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国际新闻 >> 正文

韩媒:美偏袒日本 中韩应联手抗击日海上暴行

http://www.lywxww.com  2012-09-13 23:25:28   来源:环球网  【字号

  【环球网综合报道】2012年9月11日,“韩国先驱报”网站刊登了宋三浩(Song Sang-ho)的文章《亚洲需要控制争端的智慧》(Asia needs wisdom to contain disputes),该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当前亚洲海洋主权争议的几个原因,建议冲突各方互相包容、立足现实、建立互信、保持透明和克制,呼吁中韩联手抗击日本海上暴行。现将文章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从千岛群岛到南沙群岛,东亚地区因殖民主义和世界大战遗留下许多领土争端,阻碍着这一全球安全和经济中心的合作与发展。专家认为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正在安全和资源问题上谋求最大利益,而最可能的选择是维护现状。如果国家领导层能够从政治、竞选和官僚主义中走出来,共同转向关心国内社会问题,这一切才能成为可能。

  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New American Security)亚太安全计划的高级主管帕特里克-克罗宁(Patrick Cronin)接受《韩国先驱报》受访时称:“当官员面临政治选举或领导换届时,往往会讨好国内的强硬路线的国家主义意见,政府一旦屈从于国家主义热情,就会向邻国索取自己的利益。目前,控制争端远比解决争端明智。”而东亚地区已经陷入海洋主权争议,出现了太多无法收回的主权要求,涉及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非探明资源利害冲突。

  近来,中日韩三国深陷主权纠纷,美国则在一旁制约和调停。本周一日本国会决定将中国东海钓鱼岛“国有化”,中国随即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捍卫主权,使局势更加紧张起来。9月11日,日本在许多国内报纸做广告,声称韩国东部的独岛是它的领土,继日本不承认其殖民者历史之后,又一次恶化了韩日两国关系。

  美国在东亚两大盟国之间的领土争议以及越南、菲律宾等战略伙伴领土要求持续升温,让华盛顿感到难办。美国正在出招稳定事态,反复强调“自由通航权”和“共同开发”,暗自提防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以保护其亚太战略重心的利益。但是由于10年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美国的国债像雪球一样不断滚大,美国又不想与中国正面对抗。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上周访问印尼时强调:“我们相信该地区国家可以通过合作共同解决争议,而不是要挟和恫吓,当然更不能使用武力”。

  一些专家把当前的东亚危机与几百年前的欧洲做比较,当时欧洲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关于领土主权的规定建立了现代国家体制,条约结束了30年的战争,倡导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而当时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战争,起因就是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从那以后的欧洲历史围绕领土主权前行,自从17世纪法国爆发大革命,直到1990年代欧盟成立。虽然欧洲现在也面临金融和政府管理方面的挑战,但还是朝着后现代主义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些专家用历史观点看待当前的亚洲国家的历史发展阶段,认为权力的中心转移后,应当寻求化解冲突与和平繁荣的共同目标。

  韩国和中国两个战争受害者缺席了战后利益分配,是导致当前争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东亚的海上争端源自二战后帝国主义的殖民化进程,忽略了在他们以前的殖民地进行清晰的海洋划界。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在一些岛屿领土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表态,以至于日本自认为那些仍然是它的“领土”。当时由于共产主义力量的迅速壮大,美国不得不把日本当作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前沿阵地,所以美国当时就在暗中偏袒了日本。1951年《旧金山和平条约》规定了日本对受害国的赔偿问题,但是北京和首尔没有接受赔偿。两国二战后都在忙于应对国内危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3年后结束,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被大陆与台湾的内战牵制。现在,首尔和北京虽然长期关注国内增长问题,但是已经放眼周边,有信心维护海上利益,必须毫不动摇地反抗日本对邻国的海上暴行。过去50年间,中日韩三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中国进入G2,韩国也进入了G20,两国在强大后都要求改变战后的地区协议,挽回当时因内战和国家分裂造成的损失。

  缺乏组织良好的地区组织是造成争端的另一个原因。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2010年一次演讲中谈到:“实际上,我们不清楚在亚太将去向何方,是因为有太多没有约束力的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太平洋沿岸的,东盟+3(ASEAN Plus Three)不包括美国,还有东亚峰会(EAS),等等……这些组织只能表明亚太没有导向。”

  在领土争端中,国家领导人应当保持清醒头脑,为了国家的长期利益使用政治、外交手腕好过情绪化的爱国主义反应。克罗宁认为,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寻找达成共识的途径,虽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但却是最现实的。在解决争议过程中,基于互信的国家合作非常必要。如果不能做到互信,最起码要互相包容,立足现实、建立互信、透明和克制是当前最需要的。

  有专家表示,卷入争端的国家应当寻找“历史共同点”,加深相互理解,减少彼此误会,消除紧张氛围。韩国中央大学(Chung-Ang University)的金太贤(Kim Tae-hyun)提出了在地区领土争端中引入“广泛缓和(comprehensive moratorium)”的观点,直到相关国家有足够能力出台解决方案。缓和就是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谈判,允许美国参加并发挥外交影响。但是也有专家认为美国并不是合格的“调停人”。乔治敦大学政治学教授巴尔比娜-黄(Balbina Hwang)分析说:“问题是美国并不是‘可靠的中间人’,其他国家和实体甚至联合国都不是,因为每个国家都在该地区发展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现状让冲突各方都不满意。”(战略网/长风)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