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制造泛滥 外媒质疑美国制造存在必要性

http://www.lywxww.com  2011-05-30 15:22:18   来源:法制晚报  【字号

每年有3000万人参观史密森尼博物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十几处博物馆,探访美国最具历史价值的手工艺品。

然而,参观者常常很惊讶地发现,他们购买的美国纪念品印着非美国的东西——“中国制造”。

为此,今天出版的《今日美国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制造”还能不能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存在,或者说还有没有必要存在?

美国纪念品是否须是美国货?

在美国参议员尼克·拉霍尔看来,让美国人带着“中国制造”的纪念品回家是件很难以接受的事情。

身为美国国会交通与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的拉霍尔,年初发起了一项“在史密森尼博物院买美国货”的立法动议,声称“我们国家的手工艺品不该用中国生产。”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WD-40,这家世界著名的防锈剂制造商总部设在加州的圣迭戈市,但是它的CEO加里·瑞奇是澳大利亚人。在瑞奇看来,WD-40算不上一家根红苗正的美国公司。

“我们是一家全球企业,凑巧总部设在圣迭戈。”瑞奇强调,公司现在有一半的业务来自美国之外。在他看来,效益比国籍更重要。

美制造业人数减少不是中国的错

文章指出,在史密森尼博物院的现象其实正是美国制造业当前状况的写照。随着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工序被外包到其他国家,真正的美国货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如果有,也肯定贵。

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马克·佩里认为,尽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美国的制造业本身仍然强大。

佩里指出,美国制造业拥有2.1万亿美元的产值,比中国高出45%。

不过,美国制造业在产值增长的同时,就业人数减少。但佩里认为,这并不是由于中国竞争的缘故,而是因为美国采用了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的制造工艺,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

全球化之下企业外迁美国也得益

瑞奇的观点也得到了美国智囊组织世界政策协会主席米歇尔·瓦克的支持。

瓦克认为,所谓“美国制造”并不是一个明显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在全球化浪潮下,复杂的取舍关系。

瓦克指出,毫无疑问,一些曾经是美国强项的工作岗位现在已经流到了国外,但这只是全球化的一部分。

而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通过在海外采购比本国货便宜很多的零件并在国内组装,美国企业已经创造了不少新的工作岗位,而且那些高级的、油水更多的岗位都留在了美国。

【责任编辑:林青】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