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媒体看罗源 >> 正文

看何马如何“抛砖引玉”

http://www.lywxww.com  2022-05-23 16:11:50   来源:悦号  【字号

近日,福建美术出版社推出了福建籍玉石雕刻家何马撰写的学科性书籍《玉雕学》,引起了业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

首先,大家关注的是何马。可能有人会有疑惑,一个民间手艺人怎么会出专业理论书?但了解何马的学习经历后,你就会知道,何马并不是凭空出世的“黑马”。他的知识一天一天地积累,学科一门一门地自修。30多年里,他的诗书画印充实于玉石雕刻,从而形成融汇多元化知识的思维结构,并将实践所得进行理论梳理,最终通过《玉雕学》呈现在读者面前。

何马1972年出生于罗源湾北岸的一个农民家庭。擅长针灸接骨的祖父,乐观风趣的祖母,颇谙女工的外婆,懂诗书二胡的堂叔,精于木工的父亲,搓缯索的母亲,都是他的艺术种子呵护者。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写写,1988年由罗源一中考入福州十九中中师美术班,师从著名国画家董希源学习绘画,师从郑丹夷学习书法、篆刻、诗词,后因家中经济困难而辍学。1989年底,何马在罗源县雕刻厂技术员陈国玉的寿山石雕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凭借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很快脱颖而出,作品屡次获奖,受到当时福州艺术界名宿的关注和指点,如篆刻家周哲文、郑孝禹和木雕大家林学善等。1997年,何马到北京学习雕塑专业,得到了张錩、许正龙、陈辉等教授的悉心指导,后又受教于雕塑界泰斗钱绍武先生。此后,他在艺术之路上披荆斩棘,探索实践,最终成长为全国著名的玉石雕刻家。

他擅长以感情色彩对应石材的色彩、质地、纹理,创作出承载思想及情感的艺术造型。其作品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思想底蕴浑厚,受到国内外众多收藏家的广泛好评,形成独树一帜的“何马风”。

看何马如何“抛砖引玉”

△何马作品:玉器时代

其次,大家关注的是《玉雕学》的实际应用。这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从玉雕学概论、玉石雕刻沿革、玉石材质语言以及玉雕的表达方式、美学、意象化、思想维度、诗性等方面,对玉雕艺术的内涵及外延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表达了对行业发展前瞻性的深度思考。该书的一个特点是,把软质的叶蜡石雕纳入玉雕范畴,在材料艺术创作中实现了“玉石不分家”,从而促进不同门类玉石雕刻之间的技艺互补,拓展了玉石多元化的艺术空间。此外,整本书以调整心境为主导,贯穿到基础练习、材质语言的运用、玉雕的表现、意象化玉雕的创新、玉雕美学之中,有别于传统学艺以及院校专业培训的切入点,颇具新意。而这来源于何马在民间技艺传承与创新上的思考。在长期的实践与教学中,他发现,随着全民教育的深化,玉雕技艺传承将从民间转向与院校相结合。民间手工艺和院校美术教育各有优点,但观念还存在不少差异,有的方面甚至不融合,因此亟须一本理论书作为参照,以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技艺传承效率。这也是他下决心写《玉雕学》的初衷。

看何马如何“抛砖引玉”

△何马作品:薪火相传 著名玉文化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原主任岳峰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把《玉雕学》放在玉文化的层面上来解读。他认为,《玉雕学》是具有一定文化理论基础、艺术美学修养、熟悉玉雕艺术语言的玉雕从业者研究的课题。“立足于‘玉’的文化属性,把‘玉’概念涵盖了所有带有玉质或类玉质的珠宝玉石。”这本书是何马玉石雕刻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成果,也应该是一部玉雕专业系统化、学科化、理论建设的参考书。

书的封面图片是何马的玉雕作品《冰山一角》。在何马看来,“玉雕学”的知识丰富驳杂,书中所写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他说,玉雕学是古老而新兴的,涉及面深远而广大,凭一个人的能力断然建立不了一门学科,还需要几代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自己的这本书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指正,哪里不对哪里改,哪里不足哪里补,共同完善玉雕学科。对“玉雕学”未来的传承与发展而言,《玉雕学》权当“抛砖引玉”。

看何马如何“抛砖引玉”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1tYDPUjJnZwkMtbd1bEVQ

【责任编辑:谢闽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