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漳浦有座屈原岛 当地人在海上赛龙舟

http://www.lywxww.com  2012-06-20 09:46:39   来源:东南网  【字号

 
当地人在屈原岛南侧鸿儒江划龙舟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20日讯(记者 李良政 陆军航)海面上,擂鼓震天,60多条龙舟鱼贯而过,小岛上,人头攒动,聚集了足足10万民众。如此盛况,就出现在漳浦县佛昙镇。

岛很小,面积才0.06平方公里,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屈原岛。

佛昙既不是屈原的诞生地,也不是屈原的流放地,更不是屈原的殉国处,八竿子与屈原打不着,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岛?这其中有些什么来历?带着这个疑问,导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屈原岛,咨询了一些知情人和研究者,终于还原出屈原岛的前世今生。

 

屈原岛上的屈原石像

  

沧海桑田 海岛变山包

去年,导报记者读到一名厦门老报人的文章,说漳浦有座屈原岛,很是惊讶。当然,惊讶的还有很多人,在漳州土生土长的同事也表示对此不知情。

18日,导报记者来到佛昙一探究竟,坐上老司机黄师傅的摩的,直奔佛昙港东北侧的屈原岛。拐过一条又一条泥巴路,下午1点,终于来到了屈原岛的附近。此前,导报记者根据资料得知,屈原岛其实是一块大石头,有人说“其状若游龟”,也有人说像一个鸭蛋。但远远望去,感觉什么都不像,就一平常的山头,几块石头凸出来。

对屈原岛略有了解的黄师傅说,屈原岛原本是一个海岛,距离佛昙镇有两公里,近几十年来,由于围海造田,前后左右都成了一格格的海上养殖场。当地名字很响的鸿儒江,从陆地延伸开来,经过岛的南边,历来是龙舟赛的主战场。

 

 
百度地图上的屈原岛(即屈原公)

  上了岛,导报记者发现,屈原岛是一个无人岛,岛上最显眼的建筑物就是屈原的石像和背后的石亭。石亭的左右都有几块巨石,左边的石壁上有一些文字,似乎是 “来白石”几个字;左前方的一块石头,还有两个“大脚印”,石缝里,一只小猫警惕地盯着不速之客。

屈原岛全景

不少遗迹 与屈原有关

据中国屈原学会会员、关注屈原岛多年的盛运昌先生介绍,屈原岛在唐朝时称鸿儒屿,所谓鸿儒,可能就是指屈原(明初陈天叙在佛昙建鸿江书院时,就在书院里设屈原神位),宋代时,小岛就直接与屈原挂钩了,称作屈原岗,明朝时改称屈原石(另称白石),清代正式称作屈原岛。

据介绍,民国时期,屈原岛又叫屈原公,解放初期叫屈原公屿,文革时又将屈原公屿改为明朝时的称呼——— 白石,近年才恢复原来的名称:屈原岛。

在查看百度地图时,导报记者发现了“屈原公”三个字。但盛运昌说,以前地图上是没有的,他老早就听台湾朋友说福建有个小屈原岛,很好奇,终于在一张日本侵华时期的海图上,看见了漳浦附近海域有一个小岛礁,用笔标名为“屈原公”,为此他多次探访,最后发现了屈原岛。他随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2010年地图上终于标上了“屈原公”。

 
屈原岛有不少微型景点,都与屈原有关。如“来白石”,上有嘉庆年间的记载,字迹因石头风化而模糊,但仍然可以辨别出,记载的是清朝嘉庆年间岛上举行龙舟赛的盛况。

再如岛南边的大岩石上有两个“大脚印”,明末就有记载,称之为“仙人脚印”,但仙人是谁?有人说是屈原,当地人尊称屈原为水仙尊王,船上都供奉着两尊神像,一尊是妈祖,一尊是屈原。

还有一块无墓碑。据说清乾隆年间,一位叫杨刚直的佛昙清官,被削职遣回原籍,在此岛效法屈原投海自尽,连尸体都没有找到。后人便在他投海处的石头上刻了一块墓碑,以表缅怀之情。

屈原神像 多少如烟旧事

屈原岛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自唐朝陈元光在佛昙桥设立行台(行政机构)起,佛昙就传颂屈原的故事。南宋国舅杨亮节第三子杨世隆于佛昙开基时,就把划龙舟习俗从中原带到了佛昙。划龙舟必须经过屈原岛旁边。“这里很适合作为一个活动的平台来使用,或许就是屈原岛最初命名的原因。”盛运昌说。

明朝时,屈原岛有了一尊屈原像,木头做的。据盛运昌介绍,嘉靖年间,任长沙知府的林敬回佛昙探母,带来一尊木雕屈原像,安置在鸿江书院里,后来书院被毁,屈原像被转移到屈原岛。当初,岛上有三块天然大石头,呈品字形分布,中间有一个自然岩洞,屈原像就安置在岩洞里。

明末清初,佛昙百姓已将屈原视为人们的保护神祭拜。渔船出海途经屈原岛,都要停航登岛点香添油,求平安、多捕鱼。到东南亚和台湾开基的民众也都要去屈原岛上,带一棵植物苗或一包沙土或一块小石头,再投放供果,烧下纸钱,拜上三拜才出行。清康熙年间,当地的信徒去台湾时,将屈原像带到船上,以保佑航行平安。

民国时期,有人塑了尊屈原石像,安放在原来的位置。1975年以前,因农业学大寨围海造田而需要大量石头,人们便在屈原岛取石围海,使岛小了许多,三块巨石两块被夷平,屈原石像也被丢入佛昙港出口处深海中。

如今的花岗岩屈原像,是一个姓王的乡贤捐建的。从此,屈原岛名副其实了。2009年3月,此人又在屈原像北侧盖了一座忠烈亭,并立了碑,表达对屈原的景慕之情。

 

龙舟竞渡 一年胜过一年

据介绍,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起,屈原岛每年端午节都有龙舟竞渡活动,因此,鸿儒江畔的两岸人们都有划龙船之习俗,而且把“龙舟竞渡”比赛列为当地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如今江畔的先锋村,居民均姓杨,是杨世隆的后代,划龙舟的风气最盛,俗称福建端午龙舟第一村。

“不过,以前在海上划,现在虽然还是在海上划,但怎么看都像在河里划;以前用渔船站着划,近年才改为用龙舟划。”黄师傅说,参赛者原来仅有男队,后来才增加了女队。

按照旧时风俗,农历五月初四下午,由本村长者带领各姓代表,到屈原岛上祭奠屈原,初五端午节赛龙舟。“因竞渡船只过多,又都争先正午吉时,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民国三十八年前,就由民间协商决定,进行异地分日竞渡。”盛运昌说。

文革期间,龙舟竞赛曾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而严禁,直至1971年才得以恢复。1988年的端午节盛况空前,江中龙舟达50余艘,游船近70艘,有4万多观众,两岸日夜连演十六台戏。2005佛昙镇开始举办屈原文化节,到2011年,已经是第七届了,端午节当天,各村村民自发组织61艘龙舟,在鸿儒江尽情竞渡5个小时,在江中放鞭炮,丢纸钱,投粽子,两岸观众达10万人。

今年,佛昙镇将举办第八届“屈原文化节”,听说台湾方面也将派出代表队。估计好戏不少。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