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孝工资可贵孝假期更好?子女尽孝差时间不差钱

http://www.lywxww.com  2012-10-24 08:38:34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今年重阳节,企业给员工的父母直接发放几百到几千的“孝工资”悄然成风。据媒体报道,63岁的王维进老人昨天从儿子就职的山东博兴县一家民营企业领取了500元“孝工资”。这份工资由这家企业直接向员工父母发放,当天有4500名员工的父母都领到这笔钱。而前几天,邹女士远在新疆的父母收到了一笔来自成都的3000元汇款。让两位老人诧异的是,寄钱的人不是女儿,也是女儿所在的公司……

  赞成

  尊重员工 管理智慧

  “顾客就是上帝。”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这句名言被很多人奉为金科玉律,但很多人忽略了后面的两句话:“尊重每一位员工,每天追求卓越。”其实,这三句话合在一起,才是沃尔玛的成功之道。强调“顾客至上”无可厚非。可谁来服务顾客,如何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呢?如果做不到“尊重每一位员工”,“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便成无本之木,“每天追求卓越”也是空谈。有个老总抱怨道:“员工太不忠诚了,一年走掉30~40%,就像在沙滩上盖房子,盖起来没过多久就塌了,又得从头再来,企业怎么能长大?”殊不知,员工“太不忠诚”的原因就在这个老总的身上。超过50%的员工对老总的管理方法不满,近80%的员工说他们离开是因为跟着这个老总看不到成长和晋升的希望,超过70%的员工说老总给他的薪水和市场比太低了,超过60%的员工离开是觉得老总“太无情”,不值得跟随。

  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员工加班加点的背后,哪个家属不是默默付出?给员工的父母发放200~500元的“孝工资”,既有情感上的慰问,也有物质上的实惠,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发放“孝工资”。对习惯上班才能拿钱的人而言,如果某一天你先生(妻子)的单位也给你发奖金了,你会不开心?企业投之以桃,员工才会报之以李。几年前,中美史克公司的拳头产品“康泰克”因含PPA被“叫停”,公司品牌形象一夜之间跌入谷底。停止药品销售。但中美史克没有解雇任何员工,而让他们在家休息,还分文不少地支付工资。中美史克的“仁义”,让很多员工“很感动”。289天,“新康泰克”就涅槃重生了。

  企业给员工发“孝工资”,太好了!既会让员工感受到温暖,也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把员工的亲属当成家人一样呵护,员工自然会把企业当成家。 田方

  员工舒心 父母放心

  这种“孝工资”,是在工资、福利待遇并没减少的情况下而多发的福利。这意味着员工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劳动价值提高了。这种做法,体现出企业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反哺员工;不仅保障了员工的核心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凝聚力。毕竟,许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不够用时向父母伸手,很难替父母考虑,更不为自己的未来生活考虑。而今,给员工父母发“孝工资”,许多父母也不会动用这笔钱,会替子女存着。这种“孝工资”,既是企业替员工表“孝心”,让员工工作得“舒心”,更让员工父母“放心”,其实际意义远大于象征意义。

  时代已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集知识、技术、文化于一体的经济生活,无论是社会需求还是个体需求,不是靠纯物质能够覆盖的。发“孝工资”,不能只用“羊毛出在羊身上”来评价,它体现出企业管理者的高级智慧。既替员工孝敬父母,又能给员工压力,让他们努力工作。

  大量的事实早已证明,企业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不仅未必会大幅度降低企业利润,很多时候还会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十九世纪初,福特公司将技术工人的日工资从80美分提高到5美元。加薪虽使人工成本成倍提升,但一年后公司的利润反而翻了一番,因为员工跳槽的现象绝迹,福特创造了奇迹。乍一看,是福特抓住了员工工资成本与员工离职成本的必然联系,实则是抓住了员工的心。工资、福利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建立在和谐劳资关系上的一种亲情管理办法的杠杆,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和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发“孝工资”与福特公司创业初期注重提高员工工资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时下“用工荒”和“留人难”,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企业是在降低用工成本上做文章,还是在关心员工及其家人上多思量,是该做个正确选择的时候了。 玫昆仑

 

  质疑

  发“孝工资”虽好,每年一次“孝心假”也许更是职工所期盼。

  公司直接向职工的父母发放“孝工资”,这样只对不孝之子有作用,对于孝子反倒越俎代庖,多少还有点“子女不自觉”的感觉。“孝工资”的发放对象据称为公司全体员工的父母,我纳闷的是,职工父母过世如何发放?不发显然有失公平;更有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矛盾,且既不为人知又难以启齿,此举可能介入了职工的私密家事。

  在外工作的子女多有切身的体会,孝心不能充分表达,往往不是差钱,而是差时间。我们最愧疚的,往往不是没有给老人寄钱,而是没有陪伴老人。“孝工资”让职工尽的是物质之孝,“孝心假”能满足老人更缺乏的精神需求。如能给职工放“孝心假”,职工再亲手捧上“孝工资”,则“孝工资”就不再是硬邦邦的数字,而是更富有温情的孝心表达。

  在各类休假的名目中,与“孝心假”最接近的,当数“父母假”。目前我国休“父母假”通常执行的是四年一次的标准。在一年一次带薪休假都难以落实的情况下,“父母假”的落实就很成问题了。就算“父母假”能够落实,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以四年为一周期来计算,实在太久远了。四年时间,不说阴阳两相隔,也足以让青丝变白发。父母在翘首盼望子女四年一归时,金钱难以安慰其思儿之情,如果能够选择,相信天下父母多愿舍弃几百元钱的“孝工资”,来换得子女“年年归”。 罗志华

  延伸

  民企倒逼敬老正能量

  百善孝为先。所以,围绕着弘扬慈孝文化、展示社会担当,其实各地一些企业早就尝试设立和推出了“孝礼物”、“孝奖金”或“孝工资”。只不过,像山东滨州市的这家民营企业那样,每月都额外给员工父母发放200至500元的“孝工资”,且至今已投入了近5000万元“专项费用”的,倒确属凤毛麟角、尚不多见。这样的“以孝为媒”、凝聚人心之举,倘若被疑作秀,一个最好的回应便是——你也试着来秀一把!

  企业逐利天经地义。而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即使它的“孝工资”发放规模,无论在广度及力度上都令人惊叹,要说也并不需要刻意去遮掩其“笼络人心”的久远图谋。民企“孝工资”除了让直接受益的员工父母,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另一层面的“孝敬之暖”,事实上,它也必然起到一种超越企业、倒逼社会的敬老“正能量”。

  关爱老人、传承孝道、推进文明,原本就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共同道义与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连民营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坚持发放“孝工资”,作为那些公职单位与部门,难道因着“无钱可发”,便能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漠然视之?在我看来,任何时候,常以“教育、管理、引导”为己任的“单位中人”,显然更该在许多方面“走在前头”。故而,就慈孝和敬老而言,就不应只盯着民企“孝工资”里“钱”的因素,而更要深深体会与领悟这当中“情”的感召,见贤思齐、因“位”制宜地拿出自己的“扬孝”亮点,着力汇聚敬老“正能量”的汩汩暖流。

  尽孝当然不能寄望于设立一份“孝工资”。但应看到的是,在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唯一60岁以上人口过亿的国家,而且即将达到2亿的现实语境下,类似民企发放“孝工资”的敬老实招和妙招,不是已经很多,而是还很稀少。对于这样的民间榜样与草根力量,倘若也缺乏足够敏感,无意挖掘其正面激励,即使平时弄上再多的敬老“虚戏”,恐怕也是事倍功半、难近“实需”。司马童

 

  ■三言两语

  ●我们不应只盯着“孝工资”里的“钱”,更要体会这当中“情”,从而见贤思齐。

  ——张峰

  ●不知几时轮到我们的单位呀?

  ——姚岩

  ●希望儿子工作以后,他的单位能发孝工资。

  ——赵晓光

  ●每个企业都在为如何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绞尽脑汁,多是凭空打造,不如效仿这家公司来得实惠些。如果每个企业从“孝”方面做足文章,贯穿于企业文化中,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利轩

  ●很多感动在平凡的坚持中。重阳节这样的传播,如房客变亲奶奶,企业发孝工资,都比敬老院表演节目的片子更有教育意义。

  ——奕辰

  ●何以见得这所谓的孝工资起到了孝顺的效果?细节?

  ——图山山

  ●父母、子女相隔异地,是中国老龄化社会必然经历的阵痛,要缓解和治愈这个痛楚也不仅仅是子女的责任。当一家企业都愿意为此分担尽力,给员工父母发放“孝工资”,做子女的绝不可忘记亲情和孝道;同样,于政府而言,不也正是一记很好的提醒吗?

  ——李武文

  ●果然是孔孟之乡!

  ——钱广为

  ●给员工父母发“孝工资”,对于员工父母特别是一些农村老人的养老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叶青

  ●第一次听说“孝工资”,蛮有创意。

  ——王雅琪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