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媒体看罗源 >> 正文

加大古厝文物保护力度,打造文旅产业核心IP

罗源:古厝畲韵萦绕 古邑芳华绽放

http://www.lywxww.com  2021-07-22 11:08:42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罗源:古厝畲韵萦绕 古邑芳华绽放

  修缮后的溪尾街历史文化街区。 陈世强 摄

  古厝畲韵萦绕,古邑芳华绽放。

  罗源,一座在历史长河里闪耀了千年的古城,山海兼蓄,人文鼎盛。这是一座民族融合发展之城,全县现有畲族人口2万多人,畲族相对人口位居全省第三、全国第四,是全国畲文化重镇。

  近年来,罗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坚持高质量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以保持传统风貌、留住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为主基调,加大古厝和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充分挖掘罗源丰富的畲文化资源,致力将畲文化打造成文旅产业的核心IP,助力乡村振兴。活态传承

  非遗焕新彩

  罗川大地,产生了内涵丰富的非遗文化。截至目前,罗源县共有34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其中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16项(包括省级非遗项目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畲歌、畲舞、畲医、畲药、畲拳、畲族婚礼等畲族非遗项目,无不散发着独特的民族魅力。

  引入现代裁剪方式、增加绣花花边、推出短袖版……罗源“凤凰装”是罗源畲族文化的“最直接的名片”,从曾经压箱底的“精神图腾”,到如今名声大噪、订单大增,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传承理念正让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焕发新光彩。

  畲服“出彩”是罗源坚持活态传承、激发畲文化活力的缩影。近年来,罗源在连续举办“畲族风”民族文化旅游节、“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等活动展示非遗文化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创新传承非遗保护路径。

  壮大非遗传承力量。罗源在全省率先建立非遗传承人之家,健全常规培训机制,逐步形成“一师授多徒,一徒学多师,一徒承多艺”的培训新格局。同时,连续10年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推广活动,在8所中小学、幼儿园开设非遗课程,夯实非遗文化传承的群众“底座”。

  营造传承保护新氛围。目前罗源已成功申报8个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建立福湖村等多个畲族村非遗展览馆,并在后张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成立非遗馆,在松山镇打造全省首个县级畲族文化民俗小镇,以多种形式传播畲文化。

罗源:古厝畲韵萦绕 古邑芳华绽放

  国家级文物陈太尉宫。 刘其燚 摄

罗源:古厝畲韵萦绕 古邑芳华绽放

  省级非遗项目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展示。刘其燚摄

  赓续文脉

  古厝绽芳华

  “青砖黛瓦封火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去年1月,位于罗源城关的后张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按照“护其原貌、还其本韵”的原则,完成修缮的罗源现存最大面积明清建筑群绽放芳华。

  保护文物古厝,赓续城市历史文脉。近年来,罗源完善文物管理机制,邀请古建筑专家为古厝量身打造修缮方案,持续推进各类文物和古厝的修缮。从“江南瑰宝”国家级文物陈太尉宫到从明代存世至今的岐阳郑氏宗祠,从后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到畲乡古村落,处处留下了罗源细心守护每一寸“旧时光”的印记。

  截至目前,罗源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07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6处(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共确定112座最具保护价值古建筑。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完成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定线落图工作,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

  罗源还不断推动古厝的活化利用。罗源县非遗传承人之家、罗源非遗展示馆、罗源非遗产品体验馆入驻后张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在彰显历史风貌的同时突出地方民俗,一开街便成为“网红”;起步镇朝格村被称为“三策堂”的明清古厝,成了潮格书院和村文化活动中心,县城名师周末在此开讲国学,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曾是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部旧址的白塔乡百丈村陈氏大院,建成了宣扬红色文化的纪念馆。通过盘活利用,罗源古厝焕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谢闽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