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尉宫 江南古建筑的瑰宝
http://www.lywxww.com 2020-03-23 09:47:38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陈太尉宫是一座融合宋明清时期建筑特色一体的古代建筑。(中房镇供图)
戏台建筑上的雕花。(中房镇供图)
檐下为七层如意斗拱连叠,上承歇山顶,前高后低,翼角上扬。(中房镇供图)
戏台正上方结八角形藻井,两边为平棊,上有彩绘。(中房镇供图)
三代建筑,千年古祠。陈太尉宫座落于罗源县中房镇,是福建现存三大宋代古建之一,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有“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营造法式》出自北宋建筑大师李诫之手,集建筑设计和施工手册、技术标准、劳动定额之大成,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称赞它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陈太尉宫正是这一时期建筑标准化的典型实例。
发现档案
陈太尉宫,位于福州罗源县中房镇乾溪村,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后又经多次重修、扩建,是一座融合宋明清三朝建筑特色于一体的古代建筑,成为文物专家眼中的“古代建筑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2001年6月25日,陈太尉宫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溯源
融三朝特色于一体的“古建博物馆”
讲述人:罗源县文体旅局文物科 吴荣新
据《罗源县志》和《曹峰陈氏宗谱》记载,陈太尉宫始建于公元909年,建造者为陈苏。陈苏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生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自幼勤学好问,颇有才华,龙纪年间(公元889年)登进士第,后随闽王审知入闽。唐末,陈苏为避叛乱,举家南迁定居罗源中房曹湾,成为罗源陈氏开基始祖。陈苏竭力传播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发动乡人开荒种茶、种桑养蚕;创办乡校,供当地群众子弟就读;提倡敬老、尊贤、爱幼。同时,陈苏还用自己所学的中医技术为乡人治病,其仁心仁德,声名远播,呼为“高行先生”。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陈苏去世,入祠奉祀,改称“高行先生祠”。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陈苏被敕封为“英惠侯王”,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加封“显佑嘉应侯王”,即建造宫殿于祠前,称大宫。同年,陈苏十五世孙陈庆抗金有功,18岁战死沙场,被封为“都统伏魔太尉”,配享于宫,并予以扩建,改名“陈太尉宫”,此后多次重修、扩建。现陈太尉宫由门楼戏台(清)、两侧配殿(明、清)、正殿(南宋)组成,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1985年,陈太尉宫入选第二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