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媒体看罗源 >> 正文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示

​乡村发展特色产业 贫困户有了“摇钱树”

http://www.lywxww.com  2020-09-23 10:30:58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扶贫感言】>>>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外出务工人才愿意返乡、村集体经济富裕、村容村貌明显提升……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长久坚持要做的事业。村民有盼头,村集体有希望,‘村集体+村民’的发展长久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才能圆满,我们在努力做好这个圆梦人!”——钟汝成

打造“碧里下廪羊”品牌

点燃脱贫希望之灯

在福州罗源碧里乡有种爱吃断肠草的“奇特”山羊,叫下廪羊,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碧里乡通过下廪羊助力脱贫攻坚,贫困户有了致富“香饽饽”。

今年39岁的雷代增,家中两口人,因突遭严重车祸无法继续从事体力活,家里失去了大部分经济来源,加上看病的花费,家中不堪重负,2014年成为碧里乡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精准帮扶过程中,政府为雷代增实施了提供医疗保障、产业补助资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措施,但这种“输血”式扶贫无法让雷代增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碧里乡财政所所长黄健是雷代增的第一帮扶责任人,在了解雷代增曾有养羊经历后,多次向雷代增夫妇宣传碧里下廪羊品牌效益,详细讲解了政府精准帮扶的措施政策,帮他制订产业发展计划。

“之前发生车祸没有办法工作,政府给了扶贫政策,还提供技术帮扶,不断鼓励我。”记者采访时,雷代增正在山里放羊。他告诉记者,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他获得了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购买了羊崽并兴建了圈舍。

养羊之初,雷代增向养殖前辈和专家请教技术,还参加碧里乡组织的“雨露计划”培训,提升了养殖下廪羊的知识储备,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

这几年,碧里乡政府着力打造“碧里下廪羊”品牌,举办“福建罗源下廪羊·吉鲍生态品牌产品推介会”,为碧里下廪羊销售做了多层次广告宣传,雷代增养殖的碧里下廪羊坚持放养的生态养殖方式,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不愁销路。

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雷代增通过多笔财政补贴又扩大了养殖规模,2018年5月,成立了“雷代增家庭农场”。今年,雷代增养殖的碧里下廪羊还免费办理了产业保险,为他的养殖之路保驾护航。目前雷代增的碧里下廪羊养殖规模达到200多头,到2019年底仅售卖下廪羊就有10余万元收入。除了养殖碧里下廪羊,雷代增还圈养鸡鸭等家禽百余只,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

雷代增通过养殖碧里羊生活慢慢变好,还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到养殖行列中,向他们传授养殖经验,2016年至今,他带着本村郑玉宝等5户养殖农户抱团发展,每户每年靠售卖碧里下廪羊平均增收5万元左右。

【脱贫感言】>>>

“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让我们一家生活得到了保障。我们的羊肉嫩、不油腻,每年都会被预订一空,接下来,我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贷款,扩大养殖规模,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持,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会更好,也希望通过我的经验,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雷代增

案例点评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福建省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围绕县域资源优势,出台系列措施推进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据统计,2019年,福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共计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8万亿元。

2019年12月,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了《福建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林竹、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2月,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进一步推动十大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力争2020年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特色农业产业链和优势农业品牌为长效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立足地域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增强产业扶贫的广泛性、带动性和持久性。

原文链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009/22/content_39783.html


【责任编辑:陈雁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