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新闻 >> 国内 >> 正文

[热点冷眼]基层六问“官德”——新华网记者皖冀鲁鄂调研笔记

[热点冷眼]基层六问“官德”

http://www.lywxww.com  2013-02-27 08:44:1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编者的话:党的十八大提出,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送礼收礼成风、趣味低级生活作风败坏、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缺德”现象引发人民群众不满,污染了社会风气,也败坏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近期,新华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基层,并与多位在官德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进行对话,以期找出官德缺失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春节期间,新华网记者在安徽、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就官德问题进行调研。采访对象有来自村、县、市等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也有退休职工、私营企业主、高校教师等各行各业人士。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记者试图梳理当前一些广为诟病的官德缺失现象,找出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从而引起社会的反思。

  漫画 资料图

  村支书李经松:村官当得累,为何百姓仍不买账?>>>详细

  公务员陈成:“独善其身”则“鹤立鸡群”?>>>详细

  私营企业主徐德军:为何总是我们在买单?>>>详细

  基层干部夏南祥:是检查工作,还是游山玩水?>>>详细

  退休职工黎艳萍:干部本应是社会正气的表率,有人怎么成了反面教材?>>>详细

  高校教师徐文清:只要有本事能干事,贪几百万也能算是好官?>>>详细

  专家答“官德”:权力腐败从官员“缺德”开始

  

“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记者近期走访基层发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少数干部生活作风败坏、官气熏天、以权谋私等“缺德”“失德”问题反映突出,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方面上依然存在误区。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与多位在官员作风、干部品德测评和道德规范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展开了讨论,以期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让我们看看专家怎么说。

  漫画 资料图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

应将官德考评置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首位>>>详细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萧鸣政:

干部“有才无德”危害更大>>>详细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周文彰:

老百姓对官员“宽容”折射出人们对贪污之风无可奈何>>>详细

  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 傅学俭:

官场权力腐败,无不从“缺德”开始>>>详细

  舆情分析专家、武汉大学教授 沈阳:

网络时代,官员怎样“修德”?>>>详细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傅永吉:

原谅贪腐行为是“价值观紊乱”的很好证明 >>>详细

  记者短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官员无从“失德”

  官德并不只是个人修养层面上的道德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权力的监督问题,公职人员“失德”背后正是监督机制的缺位或失灵。唯有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让令行禁止落到实处,官场才能风清气正。

  我们强调官德,并不是希望每个政府公职人员都是道德楷模,而是即使德性不良的人掌握权力也无处下手,不敢“失德”。公职人员“失德”往往伴随着违法或违规,也正是因为监督机制缺位或失灵,才会出现部分公职人员官德不彰,腐败滋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