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文化”“百花”齐开放

罗源“一村一策”让乡村文化焕发活力

http://www.lywxww.com  2018-05-18 09:54:0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黄益辉

1.jpg

  “现在我们书屋里的书都是游客带来或者邮寄过来的,书屋内看书的有游客、村民,还有村里的孩子们,和看电视、打麻将相比,村民们更喜欢读书。”在罗源县飞竹镇秀岭村旅游景点乡状元竹海庄园的畲家书屋内,摆着一排刚捐赠的新书。秀岭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前几天,福州八中的校友还捐了几箱新书过来,这座畲家书屋让秀岭村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一村一策”各有特色

  把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在该村旅游景点,是罗源县农村文化建设实行新政策的一个亮点,这一接地气的举动,受到游客和村民一致点赞。据了解,为解决农村文化场所开放时间不足、使用率不高,开放项目不足等突出问题,罗源根据各村的资源、历史、文化等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村文化建设“一村一策”的办法,让乡村文化焕发活力。

  而在飞竹镇梧桐村,文化活动中心就建设在村“养老楼”里。在“养老楼”里,电视机、棋牌桌、书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这些公益文化服务设施分别属于“农村幸福院”“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多个项目,梧桐村将这些项目整合在一起,设置在全村“人气最旺”的“养老楼”中,让其发挥出最大作用。

  “原来活动项目分散在村里各处,很不方便,现在‘养老楼’是我们的大本营。”58岁的村民黄顺弟说。村里100多位老人,每天活跃在“养老楼”的老人就有30多位,这里设施多,人气旺,老人来这里不愁找不到想做的事。

  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罗源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如今却面临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以“一村一策”为契机,畲族村大力传承发展畲族文化。

  起步镇水口洋村将文化活动中心和畲族文化展示馆设在了村民的“家”里,村民雷信珠和雷干灼腾出了自家祖厝,作为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场地。教授织布技艺、成立文艺队、展览畲族服饰、医药……由于离家近,活动丰富,村民参与热情很高。大家还自发建立了微信传唱群,随时随地用手机对唱畲歌。

  在罗源县八井村的八井拳馆内,“嚯……嚯……嚯……”,一群少年正在学习畲家拳(如图),“出拳”“踢腿”“呼吸”“吐纳”,他们练起拳来有板有眼,畲家拳传承人雷知坤在一旁盯着学生,不时上前纠正他们的姿势。雷知坤以传承畲家拳为己任,原来没有稳定授课场所,畲家拳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开设拳馆后,每周末有20多人来“上课”,一些搬到城区的村民也常常带着孩子回到村里学拳,让他倍感欣慰。

  此外,白塔乡凤坂村的丝竹管弦声绕梁不绝,凤坂闽剧团解散后,老师傅们自发成为文艺传播者,在文化活动中心开课收徒,拉二胡、吹唢呐,好不热闹;起步镇蒋店村的长禧文化中心成立舞蹈队,举行畲歌教学,开办道德讲堂;皇万村还成立了罗源县唯一女子萨克斯乐队……

  乡村文化百花齐放

  通过“一村一策”,农村文化活动面貌一新。村民的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显著提升,而且村村有“看家本领”,文化活动百花齐放。

  据罗源县文化馆馆长陈雯介绍,“一村一策”的文化建设对活动场所面积大小、场所地点都不做统一规定,以各村实际人口为基础,只要方便群众参加活动,村部、老人院、民房、改造利用有价值的古民居都可以作为文化建设的场所,开放时间保证每周开放20小时,具体时间由村民根据实际自行确定,文化活动亮点频出,有的体现畲族风情,有的做好“非遗”展示,有的立足文物景点进行文化建设。

  为摸清家底,罗源建立了县乡两册台账制度,乡汇总,县分类,全县各村文化家底一目了然。去年,罗源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8个。

11.jpg

  原文链接:http://mag.fznews.com.cn

魅力罗源