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魅力罗源 >> 畲族风情 >> 正文

多彩民族 好客畲乡

http://www.lywxww.com  2012-03-20 11:39:39    【字号

  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丘陵山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畲族有63万人。畲族自称“山哈”。对于畲族族源,学术界尚未定论,但普遍认为广东潮州凤凰山是畲族在宋代以前时期的聚居地。

  浙江景宁畲族多为明初从福建迁来,景宁是畲族迁入浙江省的最早落脚点。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地方。

  畲汉人民由于长期交错杂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密切联系,畲族的生产生活水平与当地汉族日渐接近。只是在语言、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上,还保留有本民族的特点。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

  “廊桥”遗梦

  旧社会由于民族歧视和压迫,畲族只好实行族内婚,远房同姓同辈可嫁娶。嫁男和做两头家是畲族婚姻特色。男到女方落户,和嫁女一样,女方出给男家一定财礼,男到女家要改成女家一样的姓,嫁来的男子在家庭和村坊不受歧视。做两头家即夫妻双方家庭都参加生产,赡养两家父母,所生子女多则再分出继承两边家庭。

  婚礼的特色较多:迎亲队伍到村时,嫁方村上女性拿杉木枝栏路,表示晚上要对歌;到中堂时,嫁方请四位男子与迎亲队伍中四人相对作揖,此仪式叫“拾田螺”,表示欢迎;中餐由嫁方请迎亲队伍,媒人就坐中堂席首位,叫“落脚酒”;晚餐由娶方请嫁方亲戚朋友,舅公就坐首席,叫请“大酒”,午后,赤郎举行“借锅”仪式,赤郎端点红烛放有一刀肉和两块豆腐的米筛向灶神作揖后,用迷语念借所有的炊具,姑嫂们把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念不到就不拿出来,要全部重借。“借锅”意为娶方借嫁方炊具宴请客人。借好之后,赤郎要杀娶方家挑来的一只公鸡用以嫁方“请祖公”。杀鸡时,规定血不许滴到地上,滴一滴地上罚一碗酒,姑嫂们往往要来耍,以便好罚酒作乐;晚宴举行敬酒仪式,女歌手端来一只点一对红烛放一对酒杯的桶盘,新娘姐妹提酒壶作陪,从首席首位开始,先介绍对所敬人的称呼后,歌手再唱敬酒歌:“一双酒盏花来红,端上桌上宣(敬)××(新娘对客人称呼),宣你××食双酒,酒筵圆满结成双”。唱罢,姐妹斟满一杯酒,双手捧给客人,客人放一个红包入桶盘,接过酒一饮而尽。全部客人都要一一敬过,每人都给一个红包,这些红包钱一部份作歌手手薪,一部份分给新娘姐妹,一部份给新娘带到夫家以后用于给孩子置帽子银牌。因客人要掏红色,此仪式别称“撬蛙”。

  畲族婚礼中的“抢鸡笼”

  新郎喝拦路酒

  宴席中途嫁方女歌手起歌头找赤郎对歌,女方唱:“换脯(昨天)听讲赤郎来,姐妹双(叫)站门背,姐妹双双去修路,修条大路赤郎来”。赤郎回:“今脯寮里起身来,收拾南货(礼物)两三回,收拾南货饼搭面,担落娘洞度花栽”。起歌头后边吃边唱,酒席完毕后接着对歌,一直对到新娘快要起行。唱的有度亲歌、嫁女歌、赤郎歌、采茶歌、结成双、恩爱夫妻等,忌唱不吉利的内容。到新娘该起行前要唱“催亲歌”,最后当然也要“送歌神”。

  畲族婚礼的又一个特点是,新娘夜行嫁,卯时进夫家门。行嫁时有牛在前头踏路,意为新娘一切都要新的,牛踏过的路为新路。以往嫁妆有锄头、斗笠、棕衣、线篓、火笼等,体现了畲族妇女热爱劳动。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

  美丽动人的传说

  畲族社会中广泛流传的盘瓠神话传说,以及与此相联带的盘瓠的图腾礼仪、图腾标志、图腾禁忌等,典型地反映了畲族图腾文化的特色.

  盘瓠传说大意是:上古时,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后从耳中取出一虫,育于盘中,后变成龙犬,高辛帝赐名龙期,号称盘瓠。其时犬戎兴兵来犯,帝下诏求贤,提出:能斩番王头者以三公主嫁他为妻。龙犬揭榜后即往敌国,乘番王酒醉,咬断其头,回国献给高辛帝。高辛帝因他是犬而想悔婚。盘瓠作人语说:“将我放在金钟内,七昼夜可变成人。”盘瓠入钟六天,公主怕他饿死,打开金钟。见他身已成人形,但头未变。于是盘瓠与公主结婚。婚后,公主随盘瓠入居深山,以狩猎和山耕为生。生三子一女,长子姓盘,名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儿嫁给钟智深(亦作“字”)。

  畲族人民世代相传和歌颂始祖盘瓠的功绩。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对象。畲族先民以拟人化的手法,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为畲族的始祖。长篇叙事史诗《高皇歌》(又称《盘瓠王歌》)以朴素而深沉的民族感情追述了畲族的起源和历史,以及盘瓠不平凡的经历,它被尊为畲族的祖歌、史歌,用畲族语传唱至今。除了口耳相传外,在服饰的犬尾形状、在生活上禁杀和吃狗肉及禁说或写狗字、及绘画雕塑及音乐文学等到方面都有其图腾崇拜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彩带是否能象藏族献哈达那样起作用,确实值得研究。其他木刻、石雕、竹编等工艺品也待于人们挖掘。

  如今,像阿娘这样会编织畲族彩带的人已经不多了.

 
远山的畲歌

  蓝天、白云、绿树、畲村,畲歌随风飘荡。满路山歌,是新娘出行的嫁妆;山歌悠扬,似畲民窖藏的酒香。畲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丰富多彩的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瑰宝。

  正月立春雨水头,年乃过了是元霄,劝你细详要劳动,开山掘园做起头……

  多少世纪以来,畲民就这样唱着山歌,赶着日子迎来送走了一个一个的季节,春红夏绿,秋收冬藏,一代又一代在传唱着,古老、坚韧而悠远。在畲族聚居的村落,畲民们还保持着这种唱山歌的风俗。在山歌逐渐为多元文化覆盖的今天,传唱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山歌,已是非常可贵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了,不是节庆,不是畲乡风情景点,难得见到。

  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种主要的活动方式。过去,由于畲民被迫居住在远离城镇的穷乡僻壤,因而唱山歌就成了他们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多种社会知识以及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饭仍食饱路便上,砍柴不砍七尺长,砍柴不砍七尺五,高岩石壁挑不上”。“砍柴歌”就形象地告诉砍柴郎在高山应怎样砍柴。畲民们把唱山歌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生活劳动,以歌传言;丧葬祭祀,以歌当哭。在旧时,畲族人民在与统治者作斗争过程中,常以山歌作武器,表达对压迫者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解放后,特别是新时期,不少畲族山歌民间创作者,以歌颂党的英明领导和富民政策及时代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山歌和赞歌成为主流。“高山翠竹根连根,畲民和党心连心,满怀深情弹月琴,我唱山歌给党听”。一位老人在1999年全国五十多位知名作家当畲民活动中,面对作家,他现场造歌:我唱畲乡好风光,新旧历史来算帐;新旧历史来对比,党的领导就是强……

  公鸡上岭尾拖拖,鸭子落田食田螺,黄茅开花连山转,豇豆开花结同年。

  这不但是首传知的山歌,还是首修辞手法绝佳的诗。

  畲族山歌,与都市的喧嚣与骚动不同,她高亢而平静,安祥又和气,她总奔腾着自信与豪爽。在明丽的山光水色的映照下,有种回归自然的意味,有如晶莹的花朵,有如秋水伊人。劳动的人们,坠入情网的男女,唱着一首首山歌,那金灿灿的歌声,便顺着河谷向前滚去,田地上的稻苗和蔬菜,便迅速生长着,一大片一大片地成熟了。他们的爱情也在歌声中成熟了。“一条彩带十三行,娘妹月下穿梭忙,一梭一线一片情哩,栓住我的小哥郎——任你远去八千山”。

  山歌是畲家人的生命。“歌要唱,花要开,人有几个十八岁,人老不能转身嫩,花落不会转身开。”这是一位18岁畲妹子唱的歌。一位89岁的老人却唱:“磨子不推转不来,山歌不唱不开怀,花不逢春花不发,人不逢时难登台。”

福州新闻网

  在过去的年月里,畲村的女子都是从山歌里走来的。畲族的女子唱着山歌成长,长大成人的畲女在喜庆的唢呐中,在赤郎和赤娘的山歌对唱中,童年的孤苦、清贫转瞬就成了过去,山歌中升腾起金色的太阳,辉煌地照在畲女的心上,温暖而又吉祥。

  走在山路上,面对广袤的世界,你轻轻哼首山歌,那是美好心境溢淌出来的美,质朴、自然,你的山歌,你的心灵也融于万籁之中,飞旋于山峦之上。有时那歌声诱惑了一大群云雀儿,也不知到底是谁醉谁痴。

  蜂蝶恋花花丛行,百鸟都爱树和林。鱼儿爱着清清水,小妹爱着勤劳人。

  鹤水从山的那头流来,向河的下游奔流而去,那铮铮淙淙的畲歌也从原始的传唱中走出来,逐渐为音乐家们吸收、运用,谱成现代新民歌,成为畲族的现代艺术精华。《凤凰彩带》、《畲乡唱晚》、《荷花池头》、《畲山风》等歌舞曲目将畲族山歌与舞蹈的艺术化程度推到一个新高峰。如今,会哼唱几句山歌的人也许还不少,但能唱很多,又唱得好的人确实已很少。畲族自治县设立以后,畲乡景宁将“三月三”传统节日定格为畲乡传统风情展示日。这一日里,人人祭祀祖先、谷神,演示打草鞋、织彩带,邀请客人参加畲家婚俗活动,喝畲家酒,吃畲家饭,在噼啪作响冉冉升腾的篝火中,以歌会友、以歌传情。风趣雅致,腔调明亮娇柔的畲歌,一路都是。1994年,畲族山歌还唱到日本国,参加在福井举行的国际民间艺术节。

  有人总结说:畲家的歌很动听,像酒一样能醉人;畲家的米酒很温馨,像歌一样暖人心。还有一幅对子这样描述:野味菌珍山哈火锅,山歌米酒畲家风情。是的,在畲家,山歌、米酒不分家。

  客到畲乡来,就是好朋友,唱上一曲歌,献上一碗酒。愿这古老而美丽的唱山歌习俗永远延续下去。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

  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叫凤凰装。

  畲族妇女首饰畲语称“gie”,旧时是结婚始戴, 以后凡出门或节日时戴,死了也戴好入棺。装扮为:后脑盘发髻,发脚四周绕上黑色绉纱,头顶置银箔包的竹筒(直径约一寸,长约三寸,富者全部用银),包以红帕,竖两支银钗,形成钝角三角形,钉上八串瓷珠,瓷珠绕过绉纱以固定“gie”身,瓷珠垂过肩,每支末端栓小银牌,右耳上插一支银簪,两耳戴银耳垂。形如凤凰鸟头冠。上衣是大襟衫,长度过膝,领、袖、襟处都绣有花边,花边色彩鲜艳,花色繁多。布质,旧社会为自织麻布,现在丝绸、涤伦都有。腰扎围裙,畲语称“拦腰”,为长一尺、宽一尺五的麻布块,染青色或蓝色,镶红布拦腰头,钉上彩带。过去,男女子都一样,为裤脚镶花边的宽裤脚直统便裤。男子旧社会出门穿大襟长衫,劳动时穿大襟短衫,现在都为直襟短衫。过去,畲民上山劳动都打绑腿穿草鞋,在家穿木屐。冬天穿布袜,下雪天用棕包脚行走。花鞋,蓝布里青布面,四周绣花纹,前头做硬鼻,系红缨,女的比男的花纹多些细些,平时不穿,作寿鞋用。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常借用汉字记畲语音法手抄许多歌本。旧社会畲民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歌唱歌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生活。所以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民歌普及率较高,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

  畲族民歌七字一句,四句一首,讲究畲语押韵,不少人能即兴编唱,有的歌手对唱一两夜而不重复。唱时用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唱,平时学歌时不夹假音唱叫“平唱”。唱喜歌每个县有一种曲调,唱哀歌全民族统一一个曲调。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很少伴有动作与器乐。

  上山劳动,单人时往往以歌驱寂寞,远处有人听到,听出是年龄相仿的异性,就往往接上,发展成谈情说爱的对唱。山上常有人对歌,所以有人称畲乡是歌的海洋,故也有人把畲歌称为山歌。

  农闲时,村上来了客人,村上年龄相仿的异性就活跃起来,天一黑,众歌手到客主家门口放一鞭炮,涌入中堂起歌头:“日头落山岙里黄,太(看)见阿哥(妹)娘洞(郎洞)来,阿妹(哥)冒(无)纳(物)好招待,安晡(今晚)行来打大铺(对歌)”。如果客人是歌手,会很快对上,如果客人确无歌手,则以歌骂得他回去以后非学起来不可。若客人来了,村上无人对歌,也会被人视为此村无能。找客人对歌,村上上场唱者必须是年龄相仿的异性,客人必须是非本村出嫁者;主家如是三年丧服期内或造房竖柱时,不对歌,要对也要放别人家去对。来客对歌,主要是唱情歌,已婚者双方也不拘束,完全可假戏真演,双方都未婚则求之不得,往往唱来一个终身伴侣。

  来客对歌,一般对一整夜,半夜时主家烧点心招待所有在场者,唱到天亮时,要唱十二生肖歌以送歌神,结尾是“唠歌唠到天大光,送你歌神出外乡,唱条歌儿安香火,一年四季保安康”。对歌结束时,村上主要几个对歌者要集点钱作为“手薪”送给客人。当然唱歌来了真感情,就不是送点“手薪”了。

 

 

福州新闻网

  畲乡名茶

  喝茶,是畲民传统习惯,客人一到,或村邻来串门,都先以茶相待。一般要喝两道,有种说法:“喝一碗是无情茶”。还有一种说法:“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肚”。所以凡接过主人的茶,就要等喝了第二道才算有礼貌。景宁山区畲家,对女客还特别优待,花生、瓜子、炒豆、干菜摆一桌,围坐桌边品茶闲聊。

  畲区茶叶都是烘青,家家妇女都有一套制茶的手艺。景宁惠明寺产的茶特别有名,此地为海拔600米左右的黄泥山,常年有云雾,茶质较佳。1915年,该村畲族妇女雷成女精制了点青烘茶,送给县城的干女儿,想不到被干女儿的父亲带到杭州送到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去,得了金质一等奖。1974年开始开劈惠明茶山,现在已发展到近万亩,1980年以来,惠明茶多次评为全国名茶。惠明茶成了景宁的创汇特产。

  敕木山千亩茶园,阿娘身后是惠明寺畲族岁时节令

  畲族流行的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清明做蓬馅(蓬,一种青草,捣碎杂以粳米粉冲成胚,以芝麻赤豆作馅)吃,扫墓;端午用箬包粽吃,挂菖蒲艾叶;中秋打糯米糍粑;重阳蒸糕;过年做年糕等都一样。只是畲家年糕是用一种专用的柴灰泡出碱水,粳米用碱水炒熟再蒸,放石臼冲成团,这种年糕色黄气香质软,畲家“黄米果”,为特色食品。本民族的节日,主要是各村各自定时的祭祖活动,较流行的是三月三染乌饭祭祖先。用乌枝(一种小灌木,深秋果实如黑豆,味甜可充饥, 云和方言称从亡碎,景宁方言称山馒头)嫩叶汁杂糯米蒸饭吃。各地对吃乌饭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唐代一位畲族首领被官兵围困山上,吃乌枝渡过难关,故以染乌饭纪念;但普遍认为吃了乌饭上山劳动不怕蚂蚁咬,作为保健食品吃。现在三月三日已发展成畲族对歌节,形似广西壮族的“赶歌墟”。

  阿娘在木楼里精心配带畲族头饰

  畲族民间工艺品

  畲族民间手工艺主要是木匠的雕刻和妇女的织带、绣花,其次是竹编、石雕等。

  景宁有几位畲族木匠雕刻马腿十分精湛,刻的龙凤、人像、花草生动活泼。民国时期沙湾镇张庄村雷凤新是全县有名木匠,县内一些庙宇及财主人家房子都请他建造。现在他的手艺尚有继承人,县城一大款装修请来雕龙刻凤。

  织带是畲族农村妇女必学的手艺,小姑娘五、六岁时就跟妈妈学织带。带子径线放在桌边用三支小竹竿牵成,中间提综,一头扎身上,一头挂壁上或树上,就可坐着织。纬线为白纱。径线两边用红、绿、黄、紫等色纱,色线之内为白纱,中间用黑白相间的纱为织图案花纹之处,径线多少由所需宽窄而定,中间径线一般有五双或十三根,宽者有23根、33根、55根等。提综挑压织出文字花鸟。径纬线有丝质的也有棉质的。彩带织得粗细,是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定亲时,不论男方送什么礼物,姑娘回礼必需有自己织的彩带。女子送给朋友、情人的礼物也多为彩带。彩带作裤带、腰带、围裙带等用。以往农村男青年喜欢把刀鞘壳用火烙成花纹或刻成图像,钉上情人送的彩带,缚在身上两人的手艺就结合在一起了。故《情歌》中有首《带子歌》:“一条带儿斑了斑,丝线栏沿自己织,送给你郎缚身上,看到带子看到娘(妇女自称)”。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