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行走在乡村中

http://www.lywxww.com  2019-05-30 09:25:32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本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肖丹 刘其燚

  罗源县将学校闲置场地改造成研学基地,对县域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与本地18个乡村景点开展合作。围绕学生兴趣,开设了自然教育、畲家福地、农耕体验、红色文化、军事训练等五大板块几十门课程。各研学点与基地所在村签订教育实践体验项目,将课堂延伸至乡村。

  20亩的生态农田和菜园,融自然科普教育、生命体验教育、文化传承教育于一体;约56亩营地,作为研学旅行的“能量补给站”,还可同时容纳300多个学生休息。

  几个月前,西兰中心小学在闲置场地上建立了一个研学教育基地,这也是罗源县首个中小学生研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在此之前,大多罗源学生每年仅有春、秋游两次社会实践,且地点离城区较近,选择少。基地的设立,打破了传统研学模式和内容单一的局面,增设军训、夏令营等形式,将课堂搬进乡村。”罗源县教育局局长黄乃通说,研学教育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旅行中学习,积累有益的社会经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围绕学生兴趣自行选择不同研学体验路线

  在白塔乡百丈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遗址,霍口中学的学生们换上军装,在解说员的引导下,重温了一段鲜活的

  红色革命史;西兰乡洋坪村,古韵袅袅,学生们穿上汉服,戴上礼帽,整理衣冠,拱手、高揖、行拜师礼,跟随国学老师一同诵读经典古文,俨然像旧时私塾里摇头晃脑的学童;来到霍口福湖村,师生们可以参观畲族博物馆,体验畲族民俗活动竹竿舞和押加,领略了畲族文化别样风情。

  研学教育基地主要依托罗源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果,采用“政府+企业+学校”的模式,县政府牵头,整合相关资源与社会机构将学校闲置场地改造成研学基地,并与当地滨海新城海洋世界、松山镇吕洞梨园、凤山镇松泽园等18个旅游景点开展合作,围绕学生兴趣,开设了自然教育、畲家福地、农耕体验、红色文化、军事训练等五大板块几十门课程内容。

  “这趟研学旅程,让我知道罗源乡村原来藏着这么多宝贵文化,短短一天时间内,感受、了解到红色精神、国学知识以及畲族文化。”霍口中学九年级学生张雅铃说。

  区别于以往以“郊游”为主的社会实践模式,研学需要各校在研学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不同的研学体验路线。罗源二中校长阮贤明说,七年级与八年级学生主要以直观体验为主,九年级则分成若干个小组,选择微课题,以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并形成研学学习报告。

  学生们亲近了大自然,了解美丽乡村丰富的文化,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做到游中有趣,学后有收获。罗源县教育局副局长陈仰丛说,自创立以来,全县的研学基地已组织30多批次,5000多名学生进行研学教育与生活体验。

  串起美丽乡村特色路线成为实践体验基地

  走进白塔乡南洋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平坦宽阔的村道,畲风浓郁的房屋,满眼的绿意,颇有世外桃源之感。近年来,南洋村在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走在罗源乡村前列,村居环境大转变,成了“精品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再提升村”。南洋村也成了学校最先确定的研学点之一。

  “在选择研学点时,我们会优先考虑这些具有红色基因、畲族文化、传统国学、海洋文化等本地特色的乡村,这些研学点与研学基地相辅相成,以点串起研学路线,以线带动罗源乡村教育建设。”黄乃通介绍,结合各个研学点建设情况,目前已建立南洋美丽乡村—百丈村红色遗址—洋坪古厝—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湖畲族文化—斌溪古韵、松泽园—吕洞梨花园—八井畲村—竹里村谷仓画院—非遗闽剧传承基地—罗源湾海洋世界旅游区、北山村红树林海岸公园—沐禾生态农场—非遗闽剧传承基地—西洋花卉基地—濂澳苍鹭摄影基地三条路线。各研学点还与基地所在村签订了教育实践体验项目。

  “下一阶段,我们还将与省旅游公司开展校企战略,全面开放县内资源优质的乡村游景点。”黄乃通说,包括课程开发、营地规划、项目实施、运营管理、智慧旅游等一系列领域合作。同时,加大县外研学生源宣传推介力度,创新多元化旅游研学发展模式,形成研学与乡村振兴的大融合。

课堂行走在乡村中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

【责任编辑:谢闽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