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父亲节聊父爱种种:“两面派”爸爸 新爸爸成长记

http://www.lywxww.com  2012-06-17 09:01:37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

  有名言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不过,这不是绝对的真理,每个人所感受的父爱不一定完全相同。在 “父亲节”,大家聊起了父爱种种。

  “两面派”爸爸

  每文

  我看老公当爸爸,常常会怀疑自己的眼力:当初怎么就没看出这人是个“两面派”?

  结婚头几年,老公经常会说:“咱们不要孩子,两人世界多快活啊。 ”可是到第5个年头,他忽然迸不住了:还是生个孩子吧。我始终不答腔,他一再说:“放心,你只要生出来,什么都不用你管,一切我来管。 ”可是自打孩子一出生,我就发现上当了,儿子自小调皮,可老公把自己定位于“慈父”角色,几乎没有疾言厉色过,我不得不当了“严母”。这一角色说白了就是做恶人,尽管有经验者常传授:教育孩子就得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可老公可恶在总是让我做恶人他做好人。

  举个例子,学校开家长会,谁出席?咱俩互相好一番推让,只因为每次开完家长会,班主任还会留下几个调皮捣蛋学习差劲的学生家长再开个小家长会,年轻的班主任可不管你家长在单位有头有脸,批评起来一点不客气,仿佛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都是家长问题,同学校和老师没半点相干。代子“训”过一次后,老公就找出种种理由让我出头:什么家长会上妈妈多啦,什么妈妈和女老师好沟通啦,我白他一眼:“这不正说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么? ”见他还推三阻四,我生气地质问他:“你不是说我只管生,一切你来管么?”他大叫一声:“这话是哪个王八蛋说的? ”然后苦着脸去学校。家长会后的反应,可把他的两面派本性表现无遗,一次老师表扬儿子数学考到年级前三名,英语比赛又得了奖,他回家眉开眼笑,摸着比他还高半个头的儿子脑袋,一连声地说:“不错不错,爸爸为你骄傲。要什么奖励,爸爸都满足你。 ”要是老师留他开小家长会,他回来看到儿子不动声色,却把我拉到房里,把老师的指责毫无保留添本加利倾囊而出,结论是:“这辈子我最大的错误就是生儿子! ”我听得火气腾腾,便走到儿子房里,开始批评,见他毫无愧疚悔改之意,继而责骂,喋喋不休时老公出现,仿佛变色龙一般,刚才的怒火不知去向,当着儿子面说我:“哪有你说的这样差劲,老师表扬儿子学校长跑比赛第一名,歌唱比赛第一名,说咱儿子多才多艺呢。”还拍着儿子肩膀:“没事没事,下次肯定考得好,老师说你聪明着呢。”我惊诧莫名:什么比赛第一,什么多才多艺,怎么不对我说?敢情刚才就是煽风点火,现在又来做好人。

  在扑灭儿子早恋的火苗上,我再次见识了老公的两面派。儿子在高考之前喜欢上一个女孩,手机费直线上升,老公看出端倪,便单独约儿子出去吃饭,七花八花,儿子便与他分享了甜蜜的心情,还给他看了存在手机里的女孩照片,老公眯眯笑:“嗯,是蛮好看的。”回头老公便把那女孩的情况向我兜底翻,还是煽风点火:“你儿子说这女孩最大的优点就是漂亮,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要读书,上课就打瞌睡。”我一听肝火大旺:这时节早恋,还找这么个人,敢情是准备高考名落孙山?立马对儿子苦口婆心疾言厉色最后通牒等种种计谋逐一试用,儿子却不为所动,在一次儿子与我顶嘴时老公又充好人把儿子拉出去吃饭,饭后他一人回家,儿子却没跟着回来,我以为儿子还处于外界压力越大感情越坚贞状态,便思谋新的招数拆解他们。晚饭后,儿子回家了,一进门就躲进房间,老公随后进去。过了一会儿,老公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出来后告诉我:“分手了分手了。 ”原来下午老公和儿子一番长谈,儿子最后同意分手,问老子要100元,说是请女孩吃一顿“分手饭”。以下是儿子告诉老公的分手经过:儿子记得女孩说喜欢吃寿司和生鱼片,于是带女孩到一家日式料理店吃自助餐,一看每人餐费136元,可身上只有100元,于是对女孩说:“你先排队我上洗手间”,转身到地铁站将老公赞助他的一张交通卡折价200元退给黄牛,得以和女孩在日式料理店饱尝生鱼片和寿司,随后在送女孩回家路上转述老爸的一番话,女孩想想有理,流下一行眼泪后同意暂时分手,专心读书迎高考。我好奇地问:“你说了什么让他们同意分手? ”老公淡淡道:“我只是告诉儿子,你是个男子汉,喜欢她,就要为她的长远考虑。为了今后长相厮守,现在就要专心高考,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打电话发短信说甜言蜜语上。你考上大学,学好专业,这不仅是对你的未来负责,更是对她的未来负责。 ”话未说完他忽然想起什么:“我得去表扬表扬儿子,一是肯听父母劝告,二是有男子汉风度,分手分得漂亮有情义。 ”转身,又去做好人了。

  新爸爸成长记

  泡泡

  从一个随心所欲的男人到家庭的中流砥柱;从面对呱呱啼哭的宝宝时的手足无措,到一手抱娃一手喂奶瓶的轻车熟路;从自由生活被打破的懊恼,到每日鞍前马后的自得其乐……伴随女儿苒苒的成长,苒爸成功晋级为一名超级“奶爸”。

  当女儿苒苒奶声奶气地喊着“爸爸”,却还不会有意识地叫“妈妈”时,我那个羡慕嫉妒恨啊。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谁叫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呢?记得苒苒出生的第一天晚上,我什么劲也使不上,苒爸一人挑起了半夜哄睡、换尿片的重活,整夜几乎没有合眼。在苒苒刚出生的几个月内,苒爸常因工作要离家几天,再回来时,她就不记得他是谁了。尽管这让苒爸有点小受伤,但他每次回家仍然迫不及待地抱起女儿——“奶爸”上任。

  爸爸的爱往往是粗线条的。平时很理性的苒爸,给女儿买衣服起来却好像购物狂附体。有次一口气买来10多件衣服,但最后有一半是穿不上的,因为他完全没有考虑宝宝生长与季节的关系。

  爸爸不会像妈妈那样抱着宝宝狂亲,但他的爱有时比妈妈还细腻。刚开始,苒爸怕晚上睡觉压到女儿,又担心我一个人太累,于是想出了上下半夜分工的办法——我上半夜陪女儿,他守护下半夜。待我凌晨四点多去“探班”时,惊讶地发现,苒爸不是和女儿睡在同一个方向,50多厘米的女儿占据了大半个床,他则横着蜷缩在女儿的脚后跟处。

  苒苒醒着时不肯吃奶,为了使女儿能在睡意蒙眬中吃饱点,苒爸就担当起了哄宝贝入睡的义务。他总是尽力地想些办法,怎样能让女儿舒服些,怎样能让她更快地产生睡意。开始的时候是抱着她抖抖,后来这一招失效了,他便抱着她来回地在房里走,边走边哼歌儿,逐渐地女儿又不喜欢这一方式了,他就边抱着她边数数,等数到150—200之间的时候,女儿的睡意便来了。

  不得不感叹,爸爸带小孩的思路和妈妈常有鸡同鸭讲的感觉,但会收来奇效。女儿最喜听爸爸唱一些“嗯嗯啊啊”的歌,苒爸总是模仿她的腔调唱,她一听就乐了。她也喜欢爸爸逗她,喜欢看爸爸舞着手指,喜欢爸爸对她笑。我买来的育儿书,苒爸从来不翻。这不表示他不关心育儿知识。有了微博之后,苒爸经常会转发一些育儿知识并@我。苒爸不会主动给女儿买玩具,他怕买来的不合适或者我不喜欢。不过,他在讨好女儿方面自有一套。苒爸擅长就地取材,用一些唾手可及的东西制作成玩具。比如,一只空的矿泉水瓶,装进一把红豆,女儿又摇又捏玩得欢乐不已。女儿刚刚学会站立那会儿,见到个能扶的东西就想攀着站。苒爸用厚厚的被子和靠垫啥的搭成一座软绵绵的山,女儿在“山”里爬起来倒下去,好不乐乎。

  苒爸也会让人哭笑不得。有一次女儿搞突然袭击,弄得全身都是臭臭。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苒爸不见了踪影——原来他第一时间跑去拿DV了,并兴奋地说:“我要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此时,我无语了……

  身为人父后,苒爸把原本游戏和聚会的时间,心甘情愿用来陪女儿。现在的苒爸,不仅仅只是能哄她逗她玩,更重要的他也在学习哪些是利于女儿成长的,并努力去做;哪些是不利于她成长的,努力克服。苒爸的成长证明,或许男人没什么当父亲的天赋,只有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而实践则从成为父亲那一刻才开始。

 

  微妙的父子关系

  博士糖

  在我认识的亲朋好友中,对父子关系表述最为生动的是李先生。李先生时常旁若无人地表达他对女儿的喜爱和对儿子的厌恶:“你说我一个大男人,我和我儿子说什么呢?要是女儿,老爸可以亲女儿,可以疼女儿,可以哄女儿,但要是儿子,我只能骂他。我们家一直喜欢女儿,讨厌儿子。我从小就想不通,为什么老爸看到我姐姐,说话永远是和声细气的,看到我永远没耐心。到我做父亲的时候,我知道原因了。 ”所幸,上天赐给了他一个宝贝女儿。李先生说:“只需要一个细节你就能理解:如果女儿搂着我的脖子亲一下,那一刻,感觉太好了! ”

  说实话,老爸和儿子之间,要相处好并不容易。君不知,百度上只要搜索“父子关系”,诸如“叛逆”、“断绝父子关系”之类惊人词语就鱼贯而出。

  记得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首先是崇拜。小时候骑在父亲脖子上逛公园,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直接奠定了父亲高大的形象。

  夏天的时候,可以参与的活动更多。家乡在西部,多山多水。记得五月份,金银花开花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金黄色和白色的小花。这时候,老爸总会带上我,一起去附近爬山。沿着时有时无的小径,拨开枝枝蔓蔓,一路往山上去。偌大的山上没什么人,大树把阳光遮去很多,阴森森的,还好跟着老爸。去过几次,胆子就逐渐大起来。记得山上的金银花随处绽放,我就和老爸一起摘那些半开未开的花枝。摘个两大把,然后大汗淋漓地回到家,把花枝插在瓶子里。这时候,沁人的花香弄得家里香喷喷的,足足可以开一个星期。

  夏天的另一个重头戏是游泳。小时候我不会游泳,对水充满畏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教学过程,总算会扑腾两下了,还学会了踩水(立泳)。这下子开始嚣张了,先是和老爸在一个人工湖的湖边游,后来嫌湖边都是些套着游泳圈的人,干脆游到湖对岸去,单程大概七八十米,然后歇口气再游回来。这样过了几天,又觉得不过瘾,父子俩合计着,再挑战下,游到另一侧更远的水闸边。估计单程要150米。记得那天正是大雨过后,湖水里有不少上游冲下来的树枝树叶。一路有些紧张,但总算游到了水闸边。然后老爸掏出钥匙,在水闸边的石头上划了一大一小两个“M”字母,又在下面划了“一”字,然后游了回去。本来打算以后每次游到这里就加一笔,画个“正”字。谁料上中学之后,再也没这么畅游过。

  到了初中,叛逆期也就到来,父子关系也就紧张起来。大家都去网吧,在家里电脑上偷偷装游戏,趁父母不在就玩游戏。记得一个同学为了上网吧,偷偷拿了父母的钱,被发现后一顿打骂。后来还是忍不住又去拿钱,父子俩差点动手打一架。还有人在外面打群架,老爸恨铁不成钢,父子长期无话……

  很多父亲在官场步步高升、在商场顺风顺水,搞定了各种关系,偏偏就搞不定这父子关系。儿子不理解父亲,父亲也不理解儿子,殊不知,父亲是第一次面对青春期的儿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儿子也是第一次经历青春期。

  到我们这一代人也开始陆续做父母的时候,很多人才理解父母当初的苦衷。青春期的男生,随着荷尔蒙的分泌,脾气特别躁动、不安分,开始追求自由、希望得到理解、希望被尊重。

  可是,习惯了一家之主的父亲,往往不知道此刻不能再一味做严父了。如果父亲一味保持威严,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看不顺眼就批评责骂,效果实在糟糕。如果父亲对儿子提高要求,贬低挖苦,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让儿子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凡此种种,都让父子间的不理解越来越深。

  曾听一位资深母亲说,孩子他爹每次发现儿子的问题,都说给自己听。有时候听了很气愤,忍不住就冲过去把儿子训一顿。此时,父亲才出场,丝毫不批评儿子,反倒站在儿子的角度安慰他、理解他。应该说,这是一个高明的父亲,可以赢得儿子的信任,也有利于父子间的沟通。毕竟,对父子关系,有时候朋友身份比长辈身份更有用。

  家有考生他爸

  修格

  做父亲的艾伦以前不怎么过问儿子的学习,当儿子即将升初三时,艾伦突然像换了个人,不仅热衷于上网收集中考信息,甚至还加入了一个探讨升学的QQ群,整天挂在上面,比孩子他妈还要投入。

  艾伦的转变起因于一次伤自尊的经历。

  那天,儿子去一家数学业余培训学校上课,负责接送的艾伦在校门口等待的当口,没有像往常那样躺在车中休息,而是出来散步。当他经过一群家长身边时,忽然听到“考高中”三个字,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只听人群中一位家长说,“高中名校看重竞赛成绩,所以要让孩子争取拿奖”。想到儿子手头恰好有个某杯赛奖,艾伦凑上前去问道:“W杯二等奖有用吗?”一位家长回答:“没用,要Z杯。 ”

  当时颁奖场面还很盛大的奖项竟然被人说成无甚价值,艾伦听了有点不相信。接着追问道:“有了这个奖,M高级中学应该会要我们吧? ”这时候,人群中显然最有号召力的一位家长以不屑的口吻答道:“那不过是市重点,怎么能跟四大名校比呢? ”

  这番话,让艾伦吃了一惊。想当年自己上学那阵,那四家全市招生的重点高中还不是和各区的市重点平起平坐的?由于这四所学校都要求住宿,所以选择这四校的,有不少是想逃离父母管教,或者家中居住条件不太好的学生,相当多的学生则喜欢就近报读本区的重点学校。而现在这位家长的奚落分明是在告诉艾伦:世道变了,你落伍了。

  自尊心大受伤害的艾伦回家后马上上网搜索,这才发现原来现在的中考体系变得如此复杂,光是“推优”、“自荐”、“零志愿”、“名额分配”等名词就搞得人头晕,而如果想在名高中的自主招生中获得机会,要么孩子成绩排名要靠前,要么就须有过硬的奖项。

  这时候,离开重要的Z杯赛仅有不到半年时间了,全市最好的一所数学竞赛培训学校早已额满,儿子不可能再有机会挤进去了。怎么办?艾伦利用网络,搜罗到一本竞赛辅导书,要求儿子在竞赛来临前把书翻完。在儿子“刷题”的过程中,艾伦也利用自己的数理功底,给儿子充当老师。终于,儿子在竞赛中拿到了奖。

  接下来就是准备应对名校的自主招生了,这一战役其实在初三下学期一开始就已打响。高中学校会举办开放日,收集学生材料,组织考试,这些信息初中老师不一定全面掌握,高中学校也不会大张旗鼓广而告之,孩子则忙于功课,所以就要靠家长自己留心了。有了艾伦每日上网 “盯梢”,儿子没有错过每次考试机会,最后终于考入心仪的高中。

  家有考生,父爱在这个当口必须发扬一下,因为母亲往往只能关心到孩子的生活,而父亲更擅长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获取更多的机会。

 

  无声的父爱

  大头

  人生行至“而立”,我仍是一个爱做梦的人,这多半归功于父亲的润物无声。

  儿时家里装修,为躲噪音,又因无暇顾看我,父亲将我送到兴趣班,与水彩画为伴。那大抵是我一生绘画水平的巅峰,蓝天青草信笔挥就,每一朵云彩也生着表情。常有放课,父亲会带我到工人俱乐部的餐厅坐坐,吃个冷饮,我会聊些学画的感受。那时哪里懂得艺术?料来说的不过是开心、好玩之类,父亲只是默默地听,不着一词。

  长大后常见有父亲问孩子:“你为什么要画这个? ”或是直陈“你应该这样画”。我就想,他们懂艺术,但不懂孩子。为此我感念父亲的沉默,用沉默维护了孩子成长的诸多可能性。

  稍大一些,我迷上日本动画片,有次和父亲提及,想买奥特曼的连环画。家里拮据,父亲就对我说,去新华书店看看,如果不超过20元就买。印象里那次去买书的过程很爽快。书买来后我只顾翻看,看完也就扔在一边,直到进高中整理旧书,翻到这一套,看到定价,35元。而后这15元的差价就成了长久的温暖。

  每个父亲在孩子心中都是全能的,因为这种臆想的破碎,我也曾怨过父亲。台式电脑刚普及那会儿,常有修电脑的困惑,父亲用自行车驮着电脑,带着我同去。到了维修店我们却被一问三不知,而我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反倒暗自责怪父亲的无能。直到稍许懂事,才明白这些想法多令人羞愧。我相信那些心思父亲都懂,但他什么也没有说。那时是三伏天,他只是笑,笑得连汗水都洇进了额头的纹路里。

  去年,母亲得了一场重病,父亲一人照看。那时我尚在实习,陪夜都是父亲独自揽下。每次踏出病房,父亲会对我说,没关系的,又不是危及生命,好好调理就是了。家中一应“马大嫂”本就是父亲做的,因为母亲在吃上的禁忌,父亲又多了几分心事,比以往更加操劳了。

  我以为自己善于表达,但对父亲,却少有言辞交流。平日和父亲聊的话题都只是看书、体育等等,我知道父亲关心我的生活细节,但他从不多问,最多只是向母亲打听。

  每次过父亲节,我总是一条短信就带过,想来对父亲太是吝啬。现下父亲节普及如斯,连商家都已倾巢出动,这倒是件有益的事。想起父亲那些无声的过往,的确是一场很好的爱的教育。

  鲁迅先生说怎样做父亲: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多数父亲不会说这些,但那些无声背后,却是生活的底色。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