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世界睡眠日 黑白颠倒厦门“夜猫族”调查
http://www.lywxww.com 2011-03-21 10:45:27 来源:海峡导报 【字号 大 中 小】
厦门“夜猫族”调查
台海网3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洋钦)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夜猫族”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那些经常熬夜的人。想了解厦门的“夜猫族”的情况吗?
为了解厦门市民的睡眠习惯,特别是熬夜情况,日前,导报联合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12岁-65岁的厦门市民展开了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271份。在接受调查的市民中,表示经常熬夜的,占总人数的29.15%,并且过半“夜猫族”熬夜是为了娱乐。
而来自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数字显示,仅有三成市民表示对自己的睡眠质量满意,而约一成的市民为克服睡眠障碍曾使用催眠药物。
数据样本
超五成受访者表示经常熬夜
在有熬夜的人群中,57.53%的人表示每个星期要至少熬夜一次,28.77%的人表示一个月至少熬夜一次,9.59%的人表示每半年至少熬夜一次,4.11%的人表示一年里至少熬夜一次。
专家解读:厦门市仙岳医院夏玉平医生指出,不规律的睡眠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一个星期熬夜一次,和一个月、半年熬夜一次,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个星期熬夜一次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比半年熬夜一次来得大。
过半“夜猫族”凌晨两点后入睡
在有熬夜的人群中,在2点左右入睡的占54.79%,其中,在2点至3点间入睡的占16.44%,在3点至4点间入睡的占12.33%,在4点至5点间入睡的占8.22%,在5点至6点间入睡的占4.11%,在6点之后入睡的占1.37%,彻底通宵的占12.33%。
专家解读:夏医生指出,根据现在的研究结果,无论一个人晚上几点入睡,只要第二天能及时把睡眠时间补上,并且有规律,对健康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过半“夜猫族”熬夜为娱乐
“夜猫族”们熬夜都是为了什么?这次调查显示,夜猫族的熬夜原因按照选择人数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习惯了晚睡、工作需要、娱乐、失眠和学习负担重(允许多选)。
专家解读: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在熬夜人群中,选择习惯了晚睡和因为娱乐的人占了很大一部分。说明熬夜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是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要尽量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
专家解读
规律的熬夜不影响健康
熬夜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熬夜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现在国际上的研究来看,规律的熬夜,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厦门市仙岳医院夏玉平医生昨日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熬夜的说法只是相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言的。“我们应该注重的是睡眠质量,而不是睡眠时间,在临床上,我们诊断失眠的标准也不是根据睡眠时间来判断的,哪怕一个人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但他白天的时候精力充沛,没有疲乏、困倦以及其它相关的不适症状,我们也不能说他失眠。”
夏医生指出,入睡时间不同,只是睡眠节律的改变而已,就像不同的国家之间有时差而已。无论你晚上几点入睡,只要第二天能及时把睡眠时间补上,并且有规律性,那么对健康的影响就不大。一天要睡八小时是误区
在接受采访时,夏医生也指出,其实“一天要睡八小时”的传统观念是个误区。“人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对睡眠时间的要求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在婴幼儿时期一天要睡十四个小时,而进入老年之后,可能只睡六个小时就够了。”因此,每个人要睡多长时间才够,是因人而异的。那怎么样才算睡够了呢?夏医生说,只要第二天起床之后,觉得自己精力充沛,可以集中注意力做事,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就是睡够了。“恶补”其实补不回来
另外,夏医生指出,部分市民由于平时工作日睡眠不足,一到节假日就“恶补”,认为经过一两天的补觉就能使身体恢复,这种观点也是一个误区。实际上,睡眠不足是对身体的一种透支,连续的睡眠不足会给身体机能带来影响,降低身体免疫力,事后睡得再多,也补不回来之前对身体的损伤。
专家建议
“夜猫族”从三方面自我保护
“夜猫族”越来越壮大引起了健康专家的忧虑。
专家建议,如果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熬夜,一定要做好三方面的自我保护:一是合理饮食,三餐科学搭配营养,不要不吃早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等食物,并经常吃些核桃、大枣、桂圆、花生等干果,可以起到抗疲劳的功效;二是熬夜后应赶紧休息,不要夜以继日地连轴转,即使精神再充沛,也应及时补充睡眠,午饭后也应安排午睡,以利于恢复体力,振作精神;三是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周不少于3次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这样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抵抗力,缓解压力。
数字
30%
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对497位市民进行的睡眠质量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市民中,认为对自身睡眠质量满意的仅有三成,认为自己明显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约29.38%。而厦门市仙岳医院2004年所做的类似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有明显睡眠质量问题的为22.40%。
46.75%
这次调查还发现,年纪越大,对睡眠质量越不满意,51岁及以上的受调查人群,睡眠质量差发生率达46.75%,40岁至45岁为44.44%,31岁至35岁则为30.56%。
数据显示,睡眠质量差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年龄与睡眠质量显著相关。
11.46%
为了克服睡眠不好,很多人服用了催眠药物。在本次接受调查的市民中,有57人(11.46%)使用催眠药物,其中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有19人。而某些催眠药物的使用,如镇静剂(尤其是苯二氮唑类)可产生日间遗留效应,导致日间睡眠的增加,进一步破坏正常睡眠。
特别提醒
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仙岳医院将在今日15点至18点半在中山路上段(商业银行旁,海螺湾百货对面)举行健康义诊活动,届时除向广大市民宣传健康睡眠知识外,现场还将提供免费心理健康咨询和问卷调查,欢迎广大市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