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正文

罗源:养猪不如种菇 产业转型见成效

http://www.lywxww.com  2011-03-24 11:39:08   来源:罗源新闻网  【字号

    

花菇大棚

花菇长势喜人

     本报讯 (郑秀杰 陈丹 刘其燚19日上午,在罗源县霍口乡岐峰村岐峰山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花菇大棚里,笔者看到,菇房内一层层外观鲜丽的花菇长势喜人。几个菇农正忙着采摘,并熟练地将花菇轻轻地放到筐内,随即一筐筐包装好的花菇被搬到益升公司前来收购的卡车上,然后再运到福州各大超市销售。该合作社成员的负责人肖祥院说:“今年花菇产量好效益高,每公斤均价可达到7元,目前已采摘三批了,下面还可以再采摘两批,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如今,在霍口乡像肖祥院一样品尝到丰收喜悦的菇农随处可见,种菇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

     据悉,霍口乡东元亭和岐峰这两个村位于敖江支流飞水溪上游,与晋安区日溪乡接壤,溪水直流而下5公里就是福州饮用水源——北湖水库,当地农民历来以养猪为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霍口乡自2000年被列入“饮用水源”保护区以来,当地政府就积极开展猪舍拆除工作,到20103月份,该乡已全面淡出养猪的历史。为帮助当地农民转产转业,罗源县在充分调研和结合当地实际的基础上,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技术服务”等有效措施,专门成立转产转业工作小组,推行“专业合作社+散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当地农民从传统养殖业转向种植乌龙茶、油茶、食用菌等新兴农业。去年三月份,县里立即组织当地群众到江西新余、福建闽清、古田等地考察学习食用菌种植新技术,并在霍口乡畲家山庄举办了一期食用菌生产培训班,同时还聘请了食用菌生产专家到各村居进行技术指导和如何订购优质种子与购买专业高压炉等服务项目,然后以生产规模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企业化为目标,在全乡大力发展食用菌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推广,有力促进了当地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

    “过去养猪整个村庄‘臭气熏天’,河流黑如墨汁,垃圾随处可见。如今小溪清澈见底,空气清新怡人。养猪不如种菇,特别是种植花菇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岐峰山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之一肖国水说。

     据了解,岐峰山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去年5月份,由当地昔日的63户“猪倌”参与合作,总投资260万元,在村里开辟了一个面积达40亩的基地,搭建178个培育棚以发展170万袋食用菌项目。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采摘花菇到目前,公司已累积资金达600多万元。肖国水介绍说,由于当地种植的花菇大而干燥,口味好,且存放时间可达15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公司近日正忙着备料扩大生产规模,准备种植花菇、茶树菇、黑木耳300万袋,按每袋2元成本价算,今年底公司将有1000多万元的纯收益。同时,该合作社正建立研发中心,通过技术改进,实现全年化生产,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花菇供应。该公司还为村里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每个员工月工资可达到2000元。

     “种菇效益好有奔头,比养猪挣得多,况且去年政府还为我们菇农每袋食用菌补贴0.6元。现在村里再也没有人想养猪了。”一位菇农这样告诉笔者。

      在岐峰山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功种植的引领下,今年,岐峰村的100多个昔日“猪倌”也纷纷效仿当起了“菇农。”春节刚过,他们就到基地来“取经”并订购菌种30万袋,合作社也派出技术人员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此外,毗邻的东元亭村以肖尚春为首的20户农民今年也通过集资200多万元,他们效仿岐峰山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模式成立农业专门合作社,准备种植食用菌150多万袋。其他村民也以“散户”的形式纷纷加入种菇的队伍,食用菌种植的热潮正在霍口乡风生水起。

     据罗源县食用菌协会的负责人介绍,今年霍口乡种植食用菌将达到1000万袋,实现产值9000万元以上,届时,将与秀珍菇产业一道,成为罗源县农业经济发展中竞相开放的两朵奇葩。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