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媒体看罗源 >> 正文

这里有“非遗大观园”“最炫畲族风”“文化聚宝盆”

罗源竹里村 乡村振兴节节高

http://www.lywxww.com  2021-01-20 10:31:47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作为传统畲族名村,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的畲文化一度式微,濒临消亡。如今,在畲民、政府及文创企业等多方努力下,竹里村正在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生态的振兴:保护非遗技艺,传承畲族文化,打造“非遗大观园”;引进谷仓画院,培育文创产业,掀起“最炫畲族风”;与邻村组团,建设畲族文化民俗小镇,开发“文化聚宝盆”。

罗源竹里村 乡村振兴节节高

  艺术气息浓厚的竹里村畲族文化文创聚落。

  增添生气

  打造“非遗大观园”

  近日,走进竹里村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兰曲钗和兰银才父子俩正在飞针走线、巧手绣花,靓丽的凤凰装挂满屋子。

  罗源畲族服饰(凤凰装)文化积淀深厚,1975年被指定为全国畲族女性服饰的代表装,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20多年前,畲族服饰曾濒临消亡。“原先,不论下地种田,还是吃饭串门,大伙都穿着畲服,后来,畲服压箱底了,做衣服的人就更少了。”畲民兰曲钗说。

  文化要振兴,关键在人才。“祖上数代都是畲族裁缝,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不能丢了老手艺。”作为国家级非遗畲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的兰曲钗,从13岁开始学习绣制畲族服饰,凭借高超技艺赢得了“畲族第一绣”的美誉。近年来,兰曲钗的儿子兰银才接力创新,借助微信、抖音等渠道宣传凤凰装,并在第五届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展中斩获“中国畲族服饰优秀传承人”“最具匠心传承奖”等多项大奖。

  为了振兴这项技艺,父子俩还坚持收徒、传艺,带动村民发展畲服。在村里的支持下,兰曲钗把家打造成畲族服饰作坊及传承示范基地。如今,该基地平均每年会有近5000件订单,创造了400万元营业额。

  制作凤凰装的腰带需要蚕丝,为了确保蚕丝腰带“有丝可用”,54岁的“织女”雷妹金6年来养蚕数万只。作为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她边打工养家,边配合兰曲钗父子,编制蚕丝腰带、养蚕缫丝、种麻织布。

  “小时候奶奶和妈妈缫丝时,我就给她们打蒲扇,可不敢凑太近,怕风大把细丝吹断了。那时人们缺衣少穿,全靠各家自行织苎布做成衣裳。”对于雷妹金而言,那些丝在外人看来或许不值钱,却串起了畲家女子的一生,从长成到出嫁、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将每个时期的心事都托付给手中的纺锤和丝线,织进少女的腰带、新婚的嫁衣、闺女的新装中,直到锁进深深的抽屉里。

  在雷妹金和兰曲钗等人的努力下,2019年,罗源凤凰装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从小山村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为了让“藏在深闺”的竹里村有生气,村内还打造了畲族文化公园及畲风堂展示馆,传承展示畲族文化,为村民和游客打造“非遗大观园”。

罗源竹里村 乡村振兴节节高

  雷妹金(左)正在传授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

  吸引人气

  掀起“最炫畲族风”

罗源竹里村 乡村振兴节节高

  当地畲民正在创作农民画。

  竹里村有了生气后,如何吸引人气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竹里村探索出的畲村振兴之道。

  走进谷仓画院,由荒废老屋改造而成的文化空间,处处散发着艺术气息。几位畲民拿起画笔,蘸着油彩聚精会神地创作农民画。“游客多了,销路特别好。”包村干部黄勇告诉记者,2018年,竹里村用活各级振兴资金,建成基地厂房后,引进文创公司谷仓画院,组织畲乡群众参与绘画、陶艺、编织等文创产品制作,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基础。

  谷仓画院院长郑世衔表示,竹里村是传统畲族名村,自然离不开畲族元素,谷仓画院以畲族文化为基础,研发许多颇具特色的乡土产品。草木染就是由畲族元素延伸出的独特课程,游客可以进行种植、收割、染料培训等体验。

  浓郁别致的艺术氛围,为竹里村吸引来“重磅”文化艺术活动,掀起了“最炫畲族风”。著名导演李少红全程取景谷仓画院,拍摄了独幕剧《云重传》。海峡油画院采风写生团来到竹里村等畲族村落写生采风,并在谷仓画院举办“华彩畲韵”油画展。

【责任编辑:谢闽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