元‘支农再贷款’。”岐峰合作社社长肖国水介绍,合作社由100多个养殖户组成,以前只有一些大股东才有资格贷到款,由于个人使用的灵活性,发放的资金有些会分散到其他事务上。“现在模式一变,以合作社名义来贷款,资金人人有份,而且每一分钱都能真正用到菌菇种植上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