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首都未现紧张局势 西方媒体无一进入
http://www.lywxww.com 2011-11-21 15:36:38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叙利亚执政党总部大楼。

大马士革街头的政府军。
走进叙利亚
本报特派记者从利比亚转战叙利亚 本报成国内第四家在叙利亚媒体
叙利亚,全世界关注的新焦点;叙利亚,中东新的“风暴眼”;叙利亚,广州日报的“新战场”。刚从利比亚撤出的本报记者几经辗转,于当地时间18日抵达“风暴眼”中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从今天开始为您近距离直击叙利亚最新局势。——文、图 本报特派叙利亚记者 李明波(除署名外)
还原真实的大马士革
记者连日来在大马士革街头实地调查发现,完全感受不到西方媒体描述的紧张局势。大马士革居民生活平静如常。大马士革的安全警戒水平也保持在以前的标准,除了政府大楼和军事设施外,记者几乎看不到任何武装士兵,街头的交警数量甚至都超过武装士兵。
入境大厅空空荡荡
外国游客踪影难觅
近年来,旅游收入已成为叙利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接待游客850多万人,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欧洲。但今年局势动荡以及欧美的经济制裁对叙利亚旅游业造成消极影响,西方游客数量锐减,许多景点门可罗雀。
记者在叙黎边境的黎巴嫩一侧遇到了正在揽活的叙利亚司机阿布哈尼。他向记者抱怨生意难做。以往的叙黎边境口岸因为相对容易拿到叙利亚的落地签证,很多游客选择从这个陆地口岸进入叙利亚。但是最近半年来,一方面由于叙利亚局势紧张,很多游客担心安全问题不敢到叙利亚来,另一方面叙利亚政府也收紧了签证政策。阿布哈尼说,目前只有阿拉伯国家的游客和伊朗人还会到叙利亚来。
边境未见军队部署
首都安保未有提升
记者于18日从黎巴嫩边境乘车前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50多公里的路程,记者仅仅在边境地区看到了一辆满载20多名全副武装军人的叙利亚军车缓慢行驶,此外再未看到任何有军队部署的迹象。一路上也仅仅有一处哨卡检查过往车辆的证件,该哨卡只有两人负责,一人是交警,另外一人是身背AK47步枪的便衣人员。当记者解释自己是中国人后,便享受了行李和证件的免检待遇。
在大马士革街头,记者注意到除了国防部大楼、内政部大楼、执政党总部大楼、政府军军营等敏感区域外,几乎看不到任何身背武器的政府军士兵。不过在人群聚集区或交通要道路口,记者发现很多斜挎步枪、腰挂武装带的便衣人员在巡逻。
记者在大马士革看到,目前大马士革的安保警戒水平和之前相比没有显著提高。目前市区内防御最严密的属于叙利亚国防部所在地,几乎可以达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警戒标准,其附近的不少路段还有交通管制,禁止非军车通行。
不过记者注意到叙利亚政府军的哨兵们表情普遍比较轻松,几个执勤哨兵经常会有说有笑地交流。最近几天叙利亚降温十多摄氏度,身穿单衣的哨兵们会在哨位上不停地跺脚,手也会揣到口袋里保暖。
政府禁止美元交易
黑市换美金如做贼
由于美国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叙利亚政府从8月份开始就已停止以美元进行任何交易,并以欧元进行替代。大马士革当地华人告诉记者,在禁止美元交易前,大马士革街头很多ATM机都可以使用中国内地的银联卡提取现金,但如今银联卡的取现服务已经无法进行。
不过记者在大马士革走访时发现,很多地下钱庄都在进行秘密的美元兑换业务。记者也在这些地下钱庄体验了一把“做贼”的感觉。钱庄的工作人员在交易之前会再三确认记者的身份,并不时盯着门外过往行人,以免被秘密警察人赃俱获。交易结束后,工作人员会拒绝提供任何交易凭证。
政府限制外国人入境
留学生中发现美间谍
大马士革大学是中东阿拉伯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吸引了很多国际学生的就读。不过最近半年来,包括中国公派留学生在内的不少国际学生选择了撤离。留下来的国际学生则明显感受到了政府和学校对留学生的限制增多。有中国学生向记者抱怨说,现在大马士革大学规定留学生累积旷课时间超过15天将直接向移民局报告,严重者会被取消学生签证。他解释说,这条新规定是最近才出台的,因为学校刚查出一个美国学生是中情局的间谍。
记者在大马士革也感受到了叙利亚政府对外国人的各种限制。如记者在办理本地电话卡时,会被强制要求有一位叙利亚当地人提供担保。
执政党总部遇袭子虚乌有?
当地时间20日清晨,美联社、路透社等多家国际媒体纷纷援引叙利亚反对派的消息称,位于首都大马士革的叙利亚执政党总部大楼遭火箭弹袭击。然而,身处大马士革的本报特派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所谓“火箭弹袭击”纯属反对派捏造的谎言,执政党总部大楼完好无损。
西方媒体的消息称,在当地时间20日凌晨,位于大马士革市中心马扎拉区的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总部大楼遭遇至少两枚火箭弹袭击。该消息是由叙利亚反对派提供的,随后叙利亚反政府的“叙利亚自由军”宣布对袭击负责。
然而,记者当天早上9时抵达复兴党总部大楼时,却没有发现任何大楼遭袭击的迹象,不仅建筑物完好无损,大楼的安保力量也没有任何加强的迹象。大楼对面的草坪上,还有大马士革居民在悠闲地散步。
大楼确实遭到袭击
只不过是两声冷枪
记者在现场仔细观察,大楼的玻璃没有任何破碎迹象,工作人员还像以往一样在大楼内办公。在大楼外执勤的政府军士兵也没有任何增多的迹象,甚至有士兵还没有佩带武器。记者乘车前往执政党大楼的途中,也没有遭遇任何交通管制。
大马士革居民对于执政党大楼遭袭的消息普遍不了解。一位早上6时开始上班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一早上都在市区内行驶,没有听说袭击的消息,也没有发现任何戒备升级的迹象。
在临近执政党总部大楼的一处街心花园,记者携带的大背包引起了两位便衣警察的注意。不过当他们了解到记者来自中国后不再坚持开包检查。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一度曾怀疑记者的背包中可能有爆炸物。他们向记者透露,今天凌晨四五时的时候,执政党总部大楼确实遭袭击,但只不过是两次冷枪,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由于叙利亚目前依然限制外国媒体记者入境,西方媒体的消息都单纯来自叙利亚反对派。在西方媒体发出这则消息约5个小时后,叙利亚国家电视台终于以视频画面的形式进行辟谣,完整展示了“受袭”的执政党总部大楼外观。该台谴责了半岛电视台和西方媒体再次对叙利亚局势的虚假报道。
西方媒体
无一进入叙利亚
刚刚从利比亚撤出的本报记者几经辗转,当地时间18日抵达“风暴眼”中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这意味着广州日报成为第四家目前在叙利亚现场报道的中国媒体。此前中国媒体中只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有记者常驻叙利亚。
只能请当地雇员
由于叙利亚政府长期以来与西方关系冷淡,包括CNN、BBC、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均无法进入叙利亚报道,目前他们只能通过驻黎巴嫩或土耳其的记者报道叙利亚局势,只能聘请了少量的叙利亚当地雇员,但受制于叙利亚政府的新闻政策,基本很少活动。
目前身在叙的国际传媒机构,除了包括本报在内的四家中国媒体外,还有几家俄罗斯媒体。同处中东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由于叙利亚政府不满其报道立场,目前也无法进入叙利亚现场报道。
本月初,叙利亚政府曾与阿盟一度达成协议,承诺将逐步放宽对外国媒体的报道限制,允许外国记者进入叙利亚境内进行报道。但从本报记者的亲身体验看,叙利亚政府的这项承诺依然没有落实。
随着国际社会对叙利亚局势的日益关注,西方媒体一直尝试派记者进入叙利亚,但都因签证问题被拒。目前在叙利亚境内的中国媒体在报道上也面临很多限制,特别是电视媒体。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
“我做好战斗至死的准备”
据新华社电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拒绝外部干涉,誓言将继续追捕国内武装团伙。他说,叙利亚将于明年2月或3月举行议会选举。
巴沙尔告诉定于20日出版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面对外部干涉,他“当然”做好战斗至死的准备,“毫无疑问,绝对会这样”。
他指责阿拉伯国家联盟为西方军事干预制造借口,重申类似针对叙利亚的举动将引发中东地区“地震”。“如果他们有逻辑头脑、明事理、知现实,他们不会那么做,因为反弹将非常强烈。军事干涉将使这一地区整体陷入动荡,所有国家将受影响。”
巴沙尔说:“这表明阿拉伯内部出现问题,从而给西方国家军事干涉叙利亚制造借口。”他补充说,“无法接受”阿盟中止叙利亚的阿盟成员国资格。
美国、英国、法国等继续施压叙利亚政府。英国甚至放言,外交大臣威廉·黑格下周将会晤在伦敦的叙利亚反对派代表。
“冲突将继续,迫使叙利亚屈服的(外部)压力将继续,”巴沙尔说,“我保证,叙利亚不会屈服,将继续反抗施加给它的压力。”
政府媒体政策失误导致谣言满世界飞
新闻分析
在CNN、BBC、半岛电视台的描述下,如今的叙利亚几乎是混乱和失踪的代名词,每天都是反政府游行和政府屠杀示威者的消息,甚至已经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
然而,记者三天来在大马士革街头调查发现,完全感受不到西方媒体描述的紧张局势。大马士革居民生活平静如往常,公园里的人在悠闲地晒太阳;咖啡店里,三五人围坐在一起,要么打打扑克牌,要么聊天吸水烟,而且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大马士革的安全警戒水平也保持在以前的标准,除了在政府大楼和军事设施外,几乎看不到任何武装士兵,街头的交警数量甚至都超过武装士兵。
西方媒体描述的叙利亚,与记者亲眼看到的大马士革现状,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叙利亚?目前局势紧张的叙利亚城市包括霍姆斯、哈马、德拉,或许大马士革的平静无法代表整个叙利亚的平静。但是西方媒体对大马士革的平静却“选择性失明”,对大马士革街头上声势浩大的声援巴沙尔总统的游行,却总以吝啬的篇幅报道。
除了感慨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叙利亚政府也应该反思和检讨自己的媒体政策。如取消对记者的各种限制,让记者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叙利亚,打碎反对派制造的各种谣言,对执政当局来说应该是件好事。
反对派发布的“火箭弹炮轰大马士革执政党总部”这条消息,无疑就是最好的例证。身在贝鲁特或者伊斯坦布尔的西方记者们,通过各大国际通讯社将这条消息传遍全世界,叙政府却没有第一时间有效地辟谣,而这又会被外界视为“政府封锁消息”的表现。
大马士革不等于叙利亚。为了感受一个更真实的叙利亚,广州日报记者也将在未来几天尝试前往局势最紧张的霍姆斯、哈马、德拉等城市,为读者发来第一手的真实消息。
卡扎菲与阿萨德二者的同与不同
记者观察
在利比亚执政了42年的卡扎菲倒台毙命后,外界开始将叙利亚描述成“第二个利比亚”。两国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卡扎菲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阿萨德父子两人统治叙利亚也有41年了。
刚刚从利比亚转战叙利亚的本报记者,对此也有着切身感受。无论是叙利亚还是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都发现个人崇拜的影子。在大马士革和的黎波里街头,我们都能看到卡扎菲和阿萨德的海报照片,唯一不同的是尺寸。
两国的货币,你也都能看到领袖的头像。在利比亚第纳尔上,1元和50元第纳尔的纸币上,卡扎菲的头像都跃然纸上。
而叙利亚的货币只有1000元面额的叙利亚镑上印有已故总统哈菲兹的头像,现任总统巴沙尔则“不见踪影”。
如卡扎菲的大儿子控制着利比亚国家通讯业一样,叙利亚的两家大型通讯公司叙利亚电讯和MTN电讯也都分别被巴沙尔总统的家人掌控。大马士革居民抱怨说,他们手机的本地通话费每分钟约合人民币1元左右。
不过大马士革的城市基础建设要远超的黎波里,相对完善的城市规划设计,这也是大马士革居民满意的地方。“我们叙利亚没有利比亚那样丰富的石油储备,但我们能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社会红利,这是利比亚老百姓享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