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热点头条 >> 正文

党报十八大宣讲小分队走进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

http://www.lywxww.com  2012-12-17 08:23:5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福州新闻网

  本报十八大宣讲小分队走进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

  本期应邀嘉宾:

  游永文 罗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广电局局长

  黄一川 罗源县松山镇党委书记

  林强 罗源县社科联主席

  本期宣讲小分队成员:

  吴金垵 刘复培 朱毓松 徐小杰 任思言 谢星星 叶义斌

  福州新闻网讯 13日上午,本报十八大宣讲小分队来到位于罗源湾南岸的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向村民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介绍福州市实施“3820”工程2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革命老区基点村——北山村,是罗源县最大的建制村,全村人口顶得上罗源县四五个普通乡村人口的总和。因基层党组织有力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近几年,北山村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500元,提高到2011年的8525元,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落实到北山村,就是要大力加快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尽快推进村民共同富裕。”宣讲小分队结合罗源、北山的变化,通俗易懂地展开宣讲,激发了北山村民强烈的发展意识。“听了宣讲,我们对十八大精神有了具体的体会,就是要把日子过得更好!”北山村党总支书记于子赤把“好日子”定位为3个目标,即促进村民共同富裕、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如何推动北山村进一步加快发展?罗源县社科联主席林强建议,充分利用技术、市场等手段,养殖业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松山镇党委书记黄一川说,村“两委”班子今后要进一步践行十八大精神,抓党建、促发展,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宣讲活动为基层乡村带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罗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广电局局长游永文表示,结合罗源县正在开展的十八大宣讲活动,他们将进一步创新宣讲形式,深化宣讲内涵,让十八大精神更好地在基层生根发芽、引领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福州新闻网

村民认真聆听十八大精神宣讲。

  一个渔村的华丽转身

  走进北山村,只见山、水、田、林、路交相辉映,一幅醉人的渔村生态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昔日小渔村,是靠什么发展致富的?记者的采访由此展开。

  特色养殖带动村民致富

  “前些年,其他村民都是和我一样靠‘赶小海’和外出打工生活,现在村里发展水产养殖业,大家都富起来了,也都盖起了大房子。”北山村村民林笃佺告诉记者。

  林笃佺今年46岁,1985年参军,退伍之后回到了北山村。1994年,林笃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一开始不敢多养,只养了几亩,现在技术越来越好,养殖面积也越来越大,今年我和几个朋友投资了100多万元,合股养殖了200亩的南美白对虾。”林笃佺介绍说,今年的行情不错,收回投资成本不成问题。

  在北山村,兴盛水产养殖育苗公司算是水产养殖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于孙贡介绍,自己是北山村最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之一,早年靠养殖挖掘了第一桶金。2000年,于孙贡和几个股东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了兴盛水产养殖育苗公司,与养殖户们签订合同,向养殖户提供种苗和技术,由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这种“公司+养殖户”的模式,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保证了生产和经营,还通过技术培训等提高了品质,直接带动了农户致富。

  靠着水产养殖,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多元。目前,北山村的养殖户们在罗源湾海面上养殖了太平洋牡蛎1000多亩、大黄鱼900多万尾、白对虾1200多亩,发展了5家水产养殖企业和1家太平洋牡蛎加工厂,并成立了北山村水产养殖、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全村水产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

  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201省道穿北山村而过。在北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贾俊才的带领下,记者沿着201省道一路向东,一项项民生工程逐一呈现在眼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700米长的内河护坡。贾俊才说,村里的这条内河此前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以前一到雨季,这条内河就容易破堤,不仅农田被毁,部分村民的房屋也会被淹,苦了不少村民。 2008年4月,村里投入45.3万元修建了700米长的护坡,提高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困扰村民多年的内涝终于得以解除。

  在护坡不远处,北山村农贸市场格外引人注目。贾俊才告诉记者,2011年5月,村里建成了这个农贸市场,市场每天5点到8点营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

  沿着农贸市场继续往东走,201省道的北侧有一座3层小楼,这里就是老人活动中心大楼,“一楼是卫生所和健身房,二楼是棋牌室,三楼是农家书屋。”贾俊才说,有了这个老人活动中心,村里老人的活动场所一点不比城里人差。老人活动中心的南侧,是早在2007年就建成的北山村礼堂,贾俊才介绍,电影下乡、闽剧下乡等活动都会在礼堂举办。

 

  老有所养乐享晚年

  有人陪着聊天、吃饭,闲来无事唱唱戏、下下棋,小病小痛有人照顾……在北山村敬老院,老人们可以享受到如此舒心的晚年生活。

  为让村里的五保老人和空巢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村党总支投入80多万元,建成了700多平方米的北山敬老院。两层楼高的敬老院依傍青山绿竹而建,20间标准间可以集中供养40名老人,每个房间配有独立卫生间、热水器。同时敬老院设有娱乐活动室、餐厅、医务室,为入住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通风明亮的居住环境,让老人们养在其中、乐在其中。

  今年65岁的五保老人于世镯笑呵呵地说,以前住在旧瓦房里,台风天房子漏雨,屋里也没有电视机、热水器,现在住在敬老院,别提多幸福了!“可不是嘛,我现在每天精气神都特别好!”一旁64岁的五保老人于代朋接过话茬说,“虽然无儿无女,但我们的日子照样过得比较舒坦!”

  “我们村有20户五保老人,等他们全部入住以后,再安排村里的空巢老人来住。”北山村党总支书记于子赤告诉记者,目前已有部分五保老人住进了敬老院,其他五保老人也将陆续加入大家庭。“等大家都住进来了,我们还会安排3名管理员,专门负责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和医疗卫生,让老人们住得舒心、住得安心、住得快乐!”

  北山村简介:

  北山村位于罗源湾南岸,是罗源县最大的行政村,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1221户5145人,其中党员10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25元。北山村是罗源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村党总支被授予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福州日报记者组 文/摄)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