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罗伯逊向中国网友拜年 怀特盼斯诺克进奥运
http://www.lywxww.com 2012-01-31 08:48:55 来源:搜狐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期《奥运飞鸿》专栏采写的人物是一个群组,貌似与奥运会无关,因为斯诺克赛并不属于奥运项目。
但斯诺克运动是英国一项传统、经典、普及度极高、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风靡全国并蔓延世界的运动。
本届大师赛开赛第一天,中国小将丁俊晖对垒英国名将奥沙利文,最后‘火箭’以6 比4战胜小丁,赛后两人接受了我的采访。接受采访的还有新闻官伊万。
而2012年斯诺克大师赛决赛当天正是中国农历的大年三十,英国最具知名度的被球迷们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冠军”的吉米.怀特、大师赛金牌司仪(MC)罗伯.沃克尔、本届大赛冠军得主罗伯逊、以及亚军墨菲那一天都兴致勃勃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并与狐狐一道向广大朋友们拜年。(见上图)
新年新气象,一年一度的斯诺克大师赛今年离开栖身多年的温伯利赛场,首次落户亚历山德拉宫。为什么大师赛要迁居呢?
新闻官伊万对我讲:“1975年,英国创立了大师杯斯诺克比赛,之前一直在温伯利的赛场举行,有三十多年历史了,这是在伦敦主办的唯一的大型斯诺克比赛,拥有众多的粉丝,过去的岁月中,许多重量级选手参加了这项比赛,如史蒂夫戴维斯等。但从本次赛事起,温伯利作为大师赛场地已成过去。缘何改换场地呢?
因为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以及职业飞镖协会主席巴里赫恩,2008年曾经到访过亚历山德拉宫。他认为这里是超级理想的飞镖赛场,经过再装修,又可变成大师赛场地,于是下令迁址。首次在此举行大师赛即座无虚席,效果已经可见一斑”。
对于这个新场地,几位选手基本上赞赏有加,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因为春节到了还要参加比赛而未能尽情发挥好,首轮即遭出局的丁俊晖说:“场地很好,适于观看,人们挺喜欢。可我对于场上的热烈氛围没有什么感觉,精力不够集中”。
奥沙利文对新场地发表了辩证的感受:“这里是个很好的场地,氛围很好,但我无法告诉你,是这里好还是温伯利更好,观众们更有发言权,他们会有好的比较。因为我只是盯着桌子打球而已。我觉得一场好的比赛,更取决于选手打得如何,如果这场比赛很无趣那么再好的场地也无济于事啊”。
冠军罗伯逊认为亚力山德拉宫的场地比去年的场地庞大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他说很享受这里的每一分钟,享受人群的欢叫和掌声,虽然那些喝彩很多是给墨菲的(因为墨菲是英国本土人,而罗伯逊来自澳大利亚)。
而墨菲也认为场上观众给了自己莫大的支持,有很多粉丝从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远道而来力挺墨菲。墨菲表示很想对他们说声‘谢谢’,并期待来年的大师赛。墨菲告诉我现在他的梦想是世锦赛上再拿冠军。
就在墨菲与罗伯逊决赛酣战的下午,吉米怀特悄然走进休息室,引起一阵喧哗。这个球技精湛一流、相貌可亲可爱、拿过数十次冠军却总在世锦赛上屈居第二的五个孩子的父亲,还曾出演过港台电影里的角色,扮演一名斯诺克选手,他深受人们喜欢。吉米怀特也坦诚地告诉我今天的赛场上,他喜欢不苟言笑的墨菲:“虽然他和罗伯逊一般大(今年都是29岁),可是墨菲绝不允许自己在场上出现任何调笑观众的动作;如果罗伯逊作出了这样的举动,那场面将格外逗趣”。
进行任何一项比赛,除了实力技巧外,心理战术也至关重要,尤其是斯诺克这样的脑力战,持久战,谁更心无旁骛,更沉着,定力更强,谁的胜算就更大。
在开赛第一天,尽管小晖在1比4失利的情况下顽强搏击,反败为胜追回三局,扳成四平,但终因奥沙利文后来发威,打出单杆125分,未能给丁俊晖以机会,致使其首轮出局。
赛后丁俊晖把这次的输球重点归结为春节将至,无心恋战,不能专注参赛。并告诉我他的梦想也被打没啦。他说:“如果我们也把球赛安排在圣诞节,看看会怎样”?
年轻的小晖还有些孩子气。斯诺克大师赛是一项传统的延续了若干年的赛事,至少短期内不会因为丁俊晖的提议而更换时间(这他得跟巴里赫恩主席谈判)。时间安排影响打球的心情,可输球却换不来观众的同情。两情相克,那么小晖只有调整心态,毕竟他还年轻,来日方长,如果他把大师赛当成过年,那结果会怎样?
而老到的奥沙利文心理承受力则不一样了。他称与丁俊晖这场比赛打得很艰难,但“当我失误后,我努力保持冷静”。就算后来2比6惨败给小将特鲁姆普,他也依然保持了谦谦君子的风度,送上真诚的赞美,并坦言自己已经尽了全力。
是啊,有时候虽败犹荣,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吉米怀特总是与世锦赛冠军无缘,每次都功亏一篑,六获亚军,他被称为“世锦赛的无冕之王”。而这却让怀特赢得了更多球迷的心, 赢得了‘人民的冠军’的光荣称号。吉米告诉我他的梦想仍是‘有朝一日我将会成为世锦赛冠军’。
罗伯逊年仅29岁,但内心强大,有着不一般的心理承受力,这也成了他制胜得冠的一个法宝。作为一个澳大利亚的外来者,客赛主场,与墨菲对决,显然人气上不占优势,但他反客为主,把那一阵阵送给墨菲的掌声欢呼声都当成献给自己的:“虽然支持者们都站在墨菲的身后,但我享受这一切,享受场上的每一分钟”。是的,这一点连墨菲都称赞有加。
因为是伦敦奥运年,在谈论斯诺克的同时,大家不由自主地将二者串连在了一起。
新闻官伊万告诉我,目前斯诺克还不是奥运项目,原因是奥运会的每一个比赛项目都有着严格细致的标准。其中一个标准是必须有男女相当的选手;而斯诺克比赛到目前来看还鲜有职业女选手。另外其他国家的职业选手数量还是有限。还有就是国际奥委会将斯诺克与台球、撞球、克郎球等都列为杆球系列,并未将斯诺克单列成一个项目。基于上述情况,斯诺克还远不能被纳入奥运项目,没准儿还要经历十几、二十年的漫长求索,才有希望进入奥运会。伊万告诉我,成为奥运项目以及像高尔夫和网球一样成为国际流行的项目,这是几代斯诺克人追逐的梦想。
吉米怀特还满怀憧憬地告诉我:“斯诺克不是已经成为亚运会项目了吗?丁俊晖还参赛了,虽然不太顺利,但他毕竟去参加了。所以我们盼望着斯诺克有一天也将成为奥运项目,为什么不呢”?
观看了这届大师赛的人们一定会对每场比赛之前,那位瘦高幽默,口才很棒,声音极具磁性,特别能渲染气氛的MC有着深刻印象,他叫罗伯.沃克尔,堪称金牌司仪。
场下的罗伯也活跃异常,每次出场前都吊吊嗓子,于是整个媒体间都回荡着浑厚嘹亮的男高音。罗伯每每从现场归来,也经常报料:什么奥沙利文的儿子挺淡定啊,坐在他爸爸的沙发上,面对一千五百名观众表情自然啦;而另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儿在场下还镇定自若满面笑容,可从观众席间的楼梯走向场中央时,便尿裤子了,握手都是湿的等等......
罗伯告诉我他的梦想是伦敦奥运会上为运动健儿们做评论解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