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宝:一个人“撑”起一所老年学校

http://www.lywxww.com  2014-04-20 10:59:26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记 者林洪相龚莹/文池远/摄通讯员林克城刘其焱谢闽星

  4月4日,星期五。

  林宜宝心里很着急,明天就要放清明小长假了,县交通局答应资助老年学校的一笔钱,却迟迟找不到局长签字。没有局长的签字,这笔3000元的款项就无法入账。

  下午3点,林宜宝匆匆布置完几项工作,便夹上公文包,离开罗源县凤山镇老年学校,去县交通局碰碰运气。

  这次运气不错。当林宜宝来到县交通局办公楼三楼,敲开办公室的门时,局长董志汤正在办公。没有过多寒暄,林宜宝赶紧从包里掏出填写好的单据:“董局长,前几天来找您,他们说您下乡去了,今天能不能把字签一下?”看到林宜宝,董志汤似乎一点都不感到突然。“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学校的事东奔西跑,实在难得。”他一边感叹,一边爽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有了董局长的签字,凤山镇老年学校的银行账户过几天就能收到这笔钱。走出县交通局大门,林宜宝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轻松。

  11年跑遍108个单位筹集办学经费82万元

  82岁的林宜宝是罗源县凤山镇老年学校常务副校长。2000年1月,凤山镇老年学校正式创办,67岁的林宜宝当上了常务副校长。虽说是“副”,但校长由镇领导兼任,具体校务基本上由他操持,是实际上的“当家人”。从建校之初到2003年,教学设备添置、教材印刷等办学经费都由镇政府报销。但到了2003年底,因镇财政紧张,老年学校面临“断粮”。

  很多人提出解散学校,林宜宝坚决不同意:“学校不办了,这么多退休老人去哪里?”那时候凤山镇老年学校已有6个班,学员发展到260多人,以公益性质为主,基本没收学费。

  要继续办学,首先得解决经费问题。

  无奈之下,林宜宝决定试着向各单位“募捐”。学校放暑假后,林宜宝顶着烈日,穿梭于罗源县各单位之间,开始了他的“讨钱”生活。从想方设法找到负责人,到费尽口舌沟通说明,从办好手续,到经费入账,一个单位往往得跑上几趟甚至十几趟。一趟要不到钱,他就再跑一趟;一家要不到钱,他就再跑一家。

  林宜宝用双脚“走”出的诚意,感动了许多人。“第一年去县环保局,领导见我这么大年纪,就答应给500元,第二年我再去,增加到1000元,第三年又主动增加到2000元。”11年来,林宜宝走遍了108家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跑了440多趟,募集资助款82万元。除去必要的办学开支,还有50万元的结余。

  林宜宝心里明白,“讨钱”之路不是长久之计,老年学校要继续办下去,要不断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政府的支持。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县财政同意把这50万元作为“老年教育基金”,提取利息充作凤山镇老年学校的办学经费。

  越来越多人踊跃相助老年学校越办越红火

  在林宜宝的感召下,一批老年人组成校委会、班干部和教师队伍,不计报酬,以满腔热情服务老年教育事业。

  学校创办以来,没有请过一个专职干部和勤杂人员,大小事全由校委会成员义务包干;校内至今也舍不得安装一部电话,联系工作全靠个人的手机。校委会成员不仅从未领过任何补助,大家还自发给学校捐钱。

  “2007年以前,老师上一堂课的补贴只有10元,2008年至2010年是20元,2011年才增到30元。尽管钱很少,但30名任课教师从来没有缺过一节课,很多老师都是自掏腰包买车票、吃快餐。”说起这些,林宜宝感动不已。

  省、市一些领导来学校看过后,也深受感动,鼓励林宜宝带领大家把学校办得更好。县里除了设立老年教育基金,去年开始每年下拨5万元办学经费;镇政府从2009年开始恢复经费支持,从每年1万元逐渐增加到5万元,再加上学员们交的少量学费,学校基本可以维持正常运转。

  凤山镇老年学校办得越来越红火,报名入学的老年人也逐年增加。学校创办之初,只有1个保健班,54名学员,如今已经开设了时政、保健、文体、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和综合8个大类22个班级,学员647人。一个乡镇老年学校能有这样的办学规模,全省少见。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