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超30省部级干部落马 公众期待为决策层注意
http://www.lywxww.com 2013-01-11 11:44:3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
去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3331件46024人,同比分别上升5.4%和6.4%,其中查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494人。
昨日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通报了上述数据。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会上强调,2013年检察机关将及时找准检察工作服务发展的着力点,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办城镇化建设及铁路建设等领域职务犯罪、打击危害国家金融秩序犯罪、查办环境监管中的职务犯罪等方面服务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曹建明还说,在执法办案中注意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企业相互拖欠资金、民间借贷、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避免因执法不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5年超30省部级干部落马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最高检察院的年度报告发现,从2008年至2011年,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分别为2687人、2670人、2723人、2524人。累计5年超过13000人,其中落马或判刑的省部级干部超过30人。
根据公开信息,1982年~2012年30年中,因贪腐被追究司法责任的省部级官员接近百名。也就是说,最近5年因贪腐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占了三成。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王延中不久前对媒体称,根据历年反腐数字,全国平均每天查处十几个县处级干部和大约不到一个厅局级干部,省部级干部一年查处10个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2》也提到,调查显示,公众对深化反腐倡廉建设有很高的期待,91.7%的受访者认为,加大反腐败力度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88.1%的人认为能促进社会稳定。
这种期待也为最高决策层所注意。从去年11月15日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到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短短几天内两谈反腐败,无论是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诗句,都显示出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
去年11月30日,刚任中央纪委书记半个月的王岐山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计“高参”。他说:“要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反腐败斗争要让人民群众感到越来越有力度、越来越实在,要润物细无声,不搞三把火。”
曹建明在会上强调,2013年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有案必办、有腐必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坚决依法监督纠正诉讼中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突出问题,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长期关注反腐问题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也对本报记者说,“反腐败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如不能贯彻,则可能失去民心、党心,政权合法性也会流失。”他认为现在最高决策层高举反腐败大旗,其实是深得民心之举,切除腐败毒瘤,是收拾民心、赢取民意的上策。
严查城镇化及铁路建设腐败
曹建明还表示,今年要抓住公共投资的重点领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推动治理商业贿赂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长效机制建设,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产业转型升级、公共资源出让、国有资产管理、城镇化建设、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铁路建设等领域职务犯罪,促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无论是前述报告,还是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都认为,反腐倡廉建设不仅要强化党和政府的监管,还须更加依靠人民群众,因为反腐败是全社会的事业,民众是惩治腐败的基础力量。对此,曹建明在会上说,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要依法公正对待群众诉求,使人民群众在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了保证这一点,曹建明也强调,检察机关要推行网上公开、网上查询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检务公开制度,除法律规定保密的情况外,要把执法办案的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及时公之于众,确保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他还说,要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和网络舆情反映的突出问题,自觉把人民群众评价作为考核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的重要依据。
此外,由于近年经济形势欠佳,引发不少新型经济案件,涉众型案件也居高不下,一些个案因为舆论介入变得敏感和复杂,常常考验办案机关的能力。所以,曹建明也表示,全国检察机关要加强对经济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依法妥善处理发展实体经济、规范和发展民间投资及民间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商投资权益保护等领域出现的新类型案件,正确把握罪与非罪等法律政策界限。getty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