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何马:罗源“学院派”雕刻大师

http://www.lywxww.com  2013-01-06 16:39:43   来源:罗源湾新闻网  【字号

  人物名片 :何马,1972年出生,福建省罗源县人,少习书画,1990年开始结合寿山石、木等作为创作材料。曾为福州大学兼职副教授,现为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福州市政协特聘委员等。雕刻作品及文章刊登于国内外多种刊物,出版有《缘石开物•何马雕刻》及多种合集。

福州新闻网

2012年罗源石雕展上何马的作品《有容乃大》

福州新闻网

何马正埋头画速写,记录他最近构思好的石雕作品图样

  罗源湾新闻网讯(刘其燚 叶宇楠)在2012年罗源石雕展上何马的作品《有容乃大》,一个裸体的孕妇俯头,身体微倾,神情微妙,似乎在细细地倾听而又担心因为挪动身体而伤到肚子里的孩子的矛盾心理通过对形态和脸上的表情的细微刻画,把这种感人的母爱呈现给观者。这幅用雕塑的手法创作的石雕作品和其他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笔者看来它更像一件雕塑作品。

  把雕塑作品放在石雕工艺展上,让笔者有些不解。而何马有了他独到的见解,他把石雕定义为“玉石造型艺术”。在他长期的雕刻艺术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典型的具有现代性艺术气质的石雕路子——将鲜明的生活感悟和个人视点通过现代“雕塑”的空间与体量感融入作品中。因为创作理念新颖,获得很多学院派老师的认可, 这也使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不到半年的何马被业界称为“学院派”雕刻大师。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独特的想法,才有了今天不走寻常路的何马吧。

  “这件作品原材料为芙蓉石,虽然原石的价格才15元, 但一件作品的价值更应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何马介绍,他要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创新之路,每一块原石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和“语言”,要从它的形状、色彩、质地、纹理来相来选择相适应的题材、造型、技法,强调多方设想,深思熟虑后方才下刀。

  何马曾雕过一件作品《水花》。这是一块坑头石,最厚处不过0.5厘米,石头的一面还有不少沙,不少雕刻家看了都直摇头,说沙太多了,没法雕。何马看了这块石头之后,将这块石头的正面雕了水纹,背面的沙石成了岩石。更意外的是,水花中还隐藏着一位美女,于是瑕疵变成了亮点。

 

福州新闻网

走进何马的家里,就像走进一个艺术博物馆

福州新闻网

何马速写本上的设计稿

福州新闻网

设计稿的图样与作品对比

  走进何马的家里,笔者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何马搬出来他的宝贝——好几本设计稿。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每一幅都很精美,每一幅都可以显示出他的独特创意和高超速写水平。 “我喜欢画速写,平时身上都要带着画本,一有想法就能及时记录,然后根据设计的样式进行雕刻,进行又一次创作,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笔者还欣赏到在平时不轻易拿出来的一本,那是他最满意的创意,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想法目前都还没变成雕刻作品。有一次他的一个老外朋友看到了便爱不释手,想用高价买走,把自己的创意当儿子的何马也只好难为情地拒绝了。

  何马的美术的启蒙缘于小时候临摹的小人书。据何马介绍,很小的时候他对美术发生了浓厚兴趣,家里收集最多的就是小人书,一有空就会临摹。那时候,《千里走单骑》整套小人书好几百页竟被他一笔一笔地临摹完。何马喜欢看书,尤其是古典文学,他还根据书上看到有趣的故事尝试创作,有一件事让何马至今还记忆犹新:上小学五年级的那个冬天,他卷起裤脚到田里挖土,自己做小泥人,把《西游记》里描绘的人物一个个完整地捏出来。

  初中在罗源一中读书,各门功课都很优异的他加入美术兴趣班。那时学校缺少正规的专业美术老师,他只好自学工笔画,第一次参加县里的比赛画了一只猫便获得了三等奖,那时他就有了想走艺术这条路的想法。

  后来到福州学习国画、素描、色彩,进行全面艺术基础造型训练,1990年,18岁的何马在福州接触到寿山石雕,便开始自学雕刻。当他看到很多传统的石雕艺人都是重复一些花鸟兽之类的作品,觉得“匠气”太重,而他要做的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独特艺术想法刻出来。他的努力一开始并没有获得成功,何马说,“那时出现太多反对的声音,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接受度不高,业界普遍认为我的想法太怪,这也多少让我有些困惑”。

 

福州新闻网

作品“一脱成名”

福州新闻网

何马把它的作品放到“何马架”上

福州新闻网

在何马工作室里,他耐心地向徒弟讲解雕刻要领

  直到1997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何马把他的寿山石雕作品给他的导师看,导师说,“你的作品不像传统的寿山石雕,有你自己的风格特点,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他的创新思想第一次得到肯定,这也让何马立刻信心百倍,从此更加坚定了自己所走的艺术路子。

  如今,何马的石雕已经成为石雕界的一张优质名片,就连他设计的修光刀,也被称为何马刀,这种刀具改变了原有刀具刻画细节的不足。

  石雕下面常配有一个底座,这些底座大多只中间挖一个洞,安四个脚,而何马做的底座,和寿山石雕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这种底座被同行称为“何马架”。笔者在何马的家里领略到了“何马架”的独特之处。一件环保题材的作品“一脱成名”,一只煮熟颜色的脱光羽毛的鸟身上抱着一团脱落的白色羽毛,站在“何马架”——一个被刀砍过、被火烧过的木头上。这件触目惊心的作品由于底座的出彩,从一开始便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走艺术创新这条路并不会平坦,何马坚信家乡的一句俗语“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未来的日子,他还会继续努力探索,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作为从罗源走出去的石雕艺术家,他希望罗源工艺城早点建成,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众多罗源雕刻艺术从业者多一个用武之地。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