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媒体看罗源 >> 正文

《玉雕学》作者何马的雕[述]世界

雕心琢玉万物共衍

http://www.lywxww.com  2022-04-26 10:04:03   来源:海峡都市报  【字号

雕心琢玉万物共衍

何马正在绘制图样

雕心琢玉万物共衍

何马玉雕作品《亭》

雕心琢玉万物共衍

何马玉雕作品《瑶贝合质》

雕心琢玉万物共衍

何马玉雕作品《冰山一角》

近日,一部由民间手艺人撰写的学科性著作《玉雕学》在福建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是福建籍玉石雕刻家何马。何马出生于罗源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一路坎坷,最终成长为全国著名玉石雕刻家,并写下这部具有开创意义的《玉雕学》。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宋伟光评价本书“具有学科创立的意义,是作者艺术经验的积累、归纳、认知和总结,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玉工长与物相知,变巧瑜瑕屡出奇。若影随形雕立象,如风过耳语当机。”在玉石雕刻家何马眼中,万物共衍,人生如玉。而作为一名雕刻师,如何真正做到“流形化式”,使之“形意相成”,这不仅是技艺的问题,更是淬炼人性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何马眼中的雕“述”世界。

何为玉雕和合统一

“玉,石之美者。”这是《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而清华大学教授许正龙,也是何马的老师,他在本书序言的标题上写下“和合为玉”。许正龙教授解释,中国玉雕是“和合”文脉的经典产物,同时他认为,何马的创作路径也趋向于“和合之道”。书中写道:“统一玉雕和石雕的材料语言,归纳玉雕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融合诗、书、画、印等本土文化资源,可见其确在契合做事。”此外,其玉雕作品,既有“和自然”之体现,又有“合艺术”之文质,因此可谓“和合”。

著名玉文化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原主任岳峰先生以《值得重视与关注的“玉雕学”》为题,在序言二中把《玉雕学》放在玉文化的层面上来解读。他认为:“《玉雕学》是具有一定文化理论基础、艺术美学修养、熟悉玉雕艺术语言的玉雕从业者研究的课题。”“也应该是能跳出玉雕看玉雕,从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研究、分析与解读玉雕学理论的玉雕从业者。将当代玉雕从业者和玉雕艺术及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想性和深度思考表达出来。立足于‘玉’的文化属性,把‘玉’概念涵盖了所有带有玉质或类玉质的珠宝玉石。”

那么何马眼中,“玉雕”的当代核心意义又是什么呢?除了对玉雕从广义和狭义上的介绍,作者在前言中还写道:“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即人和材料的关系。”他认为:“玉石雕刻是古老而新兴的职业……以此为立足点,进而协调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和人关系,人和‘我’的关系,达到美化心灵,净化精神。”自然界中万物共衍,那么如何协调这些关系?作者将此命题贯穿全书始终,并逐一展开。

玉雕之美不拘于“形”

与其说这是一本玉雕学术著作,倒不如说,这是一部融入了历史、诗歌、心理学、哲学的人生指引,书中处处充满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比如本书对玉雕美学的介绍,看似有专门一个章节来阐述玉雕的“材质美”和“造型美”,然则作者实际上还分别从“玉雕意向化”“玉雕的思想维度”“玉雕的诗性”等各个方面层层递进,用哲学的眼光深入剖析了玉雕之美,因为美本身也是哲学课题。

对于“玉雕的诗性”,作者认为,一件玉雕作品是一首诗,玉本身具有大自然的诗性,这种诗性只有在被解读时才具备,而解读玉石的最深切的途径就是玉雕实践。雕琢本身就是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调节行为来提高心性。心性决定了诗性。

作者还化用了人们所熟知的一首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书中写道:“‘玉’是最美的形容词。最美的形容词只用在诗歌上……玉石有诗性,却无定性。所以任由解读。”故此得出“玉雕诗性本来无一物”的结论。何马认为,对于雕刻者,雕工技法是最基本的,但如果不能打开眼界、提高认知,那么雕刻出来的作品也很难有所创新。他希望玉雕者在看了他的书以后,能够有所收获,不要拘泥于雕刻的“形”,而应更多地注重作品的“意”。这也是为何他的作品能形成独具一格的“何马风”的原因之一。

一路坚韧三生玉缘

对于何马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玉石雕刻师的,“泥人张”张錩教授在《玉雕学》的序言三中有所提及。1972年,何马出生于罗源县碧里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小便喜欢“涂涂画画”,闻名于乡野。1988年,何马由罗源一中考入福州十九中中师美术班,专业和文化课成绩曾名列班级第一。到高二时,因家中拮据不得已辍学回家。

1989年底,何马又来到福州,成为了一名寿山石雕学徒。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努力勤奋,他很快闯出名堂。1996年,他的作品《门》获得“福州市工艺美术创新一等奖”,并被选中参加“澳大利亚工艺艺术博览会”。第二年,带着辛苦积攒的小积蓄,何马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期间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在校期间,何马得到了张錩、许正龙、陈辉等教授的悉心指导,后又得到雕塑界泰斗钱绍武先生的教导,指引他艺术开悟。

“尤其是许正龙老师,他的设计理念对我影响很大,我的‘玉雕学’便在此萌生。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这本书终于出来了,我也算是可以向老师交作业了!”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何马感谢了许多人,但他告诉记者,他最应感谢的还是自己的妻子。这些年来多亏有妻子的默默支持,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该书出版前,何马选取了自己的一件玉雕作品《冰山一角》作为封面图片。他表示,“玉雕学”的知识还有很多,而书中所写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一起将“玉雕学”知识扩充得更加全面、完整。正如自己在后记中所写:“五十年来耽小技,磨来磨去了无痕。但开风气成空气,且效抛砖引玉言。”

□人物简介

何马,1972年出生于福建罗源,玉石雕刻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观赏石协会专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致力于玉石雕刻的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在诗、书、画、印等方面也有所建树。著有《玉雕学》《缘石开物·何马雕刻》,发表专业文章28篇。擅长以感情色彩对应石材的色彩、质地、纹理,创作出承载思想及情感的艺术造型。其作品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思想底蕴浑厚,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国内及国外众多收藏家的广泛关注及好评,有“何马风”之誉。应邀在西安长安塔、南阳师范学院、同济大学图书馆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6场,在同济大学等院校及各类培训班开讲座数十场。个人事迹被中新网等媒体报道百余次。常年应各界人士嘱托题写、篆刻。

原文链接:http://hxdsbnews.com/epaper/2022-04/25/content_529358.htm

【责任编辑:谢闽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