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热点头条 >> 正文

福建日报:为了清洁的水源

http://www.lywxww.com  2014-12-31 09:59:21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罗源县霍口畲族乡曾是养猪大乡,由于养猪业严重污染敖江水源,危及福州城区饮用水安全,近年来市、县花大力气清除霍口乡养猪业。畲乡群众由此收入锐减。倘若不能顺利转产转业,养猪业难免反弹。

  8月27日,在“百姓富 生态美 若干个怎么办”系列报道栏目,本报就“养猪坏了水源,不养猪损了财源——养殖业如何升级?”话题进行探讨。《上游保“饭碗”,下游保“水碗”》报道了霍口畲族乡的困惑与无奈,也展示了乡政府因地制宜带领乡民再创业的生动画面。

  【新闻回放】

  在罗源县各乡镇中,霍口畲族乡是养猪数最多、排污量最大的。市县两级政府下达了硬任务:“敖江流域务必排除污染源!”

  拆圈清栏遭遇相当大的阻力,众多养殖户聚集到乡政府讨公道。在紧张的空气中,乡里与养殖户代表面对面对话:“请各位乡亲换位思考,假如你们是福州市民,长年累月喝着含有猪粪尿的水;你们也许有亲戚在福州工作,他们也喝着同样的水。饮用水源不好选择,可我们乡有天然的生态环境,相信其他产业能代替养猪业。”

  其实,养猪户都懂道理,他们自己也生活在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环境中。但村民说:“养猪都干了十几年了,说转产就转产,哪有那么容易。”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仅一个月时间,拆圈清栏圆满完成,全乡不留一栏一猪。

  放弃养猪业后,乡政府发挥山多林多优势,引导群众转产转业,两年来逐步形成以食用菌、油茶、茶叶、毛竹、苗木、中草药为龙头的六大特色产业项目。

  【最新进展】

  如今的敖江流域,空气清新,溪水清澈,处处生机勃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全乡转产转业十分成功。”近日,霍口畲族乡乡长钟立强告诉记者,六大特色产业效益明显。短平快产业的食用菌今年收成很平稳,目前全乡有1000多万袋,全年可净赚3000多万元。发展油茶林7000多亩、太子参1500多亩、金银花800亩、毛竹林4万多亩,给全乡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转产后的岐峰村民,合股成立罗源县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合作社,其生态产品走俏市场,今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岐峰山水”食用菌、“尖蕊红”茶叶、“畲丽红”农家酒等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大。

  新闻延伸>>>

  养猪,走进绿色时代

  8月29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印发实施,掀开了我省治理养猪污染的新篇章。

  加快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的关闭拆除。今年全省各地共计投入补偿资金5.97亿元,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户)3.64万家,关闭拆除猪舍面积985.26万平方米,消减存栏生猪290.81万头,创2009年我省开展流域整治以来的最高水平。

  促进可养区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今年安排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35亿元,组织实施存栏1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113个;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30家。目前,全省累计已达标排放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共1217家、存栏规模202万头。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漏缝地面、干清粪、免冲洗等技术工艺得到广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及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等生态养殖模式、“养治分离”等污染治理模式顺利推行,有效从源头防控污染。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治理污染的关键一环。各地积极探索集中无害化处理新模式,落实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全覆盖。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