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媒体看罗源 >> 正文

“乡创客”于国胤:返乡创业报桑梓 引领建设老区村

http://www.lywxww.com  2022-05-25 09:23:56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乡创客”于国胤:返乡创业报桑梓 引领建设老区村

于国胤团队租下北山湾农产品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县域特色产品。刘其燚摄

【人物名片】

于国胤: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人,2016年,他大学毕业后到家乡创业,发起了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增收,助推北山村乡村振兴。

“这里是罗源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罗源北山分院旧址……”日前,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村干部于国胤背着扩音器,带领着来自罗源县松山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学生参观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罗源北山分院旧址纪念馆。

今年是于国胤回乡创业的第7年,2016年,于国胤辞去在城市的工作,投笔从“农”,回到家乡北山村,成了一名“乡创客”。他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还被选为村干部。“我对北山,对家乡的热爱,就像一坛藏了足够年份的酒。岁月不曾让它的味道随风逝去,而是密封在坛子里慢慢发酵。”于国胤说。

投笔从“农”为家乡

北山村坐落在罗源湾畔的松山镇,是罗源县最大的建制村和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坐拥近2000亩红树林,美不胜收。“如今的北山村,天天都有惊喜,季季都有景点,城里人来,可以海边踏浪、观红树林、吃小海鲜、享渔家趣、住农家屋、摘农家果。”说起村里的新变化,村党支部书记于子赤言语之中满是自豪,“于国胤带领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乡,让村里变了样。”

经过近7年的发展,于国胤和他的团队在北山村成立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成了稻鱼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养殖河田鸡,形成红树林海鸭蛋产业链……产业的发展让农村沉睡的资源焕发了生机。

多业并举巧融合

“最近鸭蛋和鸡销量好,把我忙得晕头转向。”在北山村农生家庭农场,于国胤刚和工人们收完鸭蛋,又开始给鸡投食。他按下腰间的扩音器按钮,《茉莉花》的旋律飘荡在山间,成群结队的河田鸡涌到他身边,啄起了饲料。“我的鸡都是听着音乐长大的,很有‘艺术细胞’。”于国胤自豪地说。

于国胤还与大型生态农场合作,引入“互联网+农业”的生态养殖模式。“每只鸡都佩戴NFC脚环,是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可以溯源养殖全过程。”他说,农场里采用半放养、纯绿色的林下养殖方式,摄像头随时随地监控鸡群活动情况。“以前我要养鸡、跑销售、送货,现在只要用手机查看订单,及时交货就好了。”

于国胤今年还将“北山居”“海角一号”等特色创业项目融入北山渔村建设整体布局,流转耕地120余亩,推广稻鱼共养、滩涂养殖等产业,推动“研学旅行”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青年引领促振兴

随着农场经营步入正轨,于国胤的“田园创业梦”也吸引了有着共同梦想的年轻人回乡创业。2019年,大学生于贤良、于孙懿回到北山村,三人成立了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不仅扩大了农场的养殖规模,还在海边另辟20亩麻鸭养殖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于国胤积极加入党员脱贫攻坚志愿者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贫困户解决海鸭滞销难题;在农场为困难群众提供19个工作岗位,惠及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3名村民。在他的带领下,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党员和青年大学生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已经有52名村民先后加入合作社。

原文链接:http://mag.fznews.com.cn/fzrb/2022/20220525/20220525_012/20220525_012_2.htm

【责任编辑:谢闽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