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正文

迈向更美好的蓝色未来

http://www.lywxww.com  2012-07-23 09:15:49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本报讯 (本报记者) 本报7月16日起在《记者八闽行》专栏推出“福建海岸线”大型系列报道,至今已刊出5篇长篇述评,展现福州、厦门、宁德、莆田、泉州发展海洋经济的生动场景。报道在读者中激起热烈反响,大家认为,报道气势恢宏,对福建经略海洋和各地发展海洋经济做了深度解析,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和思考海洋经济对我省和各地发展的重要性。我省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成效显著,令人振奋;未来,“蓝色福建”将更加美好。大家表示,要进一步融入海洋经济发展大潮,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更大贡献。

  “看了系列报道,感觉有气势、有深度,让我们更加理解了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福州罗源湾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永刚说,作为建设“海上福州”的北翼,罗源湾开发区将发挥天然深水良港和腹地资源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打造近千亿级冶金产业;实施“三群联动”,加快建设滨海新城,促进产业与城市发展协调共进。

  福州市江镜华侨农场场长林道标表示,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给农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福州已在当地规划建设23平方公里的闽台(福州)海洋经济产业园。农场将科学规划,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海洋三所产业处处长张林看了报道,非常感慨。他认为,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紧紧抓住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重大机遇,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为福建发展的战略重点抓紧、抓好、抓实。“我能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他说。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处处长林瑞才表示,报道对厦门海洋科技未来的发展规划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未来的厦门,将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以及海峡西岸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区、闽台海洋产业对接集中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这些定位,在给予厦门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厦门蓝色经济变革之路会日益宽广。

  福鼎市前岐镇党委书记曾庆游说,当前我省海洋事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海洋开发活动正朝着“有序、有度、有偿”方向迈进。前岐镇将把握海西建设和环三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主动接纳福鼎城市建设“东扩南移面海”的辐射,努力建设海西东北翼新兴的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和生态优美的综合性滨海新城镇。

  作为例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闽威实业集团出现在报道中。集团董事长方秀说,看到报道后,对海洋经济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与发达国家相比,福鼎鲈鱼产业化水平还不高,规模也不够大,迫切需要政府通过“抓龙头、铸链条”,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并有重点、有计划地推动上市;鼓励龙头企业向海洋药物、功能食品和海洋化工等领域延伸,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带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玉鹏认为,湄洲湾北岸发展临港产业区位优势独特。开发区将完善服务重大项目的工作机制,确保服务到位、进度到点,营造更优质的服务环境。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庄永辉说,湄洲岛将以妈祖文化为载体,加大投入,打造文化名岛。在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加紧打造“天妃故里”、妈祖影视、妈祖信俗博物馆、闽峡书院等妈祖文化工程,促进海峡两岸民间交流。

  泉州经贸委干部肖旭伟表示,泉州是海洋经济大市。改革开放以来,依托港口优势,泉州人直面大海,创造了发达的海洋经济,生意做到了全球。《福建日报》的报道将泉州人的海洋情怀展露无遗,是泉州人发展海洋经济的生动注释。

  “我是从事海产品生意的,对海洋有着特殊的情怀。”泉州伟创公司总经理林少立说,海洋经济是蓝色经济。未来,有着大海般胸襟的泉州人,应该继续开拓,以更大的气魄面向大海,创造新辉煌。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