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热点头条 >> 正文

罗源驻村日记制度系列报道三:一本本都是农村致富经

http://www.lywxww.com  2012-05-18 10:45:35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记者 陈滨峰 朱榕

  “梧峰茶厂现有茶园面积300多亩,可采摘面积50多亩,主要生产红尖子红茶和金观音,去年生产出第一批茶叶。目前制茶工厂已经按照QS认证标准进行改造,申请材料上报了半年多,还没批下来。茶叶不能面市,势必影响茶农利润。今天马上会同县农业局雷局长、高级农艺师月平商议,请县农业局出面,协调省市质监局,找出问题症结……”

  ——罗源飞竹镇驻村干部林华

  飞竹镇梧峰茶厂的老板黄忠咪最近喜上眉梢,茶厂生产的“红尖子”红茶顺利通过QS认证,这意味着红茶获得“身份证”,将有机会摆上超市货架。“之前,我们的茶叶都是低价卖到安溪,1公斤才200多元,以后进超市价格起码翻一番!县里鼓励发展特色农业,1亩茶田还有1000元的补贴,300亩茶园一年就是30万。”坐拥着“聚宝盆”,憨厚的黄忠咪笑眯了眼。

  黄忠咪说,茶厂有了品牌茶,多亏驻点帮扶的飞竹镇镇长林华。“他替我申请惠农资金,茶厂借机更新制茶设备,扩大规模。为了茶厂有自己的品牌,他还多次帮我联系省市质监和农业部门……”

  接到红茶顺利通过QS认证的报喜,林华特意绕到黄忠咪的茶园。讨论着茶事,两人的心里都跟喝了蜜一样甜。

  在飞竹镇,跟林华一样携带驻村日记,深入乡镇农企帮扶的干部还有20多人。

  飞竹镇的传统产业是畜禽养殖和石材加工,在福州二水源保护令的背景下,飞竹镇不得不开始痛苦的转型。为发展新的特色农业,镇干部每人固定对接一到两家,帮扶全镇农业企业。

  目前,飞竹镇建成茶园基地1600亩,有2家茶企通过QS认证,自创“罗川七境”、“红尖子”等品牌茶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如何鼓励村民转变思路、种植经济作物?怎样改变落后面貌,念活“致富经”?村集体经济如何壮大?在田间地头,在农户饭桌,在一次次村民会议上,驻村干部用心和农民“交朋友”,用笔头记录着关于农村发展的点点滴滴。

  在每月的乡镇驻村工作分析会上,驻村干部一边翻阅日记,将村子发展的难题摆上桌面,一边集思广益,交流“发展经”。各乡镇还将问题整理归类,连同办理结果一并归档,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驻村日记,就是要逼着我们走出机关,进村入户,通过走访更清楚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三农’。驻村不驻村,确实不一样。”白塔乡应德村驻村干部杨爱玲说。

  驻村前,杨爱玲是白塔乡的组织干事,常年坐办公室,不怎么和人打交道。驻村头几天,她连日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农业生产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千头万绪总结起来都是一个“钱”字,看着日记本上密密麻麻的问题,杨爱玲失眠了。“一开始去申请资金也很不好意思,每个部门都有难处,但想到村民期盼的眼神,我只能硬着头皮上。”性格内向的杨爱玲像变了个人,把没用的“面子”抛掉,和村支书刘国忠到处“化缘”。去年,70万元的农田水利补助资金落到应德村,5个总长4000多米的小水利工程同时开工。今年开春,经杨爱玲建议,白塔乡又出资在应德村远里自然村原有的土渠上修筑了一条水泥渠,在塘下自然村修了一座抽水泵房,彻底解决了应德村灌溉难的问题。“土渠会长草,把灌溉渠堵住,往年每到这个时节都要到地里锄草。村干部替我们想得很周到,建了水泥渠,省下不少事。”站在自家的农田里,村民胡建中满意地看着崭新的水泥渠。渠,省下不少事。”站在自家的农田里,村民胡建中满意地看着崭新的水泥渠。

  翻看驻村日记里的“成绩单”,杨爱玲呵呵一乐,“没想到自己也这么能干。”村里老人也竖起大拇指:“这一任村干部不错,巾帼不让须眉,做的事大家都看得见!”“发现问题当场记下,心里想着有件事没解决,肩上就多了一种责任感。”凤城镇苏区村的驻村干部陈立云说,驻村日记就是一本账簿,记着村里发展的一笔笔“欠债”。

  苏区村是一个从山上“飞”下来的村庄。10多年前,苏区村为苏区水库扩容让路,搬到距城关不远的山脚下。村子紧挨着的山体在暴雨天滑了几次坡,一到下雨天,山溪混合泥沙冲到街面上,无处可去的脏水肆意横流。

  凤城镇镇干部陈立云驻点苏区村,担任村支书后,开展民情大走访。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当年置换土地留下的14亩零散土地。陈立云立刻组织村民民主决议,决定把14亩土地集中起来,盖一座厂房,通过招投标出租给周边企业当仓库。春节刚过,厂房顺利出租,苏区村多了一笔每年33万元的村财收入。陈立云发动村民投工,修出排水沟和长78米、高5米的护坡,村子安全了。

  陈立云说:“通过记录驻村日记,感觉自己的作风转变了,变得更扎实,更细致,多听听群众的声音,也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对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认识更具体、思路更清晰了。”

  记者从罗源县委组织部了解到,实行驻村日记制度以来,罗源500多名干部走访了195个村居的7668户村民,收集意见建议623条,推动发展项目184个,为群众办实事597件,受益群众达15万人。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