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正文

福州“两翼齐飞”促经济转型 形成多个特色商圈

http://www.lywxww.com  2010-11-30 09:37:44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期间,福州经济发展年年提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5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7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8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今年1月至10月,福州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2314.87亿元,比增14.5%,若考虑“五大战役”的加速作用,再按上半年15.8%的增长速度来测算,今年我市GDP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工业:

  从一业独大到百花齐放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总体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现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3000家,工业产值从初期的1860亿元,到今年有望达到4700亿元,年均增长20.4%。

  2006至2009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4.7%,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0%左右,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凸出。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多,规模和实力也大幅增强。至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中产值2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即福建捷联电子公司,其液晶显示器产量全球第一;5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有东南汽车、华映显示科技、华冠光电等;10亿元以上企业57家,其中福耀集团汽车玻璃产量全国第一;1亿元以上企业602家,完成产值29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2.2%。

  此外,我市的工业产业结构从原来电子行业“一业独大”的局面转变为由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构成的“三足鼎立”局面。2009年机械制造行业完成产值67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8.6%;纺织服装行业完成产值6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7.3%;电子行业完成产值5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6.2%;电力能源行业完成产值3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8.7%;冶金行业完成产值3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8.5%。

  截至200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2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5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4%。全市共有陶瓷、塑胶、模具、水产品深加工、机电装备与自动化等23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覆盖我市支柱或重点产业的60%,已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2家。星网锐捷、新大陆科技集团跻身全国“创新型企业”之列,福建上润等21家企业列入首批“福建省创新型企业”,福晶科技、福耀玻璃列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福大自动化等4家企业入选2009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绩都是在节能资源能源的情况下取得的,预计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可下降到0.635吨标准煤/万元,可以全面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3%的目标任务。

 

  港口:

  两翼齐飞发展“蓝色经济”

  “以港兴市、拓展南北两翼”,“十一五”期间,福州南北两翼发展迅速。如今,福州新港船舶修造产业集群、电力能源产业集群、冶金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型,福州已初步形成两翼齐飞的临港工业发展布局,“蓝海战略”又翻开新的篇章。

  依靠港口经济的辐射和带动,目前,位于福州南北两翼的福清和长乐、连江和罗源工业实力得到了强劲增长。据统计,4县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对福州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0%以上,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拉升力量。而随着今年我市“五大战役”的强力推进,“两翼”已成为项目建设的大战场,可门作业区10号、11号泊位,扩能5万平方米的堆场已建成;南方石化高等级沥青项目、冠海大型修船基地等项目也加快了前期工作,力争近期开工。

  福清江阴半岛是福州的“南翼”,正在谱写“蓝色经济”发展传奇,将成为一个集大型国际深水枢纽港、大型现代物流中心和临港产业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区,成为推动福州工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投资2.9亿元启建、年设计货物吞吐能力为90万吨的港区10#泊位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已先后吸引投资百亿的中国化工CPP项目、投资90亿元的中国软包装集团上游产品聚丙烯项目、总投资34.37亿元的东南电化烧碱—TDI—PVC联产装置等项目的落地。

  位于“北翼”的罗源湾,3座在建船坞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建成后它们将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船坞之一。亿鑫钢铁、德盛镍业、宇星彩板、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等投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项目纷纷入驻园区,船舶、冶金、建材、能源等在内的七大临港产业集群雏形初显。
   
  商贸:

  全市形成多个特色商圈

  构建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 2006年~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2%;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8.64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2010年1月~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6.93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21.4%。

  我市流通领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流通龙头企业,2009年全市亿元以上销售企业121家,其中5亿以上销售企业31家。2010年,福州市被商务部批准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数据显示,我市物流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全市有6家企业上榜中国物流企业百强,有物流5A级企业1家,4A级物流企业6家,3A级物流企业6家,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福州市是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的城市,在2008年、2009年中国国际物流节上,福州市荣膺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

  商业布局方面,以传统东街口商圈为核心的高端品质消费商业区、以三坊七巷为核心的旅游文化特色商业区和以青春时尚的现代购物及餐饮休闲娱乐为主的五一广场商业区、宝龙广场等一批特色街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的商业区域。

  商贸重点建设项目中,海峡(南通)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海峡(马尾)水产品交易中心、海峡会展中心等省、市级商贸重点建设项目相继竣工并营业。2010年竣工、在建、开工和计划建设的商贸重点项目36项,项目总投资537.17亿元,其中2010年计划投资75.65亿元,至11月上旬实际完成投资74.41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8.36%。

  我市会展规模逐年扩大,“十一五”期间举办全国性展会40多场,累计接待海内外参展参会代表近3000万人次,展会内外贸易成交金额700多亿元。2006年~2009年,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福州温泉会展中心与福州金山展览城3个展馆,共举办684场展览,展会收入连续3年增幅均在20%以上。今年,我市已举办全国性会展13场,其中香港时尚购物展吸引了近30万市民前来观展、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创造了观展人数和参展规模的历年之最。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第六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活动,助推了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了20多个服务行业的市场消费,带动了广告、住宿、餐饮、旅游、通讯、购物、交通、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福州晚报记者 陈鹤  叶松)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