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罗源歌王自筹资建畲歌传习所 老干部搜集歌言数千首

罗源:行走在畲歌传承的路上

http://www.lywxww.com  2013-07-29 08:46:48   来源:罗源湾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罗源湾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陈雁真 谢闽星 刘其燚)近年来 ,随着大批畲民走出山村打工挣钱,尤其青年一代本民族意识的日趋淡化,30岁以下的畲民几乎全然不会唱畲歌,罗源畲歌传唱陷入断层的窘境。

  18日,罗源畲族山歌唯一代表性传承人雷建银,自掏腰包投资五万多元,在城区创办了畲族歌曲传习所,得到罗源乃至连江、宁德畲民及各相关部门的肯定与欢迎。近日,笔者走访了畲歌传习所及罗源湾畲山风情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一探罗源畲歌传承路上的风雨和阳光。

  “歌王”建传习所,让畲歌传唱

  7月25日,笔者走进新成立的罗源畲族歌曲传习所,推开歌会房门,畲歌便悠扬入耳,传习所的创建者雷建银在教老乡的孩子唱畲歌(如图),还讲述老一辈把罗源畲歌唱到到北京的辉煌历史,四周围坐的二十多位畲族老乡,也饶有兴味地旁听,歌房里融洽和乐。

  霍口畲民雷建银,从小学歌。听父母的畲歌入睡,是他最初的课堂;村里各种场合的对歌,是他精彩的舞台。19岁时,他参加乡里的歌会,一举夺魁,成了霍口畲歌表演的带头人。2010年,他参加全国畲族山歌比赛获银奖,“歌王”称号名闻遐迩。

  成立一个传习所,让迁居城关的老乡能聚在一起唱畲歌,还能教畲家孩子唱畲歌,是雷建银要干的一件大事。得到县文化馆、民宗局等单位的支持后,经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罗源畲族歌曲传习所终于如愿成立。

  连日来,传习所里歌声不断。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总会有上百位畲族老乡陆续前来对歌尽兴,甚至还有宁德、连江的客人前来对歌。在座年纪最长的雷德发84岁了,他笑吟吟地坐在人群中:“我几乎每天都来,坐一坐、听一听、也唱一唱。”

  雷建银说,到了晚上,大家下了班,这里就更热闹了。有长于歌唱的四五十岁的歌手,更有来学歌的年轻人、小孩子。“孩子们什么时候来,来几个,我都教。” 教孩子们唱畲歌,让雷建银很高兴,“我们的歌曲里有民族的历史,还生动展现了日常生产、生活、社交、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孩子们学歌传承的是我们畲家的文化。”

  老干部搜集歌言,让文化传承

  2011年,罗源湾畲山风情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福建省著名词作家、退休的罗源县文化馆原馆长郑钦平承担起畲歌的搜集、整理工作。

  “听说哪个村有歌会,我就会赶过去。每到一处,我都向村民打听歌手,登门拜访借歌本。”目前,罗源还有一百多位歌手,他们唱歌也记歌,一些人手里就持有手抄歌本。郑老说,“可他们常常舍不得把歌本拿出来。”郑老有时好说歹说,甚至打借条,还不招待见;如能借到,他便视若珍宝,急忙复印归还。

  听说洪洋乡有个畲族歌文化协会,郑老数次前往欣赏他们的歌手联谊会演出。听歌记歌难度太大,郑老就找协会组织者兰尚义商量,希望给歌手录音,好让歌曲资料保存下来。两位热心的老人一拍即合,老兰积极说服歌手、带团前来,郑老亲自借用场地、掏钱安排用餐,他们在县教协一间僻静的教室里整整录了一天,终于留下了三个光盘的畲歌录音。

  从此,郑老搜集歌言的思路打开了。对方愿借歌本,他小心借阅;借不成歌本,他诚邀录音;听不明白的,他就求助老人帮忙翻译。郑老常常和一些懂畲歌懂文化的老人、歌手联系交流,到了饭点,常常请他们吃饭,慢慢地,和他们成了朋友。“现在我的消息很灵通,搜集顺利多了。”郑老笑着说。

  目前,郑老从手头3000多首畲歌中精选出200多首汇编成《畲族山歌集》,将在今年十月出版。

 

福州新闻网

雷建银向孩子们讲述老一辈把罗源畲歌唱到到北京的辉煌历史

  畲歌发展还需闯关

  2010年,雷建银因制服抢劫后逃窜的歹徒,获福州见义勇为奖,福建好人称号,在畲歌传承路上,他仍然一身胆气与激情。为了让90%已迁居到城关的畲族老老小小能像在老家一样放声歌唱,他决定创办畲歌传习所。

  一个多月间,雷建银选房租房、装修隔音墙、设置畲歌展板……奔走张罗辛苦不说,还自掏腰包投入5万多元。“现在,他们每天都能来唱一唱,还能带孩子来学。”雷建银很开心,“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带孩子们参加表演。”

  可雷建银也有苦衷。传习所虽然成立了,可接下来,每月租金、水电、清洁等还需要7000元左右的支出。“光靠我自己支撑很困难。”雷建银面露难色,希望能得到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适当的资金补助。

  说到畲歌进一步的发展,郑老有自己的看法。“畲族山歌还比较闭塞,如果能配合舞蹈等,再现情境,增强表现力,应该更易于为大众理解喜爱。” 郑老还说,要是能把建设畲族特色文化新模式与市场经济接轨,对畲族会很有意义。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