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派出维和警察等2609人次,为“五常”之最

http://www.lywxww.com  2017-09-28 10:26:59    【字号

  又一个全优!

  7月3日,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第二期培训班166名队员以全员全科全优成绩,顺利通过联合国维和甄选评估。这是继2016年9月该警队防暴一队全优成绩通过甄选评估后,再获联合国认可。目前,警队300余名队员已被全部列入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标志着这支中国维和警察部队将随时可以接受派遣,执行海外维和任务。

  “为支持改进和加强维和行动,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庄严承诺。

  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各国互相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与此同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变得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不少地区仍面临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分歧,面临着各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严重阻碍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全面参与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合力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共同维护国际社会安全稳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海外执行维和忠实履行神圣使命

  2000年1月12日,15名中国警察走出国门,飞往当时还未完全独立的南太平洋国家东帝汶,在那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上开启了中国警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首秀”,成为警界的“中国外交官”。

  资料图: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向当地百姓宣讲防病知识 中国军网 图

  走过17年,除了东帝汶,在亚洲的阿富汗,欧洲的波黑、科索沃、塞浦路斯,非洲的利比里亚、苏丹、南苏丹,美洲的海地等9个国家都留下了“中国警察”的脚印。据统计,中国至今已向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出维和警察和防暴队2609人次,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利比里亚,中国防暴队接到“24小时定点守卫”的任务。于是,在地面温度动辄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队员们身背20余公斤重的武器装备坚守哨位,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一起大规模械斗的部落冲突随时爆发,中国防暴队员根据指令前往现场处置,凭借掌握的当地知识和娴熟的英语,成功与当地部落首领一同平息了双方矛盾……

  政局动荡、战火频频、气候恶劣、缺医少药是不少维和任务区的“日常”,中国维和警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履行着联合国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2010年1月12日,海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瞬间房屋倾塌、扬尘漫天、叫喊声哭声一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中国维和警察火速展开了救援行动,其中8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工作中以身殉职。

  然而,这些困难却从未影响中国担负起维和职责的决心,中国警察也从未因此退缩过。在维和任务区,中国警队将恢复驻在国的和平稳定作为行动目标,将执行维和任务作为为祖国赢得荣誉的战场、展现中国警察风采风貌的舞台,在参与处置大规模暴力骚乱、围剿非法武装分子、抢险救灾等任务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与驻在国警务力量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国警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联合国、驻在国政府及人民、国际警界同仁的广泛赞誉。

  2017年6月30日,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克鲁瓦在参观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并观摩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第二期培训班实战演练后,对中国维和队员精湛技能、过硬素质、严谨作风作出充分肯定。“中国维和警察认真履职、纪律严明,在各个任务区的突出表现为世界所公认,成为各国维和警队的楷模。”拉克鲁瓦表示,“面对未来维和任务区的复杂环境,相信这支队伍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继续发挥中国维和警察的标杆作用。”

  联合巡逻执法共护“黄金水道”

  9月19日清晨,第62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中国西双版纳关累港解缆起航,开启为期4天3夜的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二大队掌舵兵谭建华熟练地操作船舵,向泰国清盛港方向行进。

  虽然已经参与过61次巡逻执法,谭建华却不敢放松警惕。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籍货船在湄公河孟喜岛水域遭遇糯康武装团伙的劫持,13名中国籍船员罹难,曾被称作是“黄金水道”的湄公河被迫停航。

  为尽快恢复湄公河国际航运,严厉打击流域跨国犯罪,在中国的倡导下,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发表了《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2011年12月10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航执法首航,湄公河国际航运全面恢复通航;2012年3月,“10·5”血案的罪魁祸首——糯康及其他5名骨干成员,在老挝被捕,并先后被移交中方,接受正义的审判……

  谭建华和湄公河沿岸百姓是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从无到有,从有到实现常态化的见证者。他们目睹了在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下,流域地区变得更加安全、沿岸居民变得更加富足的全过程,亲历了这条国际河流的复兴。

  湄公河流域峡谷众多,在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更形成了大片交通“死角”,成了不法分子种植毒品的“宝地”。“金三角”因毒“蜚声内外”,解决这一区域的毒品问题关系着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切身利益。

  2016年4月,郭声琨国务委员出席世界毒品问题特别联大,宣示中国禁毒政策主张,提出了解决毒品问题的“中国方案”。联合扫毒行动已成为澜湄合作机制下的一项重要执法合作内容。

  如今,四国已在湄公河重点水域定期开展联合查缉行动,对过往可疑船舶、人员、货物进行检查,重点打击贩毒、贩枪、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对船员和游客开展安全提醒、禁毒宣传。

  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实施近6年来,有效维护了航运安全和流域治安秩序,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丰富了四国关系内涵。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已成为开展国际警务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的成功范例。

  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平台国际警务执法能力提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警务基本完成了从对外友好交往到国际执法合作的转型,积极加强同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的合作,在禁毒、维和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警察,已日益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1984年国际刑警组织第53届全体大会上,我国正式恢复在组织中的合法席位。1984年11月,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正式成立。1995年10月,国际刑警组织第64届全体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唯一的全球性警察合作组织,国际刑警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保证和促进各成员国刑事警察部门在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方面的合作。

  加入国际刑警组织30多年来,我国坚持积极参与和推动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的警务执法合作,并先后圆满承办国际刑警组织第64届全体大会、中国及中亚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大会、第一届亚洲地区警务能力建设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持续向成员国提供大型国际活动安保经验,为国际刑警组织各项工作、政策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在国际刑警组织第85届全体大会上,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当选新一任国际刑警组织主席。自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中国国家中心局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成长为国际刑警组织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

  除了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开展警务执法合作之外,中国警方还加强同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的合作,倡导建立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连云港),为区域执法安全合作提供新平台。

  国际执法能力建设合作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警务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无偿援助发展中国家警务装备,对促进受援国警务能力提升、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各国互派警务执法人员交流学习、互学共进,交流分享打击犯罪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有益做法,开阔了双方警务人员视野,有效增强了各国的执法互信,共同提高了执法水平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能力。

  自2002年至今,外警培训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了以公安部为主导,部相关业务局及地方公安机关共同参与,部直属及各地公安院校、研究机构及相关省市级公安机关等单位具体承办,兼顾各方需求,具有地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培训体系,成为我国国际执法合作的重要平台。

  据统计,截至目前,公安部已举办外警培训项目800余期,结合外方需求,提供了包括刑事侦查、刑事技术、反恐、禁毒、大型活动安保等一系列精品研修项目,先后为80余个国家培训各级执法官员1.5万余名。

  不仅如此,外警培训内容和模式也在逐步拓展,已涵盖高级执法官员、网络安全、禁毒、防暴处突、海上执法、出入境及边防管理、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同时,坚持实施“走出去”培训,向外派出数千名警官,相互学习借鉴,取得了良好效果。

  (原标题为《责任担当——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全国公安机关国际执法安全合作述评之二 》)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