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罗源宁德村民同修千年崇寿寺 村民期盼得到帮助

http://www.lywxww.com  2013-05-27 09:50:23   来源:罗源湾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崇寿寺在青山之间已静默千年

  罗源的乡间远郊,常见碧瓦飞甍点缀山野村落中,这其间千年以上的古寺就有二十多座。日前,又一座千年古刹——崇寿寺被发现。该寺位于罗源县中房镇林家村院前自然村与宁德市金函乡后溪村分界处。两地村民正自发筹资,修缮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展开。

  每一处雕刻和墨迹都是一段故事

  据《罗源县志》记载,崇寿寺的创建人是陈太尉的祖先陈苏。他敕封“英惠侯王”后,于唐乾符三年因避乱入闽,至中房曹湾村落户。五代梁开平元年,陈苏“舍以田330余亩创建”崇寿寺。

  背靠着葳蕤青山,环绕着一湾碧水,崇寿寺聆听千年风雨而静默无声,只让每一处雕镂、文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寺门前的大片开阔地是曾经的放生池,一旁的青石板上竟也一路雕文硺字;入寺台阶十五级,雕工齐整,几与寺门同宽,和入殿的十多级台阶呈直线而上。

  进入寺门,只见弥勒佛左侧供着木质的陈苏雕像,高不到40厘米,却表情生动,官服官帽纹路清晰;右侧立着“皇帝万万岁”的牌位,由底座和牌面镶嵌而成,雕花精美肌理细腻,供奉这样的牌位据说是普通寺院所没有的。木牌虽因虫蚁侵蚀油漆斑驳、边缘磨损,却可让人想见当年寺内香火鼎盛时,众生叩拜的庄严景象。

      

 

福州新闻网

罗源宁德两地村民自发筹资修缮崇寿寺

  崇寿寺里还保留三个石质水槽,由整块花岗岩镂空而成。寺内僧人介绍这是当年贮水用的。据了解,最大的一个重约一吨,长3米左右,高和宽均约70厘米,槽壁上刻的文字已模糊难辨。

  正殿右侧的房间墙面上题着明朝官员曹学佺的诗,令人屏息惊叹,雄浑遒劲的笔法和大气磅礴的诗句相得益彰。林家村支书林鼎城介绍说:“曹学佺是闽侯人,和当年林家村的知县林日荣一见如故并结为兄弟。二人都略通相面术,互相认定非等闲之辈,于是林资助曹进京考试。曹果然高中探花。为感念知遇之恩,曹学佺来到林家村答谢,并在这崇寿寺题诗留念。”

  两地市民自发筹资修缮千年古迹

  崇寿寺始建于公元907年,虽在明清时期经过三度修建,但终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而破损不少。正殿之后的观音堂和书院均已倒塌,而大殿的墙体也多处脱落。在柱顶檐下,袅娜典雅的祥云雕花,古朴精致却岌岌可危;而在墙根一隅,栩栩如生的雕版花鸟,支离残损而楚楚可怜。

 

福州新闻网

寺里供着陈苏雕像和“皇帝万万岁”牌位

  所幸的是,崇寿寺终究抖落历史的尘埃,迎来关注的目光。发现崇寿寺之美的是宁德一中退休老教师曹迪昶,他说:“去年8月我来旅游时,偶然发现了这里,一片破败、冷清。千年古刹对研究当地佛教文化以及古代寺院建筑艺术等有重要价值,不该这样被遗忘。我们宁德市民和林家村民商量,先自己筹钱,一定把这个古迹保护起来,让子孙后代都来瞻仰。”

  曹迪昶一向乐善好施,又是个文化旅游爱好者,他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兴趣小组”,常常结伴同游,或一起给孤儿院送去善款,或往慈善机构捐资捐物。曹迪昶把他的“兴趣小组”带到崇寿寺后,大家都表示应守住珍贵的文化遗产,并纷纷出资,很快筹集了八万多。林家村虽经济较落后,但村民们也都尽量出钱出力。今年3月19日,修缮工程正式动工。

  如今,寺内一扫萧条之气,充满村人谈笑声、工人忙碌声、访客询问声。陈苏的37代子孙、曹湾村民陈文乐负责修缮工作,他介绍说:“目前我们先做屋面、屋顶和正殿危墙的修复,加上观音堂、厨房、僧房等的重建和通往宁德、林家村道路的兴修,至少需要100万……难度很大,我们会一直努力,也希望得到更多有心人的帮助。”

 

福州新闻网

千年石质水槽

  动工之初便引来盗贼入寺撬开墙角

  在众多关注的视线中,也有觊觎的窥探。林支书把我们带到刚修补过的墙角处:“这些都是半夜被盗贼撬开的,有四五处,他们大概听到风声,怀疑这里面有皇族的宝贝。后来我们就轮流值班,有些村里的工人干脆留下过夜。”

  一位工人还说起他最初所见:“正殿的后面原本起码住着三四百只蝙蝠,留在地板上的粪便有十来厘米厚,后来大概都被半夜来偷东西的贼给吓走,再也没看见了。”

  蝙蝠们没能守住栖息之所,好在崇寿寺终于等到了守护的力量。但愿这力量会不断壮大,但愿抹去尘埃的明珠能重放异彩!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