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保障房中心收购海淀公租房 统一持有配租

http://www.lywxww.com  2011-08-26 08:49:47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工作人员介绍公租房所在的小区。去年2月18日,位于北五环外的北苑公租房建成完工,今年3月开始使用。本报记者 秦斌 摄

本报讯 (记者马力)昨天,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和海淀区签订合作协议。今后,海淀区面向社会公开摇号配租的公租房项目有望全部纳入该中心平台统一收购持有,并优先面向海淀区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配租。这也是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成立近2个月以来,首次“大手笔”行动。

海淀成为首个合作区县

为拓宽保障房融资渠道,解决公租房建设收购资金的瓶颈问题,6月30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成立,市财政一次性注资100亿元,这是北京有史以来一次性注资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企业。海淀区也是全市首个与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确定公租房建设收购战略合作的区县。

海淀区代区长隋振江表示,当前,公租房的建设面临着用地问题和资金问题。由于公租房是长期持有的,靠租金来维持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务支出,需要一大笔建设资金的沉淀。因此,更需要发挥政府扶持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方式,破解海淀区今后公租房建设融资难题。

首批合作公租房约5200套

海淀区首批与市级平台合作的公租房项目包括苏家坨C02等4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将由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收购,另一个项目将由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直接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8.8万平米,房源约5200套,总投资将超过17亿元。

目前,北京市允许社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海淀区是社会单位较多的区县。隋振江表示,社会单位自建公租房必须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单位必须有自有土地,二是该土地的规划性质也必须是可以建设住宅的。“而且将来建设的公租房,是不能上市出售的,只能出租给本单位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家庭,剩余的可以提供给面向社会摇号配租。”

对话

保障房建设拟发债券融资

北京每年土地净收益10%注入投资中心;后期将借鉴香港房屋署管理经验

作为北京公租房的“大管家”,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承担着保障房的融资投资、建设和收购、运营管理等主要职能。中心目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下一步会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保障房,尤其是公租房的资金难题?昨天,记者采访了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副总经理刘志宇。

1 融资要放大到五六百亿

记者:中心成立时,市财政注资了100亿元,这笔钱打算怎么用?

刘志宇:这100亿看起来很多,但按“十二五”期间建设、收购用于公开配租配售的30万套保障房计划相比,100亿元的资金还是有缺口的。这100亿元其实还是作为融资平台的资本金,是要放大的。

记者:放大有没有一个计划或预期?

刘志宇:要融资放大到五、六百亿元。

记者:如何来放大?

刘志宇:以后每年市财政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拿出10%,还会从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持续性的投入,注入到资本金,来不断地增加对公租房的支持。按目前的测算,这方面每年大概还有二三十亿元投入。

另一方面,中心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为社会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一个承接的平台。

2 发债尚未确定募集对象

记者: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目前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刘志宇:下一步筹划的主要工作是发债,通过发债资金,分期、分批的向社会推出发债产品,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记者:是老百姓可以买的债券吗?

刘志宇:具体方式还在研究,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的募集对象。

记者:是凭借持有的公租房来发债吗?

刘志宇:通过资金的放大,以及持有的公租房,将来的租金收入,通过它们来发债,能够把资金的规模放大。建设更多的公租房,解决更多家庭的住房问题。

3 房源:多种形式解决

记者:海淀的模式会推广到其他区县吗?

刘志宇:到目前为止,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还只是和海淀区签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还没有计划将这个作为全市推广的模式。

记者:目前中心涉足的项目都是公租房,那么对于经适房、限价房等有没有考虑?

刘志宇:其他类型的保障房,以前各有各的建设渠道,资金筹措渠道。从目前情况来说,中心涉及保障房所涵盖的范围会越来越大,会包括一部分的危旧房改造、文保区疏散,它们将来会用多种形式解决房源问题,保障房是重要的一部分。

4 管理:学习香港经验

记者:将来公租房入住后的管理,是由中心自己负责还是委托其他机构?

刘志宇:会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香港的房屋署。在运营方面,物业服务会委托社会化企业运营,但对于比如租户管理、合同管理、动态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的管理,是由中心直接管理的。中心已经设置一个运营管理部,专门负责已经入住的公租房的运营服务。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马力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