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热点头条 >> 正文

罗源老人心系畲语40多年 走访20多个畲语代表地

http://www.lywxww.com  2012-12-10 08:21:28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游文良现在每天只能听听广播、散散步。

  福州新闻网讯 77岁的游文良,如今每天能做的只有听广播、扶着墙壁散步,因为他的眼睛已经几乎失明。他一生都在追寻畲语和畲族的根源,为此他走遍4个省份,20余个畲语代表地,完成了畲语研究史上最全面、深入的一次调查研究。连续十几年的通宵写作、研究畲语,严重损害了他的眼睛。面对会畲语的畲民越来越少、畲语正在消亡的事实,他只能空留遗憾。

  通宵写书让他失明

  游文良家在罗源县城的一条深巷的尽头,记者按下门铃,立即就听到里面传出“来了、来了”的应答声,接着是缓慢拖着地的脚步声,过了一会儿门才打开,游文良的手举在半空中,想和记者握手,却不知该伸向哪里。他不停地解释:“眼睛不行了,看不见了,怠慢了,怠慢了。”记者赶紧和游文良握了个手,然后扶着他回到客厅坐下。

  得知记者要来,游文良早已拿出自己写的几本书,放在客厅的茶桌上,总共四本书外加一篇论文,这些就是他毕生的心血。从1995年退休之后,他就每天晚上通宵写作,想要赶紧把之前十几年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写成书,这使他原本就已经1000多度近视的眼睛不堪重负,终于从2005年开始,他的视力开始严重下降,到去年已经基本失明。医生诊断是用眼过度,眼部血管萎缩,已经难以恢复。

  按照游文良的计划,他的畲语研究才刚起了个头,他一生都想探寻畲语和畲族的源头,现在才刚发现一些线索,后面还有好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研究,还可以写四五本书,但眼睛一出问题,他什么也做不了了。与过去忙着研究和写作相比,现在的他,每天只能做两件事:听广播、扶着墙壁在走廊上散步。“我现在身体还健康,要不是眼睛不行了,还可以再搞几年研究。”这是他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兴趣爱好到专业研究

  游文良和畲语结缘于1969年,正是“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福安,在福安三中教书。福安的畲族人口比较多,他经常能听到畲语,语言学专业毕业的他对这种陌生的语言充满了好奇,就拿着当时学生用的作业本到大街上听畲民讲畲语,然后把他听到的词汇用国际音标标注起来。据他回忆,从1969年到1978年在福安的这段时间里,他记了20多本的词汇。

  游文良记国际音标非常准,只要他听过一遍畲语,标注上国际音标,他就能根据音标准确无误地把词读出来。扎实的国际音标基础使他记录收集畲语的发音、词汇成为可能,而这要归功于他在大学时打下的基础。

  1955年,游文良考上厦门大学中文系,他和其他6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去学习语言专门化,成为该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当时学生少,所以学得比较精,有些课程都是到老师家里去上课,老师边讲课边把材料拿出来给大家看。”

  在1981年之前,记录收集畲语还只是游文良的个人兴趣爱好,他并没有打算要专门从事畲语研究,但1981年在厦大召开的全国性的方言研究会让游文良改变了人生目标。

  当时游文良的大学老师黄典诚教授写信通知他去参加方言研究会,并要求一定要带一篇论文。此时的游文良已经被调到宁德师专,并担任了领导职务。由于忙于学校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专门写论文,于是他就把他记录收集的那20多本畲语的语音词汇整理了一下,写成一篇小论文应付。

  出乎游文良的意料,他这篇论文引起黄教授的兴趣,并获得称赞。黄教授鼓励游文良,要把畲语研究做下去,并做出成绩来,还向游文良指出,畲语的源头可能是古越语。黄教授的鼓励让游文良备受鼓舞,他下决心要做畲语研究,找出畲语和畲族的源头。

 

  到20多个畲语代表地调查

  此时,畲语研究在国内还不成熟,资料相当匮乏,之前学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一两个畲语代表点,并没有详细、全面的调查,连畲语的语种、系属问题都还处于争论状态。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地研究畲语,搞清楚畲语的源头和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游文良决定采用最原始的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到各个畲语代表点的畲民家中调查收集畲语的发音、词汇、语法。

  虽然怀着满腔热血,但缺时间、缺经费的现状让他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平时都有教学任务,游文良只能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调查。没有经费,游文良就自己省吃俭用攒钱。每次都要调查大半个月,游文良就住在畲民家里。因为当时畲民普遍比较贫穷,房屋很简陋,没有多余的房间来招待游文良,游文良就在猪栏边上用木板一隔,打个地铺睡觉。

  就这样,到1995年游文良退休前,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先后走遍了福建、江西、浙江、广东4个省份共20余个畲语代表地,记录了3000多个单词,完成畲语研究史上最全面的一次调查。

  与畲民结下深厚感情

  与畲民交往几十年,游文良与畲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调查,游文良都吃住在畲民家中,但畲民从不收游文良的钱。有一次,游文良实在觉得过意不去,要走时悄悄把钱放到畲民家里的火灶旁边,等到了车站的时候才告诉畲民。畲民一听说,立马跑回家,把钱拿上,又跑回车站,看到车还没开,非常高兴,喊着“老游、老游”,把钱从窗户丢给了游文良。回来以后,游文良就用这些钱买了一些土特产,邮寄给这家畲民。

  有一次去调查的时候,碰巧遇上畲民的婚礼。畲族男女是通过对歌认识,出嫁前要以歌当哭,婚礼上敬酒时也是互相对歌。当时,主人举着一碗酒唱了一首歌向游文良敬酒,游文良虽然不会唱,但他用畲语读了一首歌,现场顿时掌声雷鸣,因为这些畲民还是第一次听到汉人会他们的歌。

  与畲族的这种情感也是让游文良坚持畲语研究的重要动力。但令游文良担心的是,如今会说畲语的畲民越来越少,如果不尽早追寻出畲语的源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目前国内已经少有专门研究畲语的学者。去年,厦大一名博士生因为要写关于畲语的毕业论文,专程到罗源住了两个月,向游文良请教畲语研究的问题,这也让游文良稍感欣慰,他没有放弃对眼睛的治疗,希望能够恢复视力,继续畲语研究……

  (福州晚报记者 李俊 文/摄)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