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态养殖园,让残疾人在家门口致富
http://www.lywxww.com 2014-10-17 08:11:43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程枝文 魏桂莲 通讯员 郑秀杰 康琳
11日上午,记者来到罗源县西兰乡许洋村残疾人生态养殖园。5座用毛竹搭建的鸡舍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栖息架供鸡栖息。“现在生态园共有1500多只鸡,每半年就有一批鸡出栏,一年下来有近10万元的收入。10个股东每人可分红近1万元。”许洋村残疾人雷向文提着一桶饲料,一边忙着给鸡喂食,一边对记者说。
22岁的雷向文是生态养殖园的股东之一。他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右脚落下残疾。他在印刷厂当过工人,在酒店做过服务员,还在快餐店学过炸鸡。但每份工作他都干不久,要么工资太低,要么被老板嫌弃,要么身体吃不消。随着父母的年迈,一家人的生计压力越来越大。“如今在生态园上班,每个月能领到2000元工资。工作也比较轻松,就是负责看守,打疫苗、添饲料,给鸡舍消毒。”雷向文说,去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还建起了新房子。
在许洋村,像雷向文这样的残疾人共有10名,过去基本上处于无业状态,但现在情况彻底改变了。村主任雷向祖说,许洋村山地多、田地少,山林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业。2012年,为鼓励扶持残疾人就业,村里利用农村贫困残疾人每人每年5000元的补助作为创业资金,把村里的10名残疾人集中起来,成立了残疾人生态养殖园,由残疾人统一管理。同时,在西兰乡政府的帮助下,引进专业的生态养殖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
“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指导,由我们来统一饲养,待土鸡长足200天,公司会统一收购。这样一来,大家搞养殖的风险减少了,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生活也一天比一天红火。”许洋村残疾人钟永添说。
“这种集中发展生态养殖的方式,不仅产生了规模效益,也不会影响农村环境卫生,还能迅速带动贫困群体在家门口创业致富。”西兰乡党委书记林颖表示,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很好,下一步将在全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