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罗源文学 >> 正文

罗源姓氏

http://www.lywxww.com  2010-11-25 12:12:4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作者  谢飞峰

  道光《新修罗源县志》称:“罗之先为场,为镇,土著为罗、元、卓、丁、周、欧、陈七姓,余皆定县始迁。”同书记载道光九年(1829)二月在今起步镇沈厝村后山(地名谢家垅)曾发掘深藏地下之墓一座,墓旁巻砖有“维大唐总章二年十月四日谢冢”十三字。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即有谢姓定居罗源。旧志所载七姓,今元姓已消失,另六姓经考查其世系谱牒无一为建场、建镇(861年)前定居罗源,溯其源多与河南固始县及王潮兄弟有关,原有土著姓氏下落不明。

  罗源游姓:1988年全县有游姓4143人,主要居于洪洋、凤山、松山、碧里等乡镇。

  游姓始祖游天寿,南宋末年从江西吉水县入居罗源县碧里禀尾。后代子孙分支县城,再从县城分支迁居洪洋乡、中房乡半墩、松山乡大获及西兰乡寿桥等地。

  罗源黄姓:为县内第三大姓,1988年有20323人,广泛分布于各乡镇,而以起步镇3414人为最多

  宋代来县定居的黄姓有:中房乡岭兜黄姓,始祖黄珠,宋建隆三年(962年)自古田县黄坂来。中房乡柏山黄姓,始祖黄润,宋元佑间(1086~1093)自古田县鹤塘乡鹤山村来。南溪黄姓,始祖黄执躬系自河南固始县入闽的邵武黄膺12世孙,宋大观二年(1108年)自古田县迁居罗源县城。起步镇长治、欧厝里、安下,白塔乡尖山、凤坂,西兰乡岭尾店、后路、黄岩、寿桥、许洋,飞竹乡上梧伺、后园,霍口乡歧峰。洪洋乡石塘、后洋,中房乡吉際、灵峰洋、乾溪、沙坂,松山乡西湾,及鉴江等地黄姓皆其分支,桥东黄姓,始祖黄惟则,古田县杉洋乡璜溪村人,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前因应试入罗原籍,居县城:中房乡满盾黄姓,始祖黄廷,宋淳熙二年(1175年)从古田县鹤塘迁来。皇万黄姓远祖于宋代从古田县鹤塘迁居县境黄家湾,明初,黄宗兴从黄家湾迁居皇万。白塔乡祥楼黄姓,始祖黄尔达湖北安陆县人,宋徳佑年间(1275年)从永嘉县令任上致仕,隐居祥楼。

 

  明清时期来县定居的黄姓有:飞竹乡仓前黄姓,始祖黄长源,明初自古田县鹤塘迁入县内斌溪,明万历元年(1573年)黄应辉、黄应贤移居仓前;松山乡歧后黄姓,始祖黄天禄,明戌化间(1465~1487年)自宁德县霍童村迁来;起步镇高洋、起步街等处黄姓都源自歧后;飞竹乡秀岭黄姓,始祖黄能增,清光绪22年(1896)自古田县善德院迁来

  罗源萧姓:1988年县内有萧姓人口3195人,罗源县内萧姓主要分布于霍口、西兰、中房等乡。

  霍口乡萧姓,始祖将乐县人萧金柱,于永乐二年(1404年)因军屯安家歧峰,其八世孙世连于明末清初分迁山垄塆,雍正年间(1723~1725年)萧宗县又从歧峰迁居飞竹洋鸡心石。飞竹乡西禄萧姓,始祖萧回,明代从古田县牛头岭迁入。中房乡王沙萧姓,始祖萧实夫,明代从龙岩县迁来

  罗源陈姓:陈为县内第一大姓,1988年有29087人,分布遍及全县,以中房乡聚居4690人为最多。

  陈姓支系纷繁,各支来县定居时间不同。于唐末五代时期入居的有中房乡曹弯陈姓(始祖陈苏)和凤坂乡七步陈姓(始祖陈巢云),始祖皆于唐中和五年(885年)自河南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

  宋代入居的有洪洋乡洋中陈姓先世不知何时自宁德县陈山下迁居县内潮格村。宋乾道元年(1165年)陈文兴移居洋中;中房村、松洋村陈氏皆其分支。起步镇兰田陈姓,始祖陈蓝田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自宁德县陈山下迁入;飞竹乡大善陈姓,始祖陈绵于南宋政和元年(1111年)自县内潘洋迁来,居潘洋时世系不可考。

  元代入居的有碧里乡碧里陈姓、中房乡沙坂陈姓(两陈都来自宁德县陈山下村)、西兰乡岭头陈氏(先世居霍口,年代不可考)。

 

  明代入居的有霍口乡香岭陈姓,始祖陈德,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古田县城迁入;清溪境(中房乡下大洋)陈姓,始祖陈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自宁德县陈山下迁入;白塔乡百丈陈姓,始祖陈亚伴浙江湖州长兴县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来县屯田;起步镇杭山陈姓,始祖陈景文,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自宁德县西乡迁来;县城司前陈姓,始祖陈信,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因经商定居于此;中房乡深坑陈姓,始祖陈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自古田县大甲乡漈下村迁来;松山乡泥田陈姓,先世居罗源,后迁福安县,明嘉靖四年(1525年)又迁回;碧里乡梅花陈氏,始祖陈春荣从长乐县梅花村迁入。

  清代入居的有县城假山里陈姓,始祖陈公元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自侯官县甘蔗乡来。

  来县年代不清的有西兰乡坑里陈姓(自宁德陈山下来,今传32世)、松山乡迹头陈姓(始祖陈伯玉,河南人,今传25世)、松山乡渡头陈姓(自莆田县磹头乡来,今传27世)、飞竹乡潘洋陈姓(始祖陈克明自福清县平北里扬门境来,今传16世)。

  罗源林姓:林,为县内第二大姓,1988年有27961人,分居各乡镇,人数以松山乡为最多。

  林姓在宋代入居罗源的有中房乡林家林姓,宋元祐三年(1088年)林和自宁德县白鹤钩鱼岭迁居县境河阳井陇头,明洪武四年(1371年)林宗保析居林家;起步镇南山、杭山、中房乡马趾洋林姓,始祖林敬发,宋绍圣二年(1095年)自古田县杉洋乡梨洋村迁来,先卜居红袍里,其后子孙分居以上各地;白塔乡凤坂林姓,宋嘉定五年(1212年)由古田来县定居后坑,明初迁居凤坂。元代入居的有松山乡渡头禹步和巽屿林姓,始祖林长枝,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从莆田县尊贤里北螺村来,初居今白塔乡浿溪等地,其长子次子后来分别定居渡头、巽屿,外洋林姓是巽屿林的分支。明代入居的有县城井巷林姓,始祖林荣轩,明万历间(1573~1619年)从莆田涵江来县经商;飞竹乡潘洋廷洋林姓,始祖林萱茂自古田县来;鉴江林姓,始祖林斯齐,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自霞浦县会洋村来。清代入居的有碧里乡新澳林姓,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林嘉哲自福清县海口乡来;飞竹乡西禄林姓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国节自古田县亭坂来。

 

  来县年代不明的有:中房乡沙坂林姓(始祖林文玄从古田县杉洋乡梨园村来,今传23世);洪洋乡洪洋、阮塆、篙尾、皇万,起步镇南山、后坂,飞竹乡下庄等林姓皆源于沙坂;飞竹乡溪坪、外坂林姓(始祖白眉、红眉兄弟从古田县三十七都林洋村来,分别卜居溪坪、外坂,今溪坪传21世,外坂传25世);起步镇港头林姓(始祖林克安自宁德县飞鸾乡梅溪村来,今传25世);洪洋乡漳溪、曹营林姓(先世钟氏系畲族从江西吉水县定居漳溪,四世时招赘汉人林子荣为婿,改姓“钟林”,到第九世分支曹营,再改林姓。今漳溪传17世)。

  罗源张姓:1988年全县张姓人口10061人,主要聚居于中房、白塔、霍口、碧里、西兰、凤山等乡镇。

  张姓于宋代入居县境的有:西兰乡上洋张姓,原籍兴化府下南八角井,北宋时迁居县城后张街,宋天圣至嘉祐间(1023~1063年)子孙分迁西兰乡后路村和白塔乡满洋,至明代有张惟新者迁居上洋;中房乡叠石张姓,宋咸淳间(1265~1274年)后张街张姓后裔宗岱定居叠石,下湖村谷洋里张姓源出于此。明代入居的有霍口乡南墘张姓,始祖张发达,明成化二年(1466年)自屏南熙岭迁来;飞竹乡洋头张姓,始祖张亮明,嘉靖五年(1526年)自屏南县重石迁来。清代入居的有霍口乡佳湖张姓,始祖张国风,清乾隆间(1736~1795年)自侯官县凌云洋迁来。来县年代不明的有白塔乡岭顶张姓从福州北门九彩园迁来,今传26世。半山、排连湾、水鼓、白塔、新亭等处张姓皆源于此;碧里乡廪头张姓始祖张承孝自连江县马鼻迁入,今传21世。

  罗源卓姓:1988年县内卓姓有3136人,县内卓姓74%居住在中房乡

  罗源卓姓始祖卓洛于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年)从福州鼓山下移居中房乡满盾村,子孙繁衍已历44世,中房柏山、凤山管柄、霍口乡洋头里等地卓姓均为其分支。除柏山卓姓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分迁外,其余两支分迁年代不祥。

 
  罗源周姓:1988年县内周姓有3000人。霍口乡香岭周姓和碧里乡禀尾周姓两支最早入居罗源。香岭周姓始祖周售,于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从宁德县陈山下迁来,先居西兰乡薛洋,后移居香岭,今黄鹤、船头、罗溪等地周姓皆其分支。禀尾周氏始祖周则坚亦在宋代从宁德西乡迁来,其子孙后来繁衍至前洋、县城、鉴江、下楼、石鳖、梅花、新澳、吉壁等地。起步和洋北周姓迁入县境历史不长。起步周姓始祖周尔,清咸丰(1851~1861)从同安县郊岩乡迁居起步街。洋北周姓始祖周玉村,光绪年间(1875~1908年)从古田县甲竹乡材溪村迁来

  罗源王姓:1988年县内王姓有3079人,祖先于明代入居的有:飞竹乡刘洋王姓,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王篆官从同安县迁居飞竹青石崎,其后子孙繁衍至县城、起步田后壁、进山等地;县城后张王姓,从福州入居学前洋;洪洋乡大目王姓,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新兴自江西吉水县岩头乡迁来;另一支王姓来县年代不详,其始祖王朝祚从连江县安德里迁居罗源(村名不详),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17世孙赓德定居鉴江下刘里。

  罗源于姓:1988年全县有于姓3483人。

  松山乡北山村为县于姓发祥地。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有一姓于名钱(来处不详)入赘北山村邓家,为北山于姓始祖。其后子孙分出两支:一支于明代迁起步镇洋北(始祖于世显),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又从洋北分支至洪洋乡厝坪(始祖于邦清);另一支迁县城,年代不详,已传20世。

  罗源谢姓:1988年全县谢姓3622人,主要分布霍口、飞竹、碧里、西兰等乡。

  罗源谢姓主要由古田县迁入,部分从连江移居。来自古田的有:飞竹乡大善谢姓远祖十郎从杉洋乡入居罗源园里水沟深坑,年代不详,四世孙宗政迁大善,为大善谢姓始祖,宗政,明洪武间尚在世;飞竹乡西禄谢姓始祖亦名十郎,从杉洋迁来,年代不详,今传25世;霍口乡琅坑谢姓,始祖伯桐,清康熙元年(1662年)从杉洋岭里迁来。来自连江县的有:松山乡山大获谢姓始祖天宇从蓼洋后垄村迁来,年代不详,今传16世;飞竹洋谢姓,从布政坪村迁入,年代不详,今传9世。

 

  罗源尤姓:1988年,全县有尤姓4450人,其中77%聚居鉴江镇。

  罗源县尤姓始祖尤宜中,江苏无锡人,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任罗源县尉,居于与宁德交界的油车岭。明洪武初年,子孙移居鉴江,其后又分支县城、起步等地。

  罗源叶姓:1988年罗源县有叶姓5608人,主要分布在起步、飞竹、松山3乡镇。

  叶姓于宋代入居罗源的有两支:松山乡北山叶姓,始祖叶朝凤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由浙江平阳迁来,后分支居起步洋北;飞竹乡大湖叶姓,始祖叶景祯于庆元六年(1200年)从古田县盖竹迁居县境,后园、丰余、霍口街叶姓皆其分支。

  入居年代不明的有起步镇港头、护国西山叶姓,其始祖都来自浙江金华。桂林村叶姓是西山叶氏的分支。

  罗源李姓:1988年全县李姓有6378人,主要居住在飞竹、中房、西兰、霍口等乡。

  李姓一来自古田县杉洋乡,一来自长泰县。来自古田杉洋乡者有飞竹新洋李姓,始祖李琼,明洪武间(1368~1398年)迁入;霍口东宅李姓,始祖李仁元,杉洋李12世孙;中房上宅李姓,始祖李世昌,杉洋李20世孙;马趾洋李姓,始祖李晏,杉洋李23世孙;洪洋穴里李姓,始祖李易俊,杉洋李28世孙。来自长泰县的是西兰乡后路院前里李姓,始祖李佛生,明代自长泰领兵北上,止于院前,今传21世;上、下洋柄李姓是其分支。

  罗源吴姓:1988年,全县有吴姓7129人,主要分布在碧里、白塔、松山、起步、凤山等乡镇。

  县内吴姓共7支,其中能确定入居时间的有飞竹丰余吴姓于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自古田县吴佳洋迁来;鉴江镇吴姓(郡望渤海),始祖吴新才,浙江绍兴人,元末入居,碧里乡廪尾、牛路乾、西洋,松山乡新村下、起步镇蒋店及县城等地吴姓是其分支;白塔乡百丈吴姓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从古田县杉洋村迁入;鉴江镇吴姓(郡望延陵),清光绪年间吴珠修从连江县东塘乡迁来,已传5世。

 

  来县年代不明的有碧里乡溪边吴姓,从安徽凤阳铁井栏三里街来;玉莲盘吴姓,从连江县马鼻来,已传12世;白塔乡北兴(北坑)吴姓,始祖吴三郎从连江县东塘乡来,已传24世,子孙分迁甘垄里、新厝,再分迁长基、渡头下埭。

  罗源蓝姓:蓝为畲族姓氏。于唐至清代入迁,已知有起步浿头、庭洋坂、曹垄,霍口南峰,白塔大项、梅洋、七步、南坂、梅竹塆,松山上土港、前房等12支(详见《畲族篇》)。1988年全县有蓝姓7988人,起步、白塔、霍口、洪洋等乡镇为其主要聚居地。

  罗源雷姓:雷为畲族姓氏。先后于唐、明、清入迁罗源,已知有霍口龟山、溪前,飞竹杞坑,西兰石壁下、陈洋,白塔双元里、笕下,洪洋消洋、前连,起步水口洋,鉴江程家洋,碧里角里,松山牛洋军13支(详见《畲族篇》)。1988年全县有8818人,主要聚居于霍口、松山、白塔等乡。

  罗源郑姓:1988年全县有郑姓11029人,主要居住于凤山、松山、起步、白塔等乡镇。郑姓入居罗源最迟当在北宋时期,据道光《新修罗源县志》载,自崇宁二年(1103年)起县内即陆续有郑姓人高中进士,但现藏郑姓族谱溯源最早的只到元代,宋代郑氏入县情况不详。

  元代入居罗源的郑姓有:凤山镇岐阳郑姓,始祖郑德山约在元泰定三年(1326年)从连江县溪东村迁来,今起步镇长治、兰田、西山、沈厝,白塔乡九溪,鉴江镇东门外,碧里乡东洋等处郑氏皆其分支;飞竹乡刘洋郑姓,始祖郑广本,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从宁德县古坪山后入居县境东山,明景泰三年(1452年)郑子仁从东山迁刘洋。明代入居的有凤山镇竹兜郑姓,始祖郑师芹,明崇祯间(1628~1644年)自福州迁来;碧里乡西洋郑姓、起步镇横路郑姓都来自长乐县,年代不详;中房乡东山郑姓,始祖郑明端从屏南县岱溪乡黄溪村迁入;中房乡深坑郑姓,始祖郑仙从东山村迁来;松山乡岐头郑姓,始祖郑登,明正统间(1436~1449年)自长乐县仙岐乡迁来,禹步、吕洞、县城诸郑源此。清代入居的有“龙台郑”,始祖郑运瑞,清道光间(1821~1850年)自长乐迁居县城东门外;“龙田郑”自长乐古槐乡来,年代稍迟于“龙台郑”,亦居东门外;鹤屿郑姓,始祖郑孟裔,清乾隆间(1736~1795年)从长乐坦庄乡迁来。来县年代不明的有白塔乡石鳖郑姓,自连江县东湖村迁入,今传23世。

  作者:Cockroach

【责任编辑:崔莹莹】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